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新《标准》基本理念进行分析,对新理念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行探讨,对新《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个别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新《标准》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对新《标准》实施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新课标;理念;实施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锐意改革,全面的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是一样的,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一、         体育新课标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教师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发抨重要作用。这一目标能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对新《标准》内容能否准确把握,并有效地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新《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标准》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的养成,强调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主体地位的体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的发挥,拓展他们学习的创造性。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强调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差异确定学习目标、教学任务和评价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二)新《标准》理念下体育教师的作用转变

1、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教育者。

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说:“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全的身体。”这极富析理性的精辟论断,充分说明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学习体育仅以满足增强体质为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体育的要求,新的时代已对“健康”赋子了崭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健康进行解释时指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适应能力,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在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师已不是单纯以“三基”为目标的教学执行者,而应是促进学生健康的导航者。

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抨体育教学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使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集体活动参与、比赛胜负变化和情景亲身体验中,掌握必要的体育技术技能,以及必要的体育科学林育文化和体育卫生等知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商、情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提高成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情况,切实、哈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教学,引导学生喜欢体育,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最终学会健身、学会做事、学会交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现今体育教材仅确定了教学目标,并没有规定详细的内容。这就为体育教师和学生选择教材内容留有活动空间,体现出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选择性。

首先,在学校体育改革的浪潮中,体育教师始终处于开发和设计体育课程的最前沿。为了顺利地完成这项工作,体育教师首先应根据新《标准》的理念,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做出规划与安排,借助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与评价,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进行科学“裁剪”,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

其次,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整合教材时做到想学生之所需,教学生之所求,练学生之所乐,喜学生之所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拓宽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彻底改革以前那些陈旧教条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和传授方式。

第三,教师要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和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从而保证体育课程圆满、有效地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3、体育教师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动构建者。

首先,在新《标准》理念下,体育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是学生的中介和服务者,帮助学生向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在知识与学生,中架起桥梁,提供新的教学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势在必行。要使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得以实现,体育教师首先应践行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合作是双向、主动、协调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平等的朋友。

其次,体育教师应以此理念为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把握以下基本原则:遵守课堂常规,教师应以身为范,与学生没有区别;若不违背运动技术的基本原则,又具有一定的运动效果,要允许个性化的动作特点,不能简单以“不对”定论;对不同体育素质的个体,技术辅导要有针对性,对技术素质差的学生不能指责,要耐心辅导;对课堂上可能有的争执,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要充分听取意见,相互切磋;在一些集体练习和游戏中,教师要常参与其中,有机融入学生活动之中,不以教师自居;对学生的疑问一定要认真耐心解释,对一些可能是异想天开或者是“太低级”的问题,绝对不能嘲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展示,同时要有相应的对策;对质量优劣的不同练习场地,教师要公平分配。

4、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组织者。

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评价必须为教育目标服务,评价的方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而不仅只是传统的测验。目前,大多学校体育学习评价仍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课程专家(制定评分标准者);评价主要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外部(甄别)评价,教师决定一切,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消极破动地位,因此在被评价时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应付、作假等反抗心理和行为。新《标准》学习评价要求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及评价主体的多元,这是非常正确的,切合实际的。因此,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评价时,不应以终结者自居,而应成为组织者。做到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营造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个人和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促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自觉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评价中,体育教师应根据新《标准》要求,从以下五个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评价:增强体能,掌握和运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情况;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是否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是否有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否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随着新《标准》的深入实施,必然引发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自身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提高。新的形势要求体育教师与时俱进,不断获取新知识,运用新技能,拓展新思路,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二、新《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实验中存在着农村学校不如城市学校积极、中老年教师不如青年教师积极的现象。对待体育教学改革的态度分为三种:一是积极投入并带领大家实验的学科带头人;二是积极性高的青年教师,主要因为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且有危机感;三是持观望态度者,总希望有现成模式可以参考,此类多为中老年教师。

(二)新课程的贯彻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首先体育教师工作量大,一周近20节课,还要抓竞赛、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很难有精力投入到课改中去,一些教师形容自己“忠孝”难以两全。其次,目前大部分学校班额在60人左右,教师上好课已不容易,根本无法对数百名学生逐个评价。第三,近半体育教师水平较低,可能会妨碍课改的进行。

(三)体育课程的形式与内容更加灵活,教师的自主权加大,但由于新《标准》不是实施细则,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可能出现“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四)体育课程评价在新《标准》中可以是原则的、抽象的,但在操作中必须落到实处。目前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个性品质、健康生活方式与体育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评价尚缺少实际经验。同时,多数教师在大学时缺乏相关课程的学习,如果教师培训仍然停留在新《标准》和教材学习而不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可能会造成课程改革的障碍,令教师们感到力不从心。

(五)一些教师对新《标准》理解不深甚至有误,不敢提运动技术,甚至在教案中对运动技术只字不提。

(六)一些教师心存疑虑:课堂上学生自主活动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里?

 

三、个别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新《标准》与课改持保留态度

 

从已经发表的各种文章来看,绝大多数学者、教师都新《标准》和课程改革的方向持肯定意见,但也一些人持强烈的保留意见。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顾渊彦教授。他2002年8月在南京市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会议上作了一个发言,全面阐述了他的意见。要点如下:

第一、底是体育学科和健康学科交叉成一门学科?还是体育学科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这是两种不同的设想,同时也影响到师资的培养和配备问题。

第二、新《标准》没有提出必要的约束力。不能用目标体系来代替内容框架。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他的这个发言后来发表在当年的《江苏教育》杂志上。

湖北的李林和广西的刘靖南对课程改革的前景持悲观的态度,他们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内外环境不容乐观。

第一、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

第二、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科性质的定位、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评价等问题不够完善。

第三、课程的构成要素缺乏,特别是与新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基本是空白;

第四、实施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两个基本条件——体育师资条件和物质条件相对不足。

 

总之,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几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实施的过程中既有认同课程改革理念和精神的,也有对课程改革尚有疑义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必须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对新《标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0-53

李杜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04(6):75-77.

万昌智.学校体育改革的科学发展观[J].体育学刊,2004(6):72-74.

许德顺.新体育课程标准与学生个性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4(5):116-118.

体育教学健康第一——关于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的访谈,文汇报,2001.3.22.

[6] 体育课,可以这样上——哈尔滨动力区中小学体育课改革见闻,中国教育报,2002.6.27.

[7]刘宏.体育要为素质教育服务,中国教育报,2002.12.20.

仇建生.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及其对学校体育现状的冲击与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3(1).

谭华,庄弼.体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几个误区[J].体育师友,2003(4).

[10]顾渊彦.困惑与征途——从体育课程标准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动态江[J].苏教育,2002(9).

[11]李林,刘靖南.体育与健康课程面临挑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于争夺篮板球能力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如何拓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