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太极拳教学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太极拳教学

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鲁孝祖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绵缓、轻灵的拳术,其动作圆活,并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前后贯穿,深受大众的喜爱并逐渐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推崇,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普及性极高的锻炼方法和手段。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价值多元,其形象和内涵已经成为具有鲜明特征的东方文化元素和民族标志,这在中国举办亚运会和申办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中都有突出体现。作为中华民族的年青一代,我们高中学生应该认识、了解太极拳的相关知识,学习和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技巧,秉承和发扬太极拳的精神和内涵。

高中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太极拳是高中武术教材内容之一。太极拳的诸多特点和作用使其在上述要求中都有突出体现,因而应该成为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通过几年来对高中学生实施太极拳教学的实践,我感到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明确太极拳的几个特性及有关方面的问题:

一、       加强身体练习,重视明确动作的攻防含义。

体育和健康课程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活动。而太极拳的教学必须通过学生实际从事身体练习来掌握和体会动作要领,离开了实际的身体操作,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身体形态、动作轨迹、以及运动节奏。只有在频繁的身体练习中,再结合用心的感悟,才能形成正确的太极拳动作。太极拳的教学相比较其它运动项目,存在着生理与心理、身体运动和意念活动的双重的互相作用,仅停留在理论和思想上的认识和把握,是决不会学好太极拳的,相反,这种双重的互动关系决定了太极拳的教学是建立在身体练习的“多”和“勤”的基础之上。

需要特别明确提出的是,太极拳教学中的身体练习是具有对抗性的。动作具备攻防含义是太极拳作为武术门类的一个基本特性。太极拳套路中的攻防不是实在的对抗,而是一种假象的对抗,是“无人似有人”的对抗。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是大脑支配下的意念运动,练习太极拳时,每个招式应注重用意念引领,这是太极拳的特点,也是太极拳练习产生特殊效果的机制所在。而所谓意念的主要内容就是招式的攻防含义,领会太极拳一招一式的攻防含义,是做到太极拳“势随意动”、“用意不用力”这些重要练习要领的前提条件,也是发挥其防卫功能的必要途径。

在实际生活中,作为全民健身活动中老少皆宜的锻炼方法和手段,太极拳祛病强身的作用被放大和突显,它的技击功能被弱化,甚至于被忽略,人们对太极拳的掌握大多只限制和停留在达到形体动作上的“依葫芦画瓢”。这一现象导致了许多人对太极拳产生错误的认识,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普遍认为太极拳就是“软”、“轻”、“缓”的划动作,是肤浅低级的体育活动,是只适于老弱病人练习的项目。这种误解在一开始的课堂教学中就有所表现,例如:当向学生提问到,太极拳为什么称其为“拳”,而不叫它是“操”、或是“舞”时,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得上来,多数学生对“打太极拳”的认识等同于“做操”、等同于“习舞”。在教学中,如果不向学生明确“具备攻防含义”这一基本属性,澄清社会上在太极拳习练中出现的错误现象,消除对太极拳的片面理解和认识,就会降低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兴趣,就会使学生在太极拳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偏差,就会影响太极拳应有的动作风格和精神内涵,失去其独特的锻炼效果。对于全民健身活动中出现“太极操”、“太极舞”的现象,并不需要有太多的非议,毕竟“太极操”、“太极舞”也有健身作用。但作为学校体育教学来说,它担负着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实践能力的职责,担负着传承祖国优秀传统体育的使命,因而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准确。

在教学实践中,我确保“精讲多练”的原则,让学生能产生足够的本体感受,这是形成正确动作的必然途径。对于着重明确太极拳武术属性的问题,我首先利用理论课向学生介绍太极拳习练的社会状况,指出不太正确的练习现象,消除学生对太极拳的误解,并通过攻防含义的举例讲解来激发起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兴趣,为实践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在实践课教学中,每一个招式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动作基础之上,还向学生讲清其攻防含义,并做出形象的动作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领会动作实质,并以此要求学生在习练过程中能做到“势随意动”、“用意不用力”,充分发挥太极拳的意念作用,有益于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调整,同时,能让学生深入体会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提高防身技巧。

例如:“手挥琵琶”的手法是一个合手撅臂的擒拿动作,当没有讲解其攻防含义时,学生多数做成“两肘一夹往下一剁”的错误动作,而当教师讲解并用两个人的模拟演示来说明动作的攻防含义后,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手臂动作,而且还使学生表现出很好的身法要求,达到了全身的协调运动。在教学中,对太极拳攻防含义的阐明过程,不仅丰富了太极拳教学的内容,改变了太极拳教学一味做动作的枯燥状况,更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哲理教育,帮助形成正确的品德性情。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课程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应该具有鲜明的综合性,能够产生多重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太极拳它根于礼仪之邦,源于道家、儒家、医学、武术等传统中国文化,与孔孟庄老之道明显相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我们不能只把它看成拳术,它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太极拳拳法变幻无穷,其拳理多用中国古代“阴阳”、“太极”的哲学理论来解释,太极拳从产生到具体动作都蕴涵深刻的哲理,其中不乏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处事原则和做人道理。

太极拳命名的“太极”二字来自古老的《易经》,太极拳所体现的《太极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具有重大价值的思想成果。太极拳吸取易经阴阳辩证等观点,太极拳的动静、刚柔、进退、开合等等均归为阴阳变化的表现,特别是太极拳的柔中寓刚,如棉裹铁,静中有动,阴阳相济,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表达的是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转化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法则。反映在生活中,就是要求能辩证地去看待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把握其规律。太极拳“彼不动、己不动,彼既动、己才动”、“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舍己从人”等拳理完全符合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谦让美德。太极拳“天人合一”的观点树立了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内容,表现出追求"人际和谐"的价值取向,这正是顺应了当前积极打造“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在心理发育的亚成熟状态,情绪的控制,思想的认识,对待问题的态度都具有不稳定性和非理性化,而他们同时又具备了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状况就要求有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品性和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饱含着相当丰富且优秀的哲理,在当前提倡大力弘扬国学经典的时代,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太极拳又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传统继承、性情陶冶、品德养成、精神训导的教程。

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行”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高中太极拳教程应能融理施教。在教学中,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有“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教学思想和意识,不仅要在太极拳外形动作上有过硬的教学示范本领,还要积淀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修养,并能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课堂阐述。高中太极拳教学,应该不仅“教拳”,还要“明理”,让学生在学拳中正确对待自我和他人、自然和社会,在学拳中培养良好的责任感,在学拳中逐渐形成 “心定气和、遇事不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三.加强健康宣传,突出体现独特的保健功效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宗旨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价值所在。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运动负荷对学生的健康能产生直接和积极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具有明显的健身性。

太极拳运动强度不大,动作缓慢、柔和,一般一个套路需要5至8分钟的时间,练习后的心率一般都在120次至140次/每分钟,是典型的有氧运动形式。

更为可贵之处,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内外兼顾”的功能,太极拳习练过程中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其“以静制动、虽静犹动”的锻炼方法,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调整,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积极性休息。高中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节奏快,用脑时间长,大脑的功能迫切需要一定的调节和恢复。通过太极拳运动,可以更有效的缓解大脑过度紧张和疲劳,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文化课学习,维护身心健康,加之太极拳运动的负荷不大,不会造成身体的过度疲劳。因而,对于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中三年级学生来说,把太极拳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此外,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即其动作时,凡是全身能动的部分,都需要参加活动,这使太极拳具有了全面锻炼的效果,对于人体生理各个系统也都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在太极拳教学中,运用生动的事例和明确的数据向学生讲解太极拳对身体所能起到的良好保健功效,能增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端正态度,提高兴趣的作用。

四、加强爱好培养,力求树立终身的体育意识。

高中学生应该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他们应该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掌握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和手段,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也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让学生掌握一至几项有助于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太极拳运动功效独特,锻炼效果全面,内涵丰富,随着不断的修炼,其趣味也会层出不穷,锻炼情绪也会不断提高,适宜终身习练。

太极拳的架势可高可矮,速度可快可慢,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于一个人不同的生理阶段,都是适宜的。

太极拳沉稳柔和、轻灵舒展,不会因接触对抗、用力憋气、过度牵拉而造成运动损伤,或因练习偏差造成慢性病劳,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太极拳又有着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和很强的社会习练氛围,便于练习人员的修炼和提高。目前,国家也已将太极拳列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内容。这更进一步印证了太极拳运动巨大的魅力和功用,同时,也说明了把太极拳作为终身体育的锻炼项目和手段的科学性、合理性。

总而言之,太极拳具有特殊的技击性、深厚的哲理性、突出的健身性,是一项适宜终身开展的体育锻炼项目。高中太极拳教材的特点完全符合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目标。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该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探讨和拓展高中太极拳教学的内容和思路,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祖国这一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