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美术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美术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三中  彭凯南                   

美术课在中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但它却起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变得频密与便捷,信息量激增,知识存储量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容量的不断扩大,简单的传授使学生陷入枯燥的接受中,学习成为艰苦的劳动。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完整人格教育,这向教师提出了质疑:能否将压力转变为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美术。实践证明,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引入快乐教学的思路和做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学习。

 

一、正确认识学生,了解快乐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二者形成教学的关系,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全部价值都归结在学生身上,所以正确认识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少年儿童的思维总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他们的记忆总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我在安排课程时注意了适应这种顺序。

2、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在教学中我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了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我在授课过程中区别对待,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大部分学生能受到美术课的有益陶冶。

 

二、尝试多种教学思路,寻找快乐学习的途径。

1、教少学多。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和语、数、外等课程等同,我用较少的时间来讲述经过归纳、总结的理论知识,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领会、消化。

2、先学后教。一般的授课顺序都是教师先讲解,学生从中进行学习。美术课程具有教材图片量大,形象,学生动手多等特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学,教师再教,而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上第二册“英姿焕发的红棉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对着书本临摹,学生很高兴的画起来,画完后很多学生问我:为什么我画的不好看呢?不象书上的有深浅颜色呢?这时学生对范画已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且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我此时的讲解被学生如此轻松的接受、领会了,第二张画大部分学生都有出色的表现。

3、不教为教。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尤其是中小学的少年儿童,他们有着或强或弱的天生的求知欲,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并非时时都要手把手将知识教给学生,有时以不教为教,“导”大的方向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却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美术课上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学生主动而快乐的学习。

1、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

欣赏导入。教师展示范画或其它与课程有关的物体,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其进行欣赏、评价,获得感性的认识,由此导入新课,学生能因欣赏范画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有利于新知识的吸收。尤其在有的课程中,我所展示的范画是上届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拉近了与自己的距离,能够更大胆、更积极的去评价,有利于新知识的吸收。

猜谜导入。利用孩子具有的好奇心理,用谜语导入新课,学生对此有一种挑战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入新课,同时又很有趣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等二册“人体比例结构的表现”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谜语:早晨有四支脚,到中午就只有两支脚了,到晚上有三支脚。这是什么呢?学生左猜右想,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了,最后猜到了谜底-—“人”的时候,全班都进入了上课的最佳状态,既开发了智力,又加深了印象。

巧设悬念。教师巧设悬念,旨在激发兴趣,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美术第三册安排了色彩课程,我在上了两节课之后,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知识,能独立完成图案作业,这时我补充了“肌理”课:“这节课我们用废纸、小树枝来做作业”。废纸也能用吗?学生感到非常惊奇,都屏住呼吸,看老师怎样用废纸在讲台上把它变成美丽的图画,心里充满了疑问与好奇。当我把揉成团的废纸蘸上调好的颜料印在平整的白纸上而留下美丽的花纹时,学生感到:“噢,很简单呀,我也会。”这时我又不失时机的拿出准备好的范画,在漂亮的肌理底色上画上图案产生了丰富的效果,学生看了之后很受启发,“老师,这样也是画画吗?”“原来画画可以这样画的!”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

2、活用游戏。

针对一些较难的、不易掌握的内容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就学到了知识。

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第一册“线条表现的器物”中,要用“切削法”画线条。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房子”图,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临摹,每组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每人画三条线,看哪一组画的线条直,房子最漂亮。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练习中,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集体合作精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小品表演,释放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第一册“民间美术――纯真朴实的中国剪纸”中,先展示了传统的几副剪纸后,请四位学生表演了一个简短的小品“西游记”,为适应现代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事先辅导学生剪了四个有趣的面具,表演完后,学生积极性很高,“老师!我能剪出比他更好的。”

融创作于娱乐,在娱乐中学习,发挥学生天性中对美的追求。在第一册“色彩的要素与配合”这一课,学生对于三要素、间色、复色觉得很难理解,教师讲得多,学生反而难以接受。于是我尝试插入“手指小人”的游戏:课堂上只是简单解释了概念,然后展示事先画好的手指小人,学生立刻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我的手上,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我出了一个题目“谁的手指最美丽”,规则是只能用三原色调色。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连最懒得动笔的,最不喜欢画画的学生都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创作了各种生动的形象,有白雪公主、小矮人、阿凡提、美人鱼、我的一家等,颜色五彩缤纷,配色几乎都是无师自通,我惊叹学生天性中对美的直觉。在略作小结后,提问当节课的内容,全部都能理解正确。

   

3、具象为先,有效利用媒体。

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具象的东西容易接受、理解,教学中应尽多地介入这些内容,可以利用媒体如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第一册“形体透视”这一课中,对透视规律的学习,仅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很难理解的,利用高楼大厦这类具体实物的录相,两旁长满大树的道路的图片,六面体的透视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而中学美术课本每一册都有的欣赏课可以利用幻灯投影、多媒体电脑等工具介入教学,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欣赏视野,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还可播放与课文内容吻合的配乐录音,调节学生心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启发思维。或播放训练感受力的音乐素材,如玻璃破碎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尖锐的感觉,在画面上表现为尖锐的、棱角分明的形状;柔和舒缓的音乐则表现为曲线及柔和的色彩。有效利用媒体促进了师生间的沟通,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接受得轻松,学得快乐。

4、尽量加大课堂辅导面

辅导是美术课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消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过程,学生即使前面学得再好,不及时的练一练,不亲身体验一下,那么曾经有过的美的感受将会很快消逝,短时间内对某些知识的理解也需要在习作中加强,这时老师的辅导犹如前进中的明灯,给学生帮助和希望,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个性爱好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均有差异,巡回辅导必须照顾到整个班级。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向前推进,以达到教学目的,表扬好的,抓住差的,带动一般的。例如在学习画圆柱体时,涉及到圆的透视和椭圆的画法,多数学生通过启发、引导、演示等过程能独立作画,少数学生却不是画成两头尖尖的眼睛就是画成一头大一头小的鸭蛋,屡次还画不好的话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时老师的辅导至关重要,帮他修改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一下,使他能画下去,让学生尝到跳一下能摘到果子的喜悦,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参与。

5、放宽习作评价标准。

习作评价是学习的结果,乍看起来好象学习已经结束了,对习作的评价也就无关紧要了,而忽视对学生习作评价方法的优化。中学美术课是艺术素养的教育,而不是专业技术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绘画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分数是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激励性的简单评语:“造型准确”、“冷暖色运用得好”、“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比以前提高了,审美能力、自信心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实现了美术课情感、智力、技术、创造的价值。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我努力的方向,在这里我虽然做了一些初浅的探索,要做的还有很多,在理论和实践上还不很成熟,随着教学的积累,学生会越来越轻松、快乐的学习。

(获二000年市美术论文评比一等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人格 传统 创新——浅述美育的精神及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下一篇:浅谈怎样唤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