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少儿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少儿美术教育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少儿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美术兴趣需要激发,更需要保持。本文以少儿美术学习兴趣为主线展开论述,先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递进式的论述学习兴趣的延续和保持。从而引导学生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深化为乐趣,升华为志趣。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教学  美术兴趣的激发  美术兴趣的保持  少儿兴趣的阶段性差异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少儿美术教育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与其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渗透于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完善自身,自我实现的教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深知少儿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而兴趣则是少儿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美术兴趣需要激发,更需要保持,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理解力和个性心理的差异,依据差异,采取相应的美术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美术兴趣的长久保持。

 

学习兴趣是指在美术学习中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心里倾向。它是美术学习中最大的情绪力量。兴趣是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与动机具有同样的动力功能。有学者认为“兴趣在种族进化,个体发展,人格塑造和人格关系中非常重要,它的意义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我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只要有了兴趣,不管做什么事,就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发自学生自身的需要,欲望,是自觉的,更是积极的,甚至有时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一、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儿童要进行绘画创作,更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思维。童年,是赤裸裸的年华,是没有蒙上岁月风尘的年华。童年所看到的事物,大都是还没有被捆绑进社会的、功利的网络中的事物。童年的观察,大都是‘直觉’的观察,能钩起儿童兴趣的,首先是直观性事物。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原则,引起兴趣。

1合理运用直观教学和启发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捷克教育家跨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这对于学生应当是一条黄金般贵重的原则:对于一切事物,应当尽可能用各种感觉来感受他们,这就是说,看得见的就用视觉感受,听得见的就用听觉感受,有滋味的就用味觉感受,可接触的就用触觉感受。假使某些事物同时能用数种感觉来感受,就让他们同时诉于数种感觉。”[3]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五味瓶》一课中,教师展示几幅调味品广告宣传画,引导部分学生到台前通过亲身“闻”、“尝”,用表情、肢体语言或口头描述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给人的直观味觉感受,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色彩和图形的联想。尽量直观地给学生传达味觉信息,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兴奋点,进入情境。

2放大细节中点滴趣味

趣味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教师思维闪光点的点滴积累。在教学中,新鲜的事物、教师习惯的小小改变......对于学生而言,都具有趣味性。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和学习激情。例如在《纸筒人》和《活动玩具》一课的导入中,教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纸筒人作品和活动玩具,课上老师做纸筒人或活动玩具的配音表演。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与冲动,通过观看表演、学生很快掌握了纸筒人和活动玩具的特点,事半功倍。

 

 

二、保持美术兴趣的持久性

在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师常常感到,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长久而系统的计划。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从而接受和亲睐美术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把握

1把握少儿兴趣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差异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备课是为了教好学生,所以,如果能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有的放矢,不至于陷入盲目状态。备课,也包括“备人”,及了解学生[4]。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更多的了解学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例如,5岁的儿童喜欢听动物的故事;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听童话、神话、有趣的自然现象的故事;8-10岁的小学儿童兴趣在于惊险故事以及有关小学儿童的故事;11-12岁的小学儿童兴趣则是关于惊险、活动、兴奋、神秘、滑稽及恶作剧等故事 。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少儿兴趣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差异,依据差异,采取相应的美术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而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2形成美术课的养成教育,保持美术兴趣的持久性

要保持美术兴趣的持久性、长期性,必须有一个长久的影响计划,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和亲睐美术教学。

首先必须以教师自身的威信和人格魅力感动学生。教师形成威信,要在“自然威信”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品格、学识和智慧去赢得学生出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就会形成自觉的稳定的威信。所谓“自然威信”是指在师生交往初期,由学生对教师自发的信任和尊敬而产生的威信。 教师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教学态度,196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T.A.柏恩提出PAC态度倾向的理论他所提倡的A型态度,及成人态有利于学生能动的介入教学过程。以成人态为主的教师具有理智的特征,善于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估计教学情境中的各种情况、条件和发生发展的可能性,充分思考之后做出决策。在课堂上,他们注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工作和生活中,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乐于亲近、乐于仿效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要给学生以希望,要学会宽容和等待,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给学生以希望 。

 

结语: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少儿美术教育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更不容忽视。新课标评价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使学生把对美术的关注和爱好内化为自身需要,就需要教师引导其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深化为乐趣,升华为志趣,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意愿,从而实现审美素质教育稼入人的终身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程明太:《美术教育学》,87页,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转引自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281页,科学教育出版社,1994。

转引自郭绍刚、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128页,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程明太:《美术教育学》,175页,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7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313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302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新方法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个性化学习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