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探究摄影意境之美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摄影作品的“意境”,含蓄、蕴藉,能巧妙地体现在摄影作品的形、神、情之中,使观者动之以情,进而产生思考、领悟和联想

关键词    物境   情境   意境   黑白摄影的意境   风光摄影的意境   意境美的双向性   意境的传达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其作品就不能仅满足于人的视觉愉悦感,而更应去观照人的心态和揭示人的本质,艺术作品的实质,就是心的映照。因此摄影作品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再现客观事物和形象,而应当考虑如何将作者的情感贯乎其中,使作品超越有限的方寸具有更深邃的内涵。

 有关论著常用"情景交融"这句话来解释意境,意境本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一幅优秀的作品,渗透了艺术家的情感,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传达出引人入胜的画外之音。这种艺术境界具有极大的魅力, 它在作品中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这一形象必须是“形神兼备”的理想艺术形象,情景交融、物我化一而成的意蕴或形象,是启发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阔更深远的艺术空间,一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意境的创造。古人把境界分为了"物境"、"情境"和"意境"三级,物境讲形似,情境讲情感,这两个方面融合起来,便能达成意境。观众看了一件作品,理解了,有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就能对他的情感和认识产生影响,理解了艺术家所表达的和所追求的,才能说完满地实现了意境。作为直观形象表现的摄影艺术,可以说对意境的传达大有得近水楼台之势。

 摄影作品的“意境”,是摄影作品个性潜在的一种美的情致和风采,是摄影作品本质内涵焕发出的艺术魅力之所在。摄影作品的“意境”,含蓄、蕴藉,能巧妙地体现在摄影作品的形、神、情之中,使观者动之以情,进而产生思考、领悟和联想。创作一幅意境深远的作品必须调动一切必要的摄影语言和构图要素。懂得含蓄与张扬,藏与露,空白与简约,象征与暗示,给观者留有联想的余地,还能为其所领会接受。摄影师亦可从诗画中借鉴意境,深化摄影创作思维,站在较高的意识层面上进行创作,取得更高的艺术成果。所以说,如此高标准的审美需要对于摄影者的要求就不仅限于一般的审美素养和拍摄技能,除了发现生动的形象后精心构思,并熟练于处理画面形式元素的构成及组合关系之外,更要从拍摄题材中体悟到其中意蕴,饱含情感地将自己丰富的主观体验借助精湛的艺术技巧传达出来,寓意于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去感受其中的奥妙和美好。
    总之,摄影作品的“意境”,巧于构思,工于表达,是考验摄影师观察能力和拍摄技巧的最佳体现,下面再就黑白摄影的意境美的形成加以分析。

 黑白影像抽去了现实物像中的色彩,使影像处于"似是而非"的疏离状态,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这里的距离其实是心理距离,是欣赏者由记忆和体验出发,认知艺术、沟通心灵的历程,这段历程是欣赏者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基于黑白的"距离"优势,欣赏者赋予它更多的审美内涵。在影视作品中,黑白影像的插入和闪回,成为与现实拉开距离、制造陌生感的方式,以此表现记忆和幻想。人们喜欢黑白,除了情趣的原因之外,还有怀旧情结和求异心态的因素。黑白两极,如同高低两弦,我们聆听到优雅的变奏曲,这变奏是以构造视觉差异为特征、以抽象写具象为手段的。“黑白之妙在于,与迷彩相比,它高雅而朴素;与缤纷相比,它纯粹而简约;与绮丽相比,它凝重而深刻。”

 在营造意境美的作品门类中,风光摄影也是最易为人喜爱且接受的雅俗共赏的摄影门类。风光摄影本身可以说是一种抒情的创作活动,是创作性的艺术劳动,摄影师以自身的经历、文化修养来感悟追寻自然界中美的瞬间,探寻神的造物之奥妙。在享受造物之美的同时感悟生命意义,从而创作出富有意境美的风光摄影作品。所以说摄影师把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界进行克隆,而是人的能动性的创作过程。一幅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是对物象的选取、提炼,通过构图、用光,以及色彩的对比、影调的变化、光线的表达,画面的虚化等技巧手段来表现一种审美的构思,是一个从物象——意象——意境的艺术创造过程。

   

 摄影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经过艺术概括,饱浸着摄影家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的创作活动。体现在摄影作品中的主题是摄影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是创作者得以表现情感的物质基础,点、线、面的安排,画面的布局,影、色调,明暗及形体组合的处理产生了“有意味的形式,引起或优美、或抒情、或炽烈、或豪放、或忧郁等对应的心理反映和感受”,甚至表达出个人、群体、社会或民族的特定精神,创作出有意义的形式。

 现代摄影诸流派的创作,正是着重借助“象征形态” 的手法来营造“主体情感的表现美”,将主体情感掩藏在点、线、面的构成关系之中,摄影师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取舍构图和控制光影的同时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情感揉进了艺术形象或潜藏在“无明确含义”的象征符号之中,将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对作品情感的发掘,呈现为一种在有限画面中表现出无限理性外延的意境。

 对于作者和观者而言,意境美的传递是一种双向活动:一方面是创作主体表现情感,一方面是鉴赏主体体验情感和生发情感。在摄影艺术鉴赏活动中,观众的观赏活动和情感活动正是建立在对影调、色彩和对艺术形象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才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飞跃。因此作品内容与形式决定着欣赏者接纳的情感和生发的情感,在情感交流中,产生共鸣。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对共鸣的描述是:“这种感觉的主要特点在于:感受者和艺术家那样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致感受者觉得那个作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达的一切正是他很早就已经想表达的”。所以摄影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情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被摄对象的客观情感,摄影家的主观情感及鉴赏者生发的情感。画面上表现的“被摄对象的客观情感”其实并不客观凝聚着摄影家的主观情感,而鉴赏者生发的情感也只是对这种情感的一种反映形式。所以,鉴赏主体一方面体验画面表现的情感和潜藏的情感,同时又触境生情,生发出新的情感。面对富有意境美的摄影作品,观者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生活经验、审美经验、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对画面情感进行“再创造”,丰富了意境的内涵。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更完全地实现摄影作品意境之美的传递呢?归纳前文所述,除了基本技术的掌握,技巧的运用,摄影美的发现和创造以外,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最终目的,有助于营造作品独特的意境美感。这其中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关键,也最难企及。摄影家必须下苦工夫提高自己的素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必须有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做依傍,除去一切侥幸心理,才能跨越前几步,进而形成自身艺术风格的高度。

 影像是一个人心灵的映照,“摄影家是创作的主体,摄影美的自由度关乎外在的环境,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主体意识的丰富性”,“摄影创作的主体性,是摄影家充分发挥自己力量,在对生活、艺术的发现中发现自己,在反映生活的同时抒发个人的感受。”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融入自己的观念和情感,然后借助器材等工具,将感性和理性的认知通过有形质的物象传达出来,就能赋予作品意味深远的意境美。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招贴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    下一篇:对美术教学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