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低碳之体验:美术教学中废纸的再利用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美术论文

低碳之体验:美术教学中废纸的再利用 

温岭市岩下小学   高琳燕 

【摘 要】现代社会废纸泛滥,美术教育者需义不容辞承担起宣传环保的任务,发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废纸再利用活动中,体验低碳之生活,变废为宝,美化生活。本文从“三管齐下,收集资源”——“放飞想象,酝酿思路”——“不拘一格,巧手创艺”——“对比鉴赏,评估改进”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阐述如何有效开展废纸再利用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感受低碳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探索废纸再利用的美术教育思路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美术教学   废纸利用   巧手创艺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画面中有两只小鸟停在一片被砍伐得只剩下树桩的林子里哭泣,一只问:“我们的家去那里了?”另一只答:“人类拿去造纸了。”随后画面转到污染严重的都市办公室,有一位男士正在奋笔疾书,随手丢弃的草稿纸堆满了纸篓。两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没有合理利用,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时发生,现代社会废品泛滥,也在不知不觉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低碳生活,毫无疑问,对我们的城市环境而言,是一个福音。意味着将呼吸到更多的清新空气,将喝到更清洁的水,我们城市的天空将更加湛蓝。这一切都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美术教育者要义不容辞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承担起宣传环保、节约资源的责任,迎合时代的呼声倡导低碳生活。经过长期对生活的观察,我把目光锁定在废纸上,那些被人们撕碎的纸片、写完的作业本、丢弃的报纸杂志,经过动手改变,完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一幅完美的美术作品。随后,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废纸再利用的尝试,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个人的专业特长和努力探索,遵循废纸再利用的“好看、好学、好用”的六字方针,取得意想不到效果。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环保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更探索出废纸再利用的美术教育思路和艺术价值,真可谓一箭三雕。

 

一、三管齐下,收集资源

美术教学中实现废纸再利用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最后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收集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废纸资源,实践就成了“无米之炊”。于是结合实际,收集废纸资源,才有望开展切实可行的美术实践创作。

现在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家长都舍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投资,给孩子买学习材料是百求百应。这对我们开展美术教学当然是很有好处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许多孩子因此不懂珍惜材料。学生们养成平时收集废纸的好习惯,体验低碳之生活,才能意识到很多废纸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大大地减少碳的使用,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将这些生活废纸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

(一)校内资源

我们日常在学校学习中会产生许多废纸,如学生写完的作业本、草稿本等,这些校内资源,只要合理利用,都可以用来作为我们美术课的制作材料。在教学中发现一个现象:不少学生喜欢先在草稿纸上创作,一旦作品不尽如人意,就会将纸撕下来丢掉。一节课下来,教室里学生丢掉的废纸竟有二十张之多。学生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固然可嘉,但一张张好端端的纸被丢掉,着实让人心疼。于是,向学生提出把劳技课的废纸条、美术课的画坏稿和地上五花八门的废纸收集起来,放进一个专属塑料袋里。等到美术课中制作撕纸粘贴画,同学们收集的废纸就派上了大用场,还省却了撕纸这一环节,节省了作业的时间。

(二)家庭资源

家庭就是每个学生重要的生活圈,瓶罐、衣、帽、玩具、塑料袋、一次性盒筷、灯泡等物品都是学生可以在家里收集到的。教学活动不只是课堂上的理论讲解,而是学生到生活中去,获得对美术的切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家里准备一个废弃的纸箱,用来盛放可以回收利用的废纸,家中的旧挂历,药物说明书,新衣服的标签,打印过的废纸等的收集都是举手之劳。平时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以备用时之需,这样美术课上所需的制作材料随时都可以在纸箱里面找到。以家庭收集的废纸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使得学生养成在家里与学校同样节约的习惯,而且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三)乡土资源

不仅我们日常的各类生活垃圾能够变废为宝,成为美术创作的素材,我们周围生活的各种本地自然资源也完全能“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创作资源。乡土资源就是从社会生活中演生而来的新的美术资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又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像本校依山傍水,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地处经济开发区,周边工厂繁多,工厂通常都把只用了单面的纸扔掉,其实还可以利用另一面写字、画画,如果两面都用了,那么就拿这张纸来练习剪纸,裁下来的碎纸条可以用来折纸。其次,公交车上、超市、街道分发的形形色色的广告宣传单、海报都是信手拈来的可利用资源。这一乡土资源为学生的废纸收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放飞想象,酝酿思路

想象是人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的自由性、评价的多样性,为想象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努力拓展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想象训练,以保持想象旺盛的生命力。

(一)创设氛围  点燃想象

每一种创造性的想象都必须有感情性的动机作为先决条件,孩子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兴趣,产生灵感。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有自觉探索的愿望,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究的良好氛围,点燃他们的想象。怎样创设一个能在绘画天地自由驰骋的情境氛围,点燃想象的激情呢?可以结合时事,例如播放神舟七号飞天的视频,让学生利用废纸材料可以制作火箭卫星,不仅开阔了想象空间,更能丰富学生爱国情感。或是以讲故事或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新奇感。在废纸创作教学初始,以猜谜语的形式开始。师: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你们猜它是谁?学生回答:纸。师(笑眯眯地说):好大家都猜对了。学生生活经验少,我在教学中还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合成技术,利用电脑的便利性当堂演示一些变化效果,这时学生们的想象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倾泻出来。

     

(二)关注心理  引领想象

儿童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微妙的,在成年人眼中一件不起眼的事或物,在孩子们的心中往往会掀起轩然大波,进而引发出一些不可思议的想象,甚至不恰当的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从学生的思想、言行中发现问题,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活动表现,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避免不恰当想象所带来的心理伤害。例如:在教学时,学生经历了课前的调查和课堂上大量废纸浪费污染的图片展示,同学们了解了身边的废纸无处不在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为避免同学们产生消极想象,未来世界可能是一个混浊、废纸遍布的世界,引领同学们观看废纸处理流程图,告诉同学们人类已深刻认识到环保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引领学生开阔思维、展开正确的想象,这样孩子们在设计过程中的目的性就更强了。

(三)指导观察  丰富想象

指导观察选用的废纸材料的造型,根据废纸形状、大小、颜色的特点,发挥创造力,围绕意图和用途进行联想、设计,丰富想象,培养设计意识。在开始用废纸片拼贴纸版画教学时,先投影出示天上的云彩、墙壁上斑驳的纹样等图片,引导学生去专注地观察,发现其像什么。从纸箱中取出废纸片,引导学生自由瞧一瞧、想一想,以“我发现了这块纸片像什么”表述自己的发现,根据学生发现一些纸片像某事物的一部分,引导他们寻找出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在观察造型中丰富想象,为想象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素材,为想象增添了翅膀。

 

三、不拘一格,巧手创艺

学生动手操作是废纸创作的重要环节。如何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巧手在创作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则是关键所在。除了教师给予必要的、适时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是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与自主权。让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使孩子们的小手更灵巧,体验成功的快感。

(一)提出要求——了然于心

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改变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在创作之前我对他们提出两项要求——主动参与、高效合作,使他们了然于心。

主动参与是关键,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主动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涨。应该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避免被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创作环节向学生提出主动参与的要求,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的需要,建立起主动参与意识。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这种意识使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又要根据这种意识不断调控自己的行为,变不主动为主动参与。

高效合作是核心,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如在美术教学废纸创作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面临粘贴、连接的问题,如何使粘接、连接更牢固是个难题。在学生开始创作时,把全班学生编成若干组,由各组自行商量如何粘接、连接的方法,哪种粘接、连接更牢固,如何运用粘接、连接材料等等,激励引导孩子们更积极的投入到小组合作和组与组之间的竞赛之中。小组的各成员都纷纷出点子,产生各种各样的粘接、连接的方法,甲组:用海绵胶粘贴。乙组:用螺丝连接。丙组:用吃过的泡泡糖粘贴。多人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没花多少时间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远远超过我们对他们的认识。

(二)把握目标——保驾护航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决定着美术教学的大方向,也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看、好学、好用三点目标是对废纸创作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起“保驾护航”之作用。

好看,使学生达到美术视觉的享受。通过视觉与对象之间发生感性的、自然的和直接的关系,即对作品的形式、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形式进行直觉的把握,进而对好看作品进行整体的感知。如把废旧报纸撕成的粘贴画、废纸片拼贴的纸版画进行装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美化生活。

好学,是废纸创作要具有易教易学的特点。材料不难准备,设计制作也并不复杂,一讲就懂,一看就会,教与学均感轻松自如,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如用旧书本切割出的书花瓶做法特容易,几本书连在一起,以书脊为轴打开就成一个圆柱体花瓶了。

好用,让学生发现废纸创作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废纸作品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用途,让学生体验废纸作品所带来的实用和乐趣。如旧挂历、杂志拿来折成的漂亮环保杯垫,是每天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餐具;用旧书本切割出的书花瓶,其书脊形成的空隙正好可以将花束插在其中,为家居带来色彩。

(三)探讨做法——触类旁通

课前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废纸,在他们对这些新材料、新工具的摆弄中,会突发各种创造的灵感,学生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创新。在玩中发现,在发现中探讨,在探讨中动手,在动手中收获,自然而然,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新。

1.撕纸粘贴法

废旧的报纸不仅可以练书法,剪鞋底,擦拭玻璃,而且能成为艺术品,一张张普通的废旧报纸是做撕纸粘贴画的好材料,通过使用撕纸粘贴法,在学生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图样,再顺着需要的字纹撕下,撕时双手手指要贴紧,在撕纸的过程中,学生眼睛要观察,大脑要记忆,手的力量适当。再把各部分按结构摆放好,先下后上地按次序逐层贴好。粘贴时还要合理安排黑白灰处理,突出对比,主体部分黑,背景以白色为宜,反之亦然。在充分的动手操作和探索后,得到“低成本,高质量”的回报。

       

 

2.拼贴拓印法

收集的废纸片,通过拼贴拓印法,可以制作成一幅幅独具特色的纸版画。首先根据学生发现一些废纸片像某事物的一部分,引导他们寻找出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然后采用手撕方式进行修饰、组合,再拼贴成形。接着,用乳胶粘贴在课前准备的卡纸上,待拼贴好的底版完全阴干后,用宣纸进行拓印。拓印时,将拓印的作品反置于废报纸上,用水粉色进行染色。

3.折叠组合法

花花绿绿的旧挂历、杂志等留着无用,扔了可惜,通过折叠组合法做成杯垫,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将纸裁成正方形,对折成三角形,再折出中线。然后依折线撑开成方形,背面也同样撑开,其实就是就是折纸鹤的前两步。接着翻开方形,将尖角向下折,反面折法相同,即形成基本组件。最后将基本组件插套组合,将一角折入夹缝中,反面同样,将多个组件重复组合,漂亮的环保杯垫就成形了。

 

4.切割粘连法

准备4到5本,或是足够多的旧书、杂志,通过切割粘连法,能容易的做出书花瓶。首先竖直放立旧书,找出上下黄金分割点,再将每本都切割成1/2个花瓶的形状,如S形,切割速度平稳而迅速。接着将它们得书脊连在一块儿,用厚双面胶或针线固定,呈扇形打开,形成一个由书页组成的圆柱体,一个特好看的书花瓶诞生了。

 

四、对比鉴赏,评估改进

美术鉴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作品内涵和风格的欣赏,是美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美术鉴赏教学中,对比鉴赏法的应用势必会使教学收到更好效果。正确引导学生进入到艺术鉴赏的领域,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在对比鉴赏作品中展示自我,收获快乐,使学生能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从中汲取艺术营养。

(一)欣赏名作  提升品味

教学中教师重视国内外大师、名家的作品鉴赏,在美术课堂上利用美术课件进行课堂展示,欣赏名作,开阔眼界,提升品味。欣赏名作就要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陆游有句云:“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赐与?”这里的闲人是指有闲情逸致、懂得欣赏的人。如果懂得欣赏,就能发现周围有无尽的美景使你充实快乐。教学中课件展示法国艺术家毕加索等大师用废纸进行的变废为美的艺术创作,感受他们对废纸的巧妙利用,及对美的看法与想法,在观察、交流、探究的学习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稳步提高。

(二)对比同学  取长补短

举办学生废纸作品展览,在展览活动中欣赏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废纸作品,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在参观了展览作品后,有同学在语文日记里记录下这么一段文字:“观看了同学们用各种废纸制作成的美术作品,有粘贴画、纸版画、立体造型等。我觉得立体造型中的纸碗最有意思,于是向同学请教。原来是先在碗的外层铺上塑料薄膜,再用浸了乳胶的废纸片铺上四五层,晾干后便拿出了纸碗,这样还没完成,同样方法再做一个,最后在两个纸碗上画出图案,并涂色。在两个彩色纸碗里放上糖果,上下盖起来,牢固、美观、实用,一举多得,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再看自己的作品,发现很多不足,牢固和美观都是我要继续加强的。”通过身边同学作品的对比,引发学生对自己每一次创作进行思索,互鉴互补,收集创作新感觉与收获成功的体验。

(三)后续评价  改进提高

在教学后续做到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学生作品与示范作品的对比,对学生实施帮助指导,使得学生积极改进并稳步提高。评价中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与理想作品的差距导致信心不足的胆怯心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废纸片拼贴的纸版画拓印好后,学生拓印出的图形与外围连一起,形状很模糊。对比示范作品的清晰轮廓,学生手足无措,这

       

时老师对他进行后续评价:准备工作是做得充足的,模糊的原因是底版的厚度还不够,再加层试试。果不其然,学生按照这一方法改进后一张纸版画作品成功了。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培植了他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格。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废纸的再利用,使得校园内充满了环保的气息,拓展了校园美术,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加深了低碳之体验。学生在美术课上都积极动手,进行创新制作,每一种废纸材料的利用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在废纸利用的实践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思维。无形之中,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做事的责任心与自信心。更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合作意识不断加强,学生美术素质的各项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路.《追随兴趣捕捉契机》教师版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

(2)温寒江、连瑞庆.《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北京教科技术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P58

(3)朱国华.《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2月.P1~4.

(4)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高宝立主编.《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2002年11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言艺术让美术课堂教学大放光彩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的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