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试论中华武术“抱拳礼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试论中华武术“抱拳礼

摘  要:“抱拳礼”是武德礼仪中标志性动作,对于它的认识现广大群众只停留在动作表象上,运用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结合武术“抱拳礼”中丰富的武德精神内涵指出了在新世纪中,中华武术“抱拳礼”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抱拳礼,武德教育,礼仪,精神文明建设

The “Palm-held Fist Etiquette” in Chinese Martial arts

Abstract:  The “palm-held-fist etiquette” is a symbolic movement for etiquette in martial-art morality, whereas common people’s general cognition about it is only restricted to its superficial phenomenon. Therefore, utilizing methods of synthetical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search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ich connoted martial-art morality essence in the martial-art “palm-held-fist etiquette”, we point out in this graduation thesis that in the new century, the Chinese martial-art “palm-held-fist etiquette” has certain soci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in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Keywords:  Chinese martial arts; the “palm-held-fist etiquette”; martial-art morality; etiquette;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social value

 

一 前言

 

(一)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抱拳礼”是武德礼仪中标志性动作,它虽然动作简单,但内涵深刻,从形式上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礼仪风格,从内容上它体现了习武人群的道德品质与精神风貌。武德是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武德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汉,以及带有三纲五常思想的

    

“唯师命是从”的行为等,然而应对传统拳礼武德进行全面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树立融入“抱拳礼”中丰富武德精神内涵的现代新武德,把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价值与意义。

 

二 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讲究道德。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了巨大提高,与此同时对精神文明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建设之中,怎样建设精神文明以保障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就显得更加重要。 武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精神文明既包括教育、科学和文化,也包括道德、理想和社会风气等内容,特别是道德和社会风气,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武术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武术特殊的价值功能,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因而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二)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在我国武术人口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加强武德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武德教育能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武德教育中寓予了深刻的民族精神,这无疑将对习武者起到激发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习武者举不胜举,戚继光、岳飞、霍元甲,都是武德高尚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为国争光,大振了中华的武威。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中灿烂的一颗明珠,武德教育就是要人们认识到这一点,让人们珍视它、弘扬它。

其次,武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物质文明建设。武德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它一方面要求习武者热爱祖国,热爱武术事业,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求习武者见义勇为,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据有关调查表明,练武术的少年儿童,其组织纪律性明显好于一般少年儿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练习武术的人,他们不仅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更能够见义勇为,遇到坏人、坏事,挺身而出,奋不顾身。

      

再次,通过武德教育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型武术人才。 武术和武德不可分。“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已成为一条真理。没有一个良好的武德基础就不可能练好武术,即使学到了一些功夫,也不会做出有益的事。只有通过武德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地教、学、习、练、比武术,才能培养出一代新型武术人才。

 

三 武术“抱拳礼”中武德的精神内涵

 

(一)武德礼仪中标志性动作——“抱拳礼”

武术礼仪中最具代表性当数“抱拳礼”。“抱拳礼”源于武术实践又高于实践,它起初是一种实践活动中的礼节和现象,随着武术实践和理论体系的完备,“抱拳礼”逐渐上升到了伦理道德的高度;同时它又是一种理想武术人人格的模式,为习武人的精神提供了目标和典范。“抱拳礼”要求:并步站立,左手四指伸直并拢向后伸张,大拇指内扣为掌;右手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关节上为拳、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两臂撑圆,拳、掌 与胸间距离为20~30厘米。“抱拳礼”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即礼貌和礼节,又表现为内在的精神,即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掌大拇指内扣,表示谦虚,虚心想对方请教,永不自大;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和谐统一于一家。这一礼仪对每个习武之人提出了许许多多的约束,以此来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规定什么。什么不可以做,怎样做才会受到赞赏,而怎样做又会引起反感,凡此种种,使练武之人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遵循武林中共同通行、约定俗成的利益规范,强制自己接受这种约束,养成这种习惯,遵循这种规范,如果每个习武之人都追求私欲,而不顾他人,使情欲横肆,就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破坏武林乃至社会整体的和谐。因此,“抱拳礼”作为一个道德理性范畴,是对练武人之间、练武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性要求,体现了练武人之间的群体性的价值关系。

(二)武术“抱拳礼”的精神内涵之一——“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和”是万物生成的条件,任何一种事物的成功,都是多种因素和谐综合的结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指多种人所出的关系协调与融洽,“人和”所带来人心安定、百姓和睦的结果是社会的稳定。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认为和谐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原则,从一般社会生活来看,离不开秩序,有序是生存的方式,发展的契机,武林之中同样离不开有序和谐的环境,对和谐的追求就是对武术理想境界的追求。因此,在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武术不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技术、功法,也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武德,尽管武术门派众多,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是武术各家各派都非常注重武德的修炼,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时都强调宽厚、容忍、还制定了各自的一套严格的尊师重道、扬善惩恶的戒律规范,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学拳以德行为先”,“以涵养为本”,“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强调习武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宽厚”,以求人际和谐。所谓的“仁”,实际上强调集团内部关系的和谐,武术“抱拳礼”所强调的左掌大拇指内扣,是表示谦虚和永不自大以及虚心向对方请教的意思,这很明显是一种与对方和谐交往的方式:“抱拳礼”中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和谐统一于一家。武术“抱拳礼”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这种“以德统武、德武合一”的礼节来制约人的行为,要求与人相处时要真心诚意,彬彬有礼,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尽量避免武林之中的矛盾激化,使武林整体保持一种有序的状态。

(三)武术“抱拳礼” 的精神内涵之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宗旨

武术文化视人体生命为一个大系统,心与身是统一的,并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训练。认为形是外在的、具体的运动形式;神是指内在的、心理的内容。内与外、形与精气神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武术是将身、心和精神等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抱拳礼”中的“拳”和“掌”分别代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要素,一个代表“武”,即代表外在的功夫;一个代表“文”,即内在的修养。“抱拳礼”要求“拳”、“掌”在胸前相抱,就是寓意“崇文尚武”、“内外合一”。这两个方面对习武之人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在这种全面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武术把练意、练气、练力视为武术练功的三要素,要求“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的身体运动来练形养神,达到强健体魄、完善人格的目的。所以说“形神统一”、“内外兼修”,一直是中国武术的宗旨。另外,人们总爱把武术活动纳入伦理道德和文化修养的轨道,认为武术活动是习武者个人的道德、操守、气质、人格以及文化修养的一种表现。武术文化中明确显示出了人应该是身心全面发展的,强调武术活动的参与者应是精神健全、道德完善和体魄强健的全面发展的人,武林高手更被视为善与美和谐统一的典范而受到人们的崇拜。任何一个习武者在习武活动中都应加强自身内在的道德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锻炼完善的人格。如果一个习武之人,只是一味地练武而不努力丰富和提高自己内心境界,即使外在的武功再高,也只不过是一个缺乏文化内涵的“武夫”。在习武的实践过程中,“抱拳礼”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人们:“内外合、形神兼备”才是练功宗旨。

(四)武术“抱拳礼” 的精神内涵之三——“自强不息”的民族基本精神

“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它出自《周易》乾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认为“天”刚健强壮,运行不止,“君子”应该效法“天”的刚健、发奋自强、奋斗不息。武林之中一向把“自强不息”看作武术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内容之一,认为习武是一个“艺无止境”、自身武术修养不断提高的系统过程,习武之人都应该有一种自立、自新、自主、自尊的精神,有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刚健精神。这种精神在“抱拳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右手握拳,寓意尚武,意思是倡导和积极参与武术锻炼,以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培养勇于面对现实的竞争意识。只有在尚武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武术境界才能时时有新的收获,这种尚武精神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左手大拇指内扣,表示谦虚,虚心想对方请教,永不自大,这正是一种虚心好学、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抱拳礼”的这种尚武和虚心向上的基本精神是武术活动不断发展创新小精微的内在动力,它在武林之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几乎为所有习武之人所接受和领会,并对他们起了积极的熏陶作用。翻开武术发展的历史,在众多武术家的人生轨迹中(如戚继光、俞大猷、程宗猷、霍元甲、杨露禅、等等),都明显地反映出矢志不渝、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以及刻苦勤奋、拼搏向上、自立自强的共同特点,正是靠着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基本精神,我们把中华武术的车轮不断推向前进。今天,我们中华武术如何再创辉煌,关键在于成长着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依靠的仍然是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民族精神。

 

四 树立现代社会新武德,做新一代武术人才

 

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武德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有历史的局限性。如带有封建色彩三纲五常思想的“师命不可违”, 所谓武艺传男不传女,“为朋友两肋插刀”等。在现代,我们提倡的武德,不得不摒弃那些体现封建等级和宗法观念的糟粕,继承、发展传统武德中的精华,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大力宣传“武以德先”、“未曾习武先习德”、“短德者不得与之教,短德者不得与之学”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武术教育活动中加强武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武德要把武德教育与爱国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武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大量引进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长辈过分宠爱后代,影响了一代人格的健全发展,意志薄弱,私欲膨胀,高傲自大,不懂礼节在一些学生身上有所体现;青少年打架斗殴和违法犯罪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所以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因注重武德教育。

(一)积极营造武德教育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其在激发习武者兴趣、开发智能、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营造文化环境的做法,可以采用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图片、富有震撼力的语言、十八般兵器点缀教学场馆。如在教学场馆书写“强身健体,为国为民”“爱国爱民爱集体”“有一必争,有冠必夺”等口号,四周摆上十八般武艺精心装饰,走进武术训练场,犹如走进民族文化的摇篮之中,深深地感染每一位学生。用中国民族音乐结合武术套路来演练,可以激发学员做动作时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增加学员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认真学习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
    每节武术课前,师生必须互行抱拳礼,互相问好;下课前,要求学生集体背诵“武德风范”。“武德风范”,涉及爱国、礼仪、意志、友善、强身、济贫、防身。止邪等各个方面,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背景,是加强武术内修的重要内容。
(三)努力锻炼少年儿童意志品德
    在教学中激励每一个学生,追求积极向上的目标,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日常训练课和外出演出以及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要求发扬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四)提高基础道德意识和基础法制意识
   “学艺先学礼”,在武术教学中也将礼仪视为基础道德教育教学的内容之一。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和法制的约束。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就必须具备基础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区分正当防卫和故意伤害、见义勇为和江湖义气。主要做法:聘请法制副校长,经常开展法制讲座,剖析社会上打群架被判刑的反面教材,教育习武者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制规范要求学习、工作和生活。

(五)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在信仰教育中,注重青少年学生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武德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借助武术形式的一种表现。

五 结论

学会施“抱拳礼”只需顷刻时间;而学会“抱拳礼”中的武德,并付诸于行动,那可就得终生修炼啊。所以说从现在起、从武术“抱拳礼”做起,在弘扬我国古代优秀武德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用的部分,抛弃过时、糟粕的内容,建立起具有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武德,这是武术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要求。

 

参考文献

 

唐韶军.解读武术“抱拳礼”的哲学渊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3)

唐韶军.诠释武术“抱拳礼”的精神内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3)

浅谈武教育与精神http://study.feloo.com/lunwen/teach/sport/200506/40472.html

锡文副.武术普修教材[M].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5)

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http://www.pdwushu.pudong-edu.sh.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06

“2008年东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卫生优秀论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