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把握情感心理 提高教学效果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把握情感心理  提高教学效果

黄江中心小学    罗伟君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已为人们所共识。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题的重点、难点、技能的传授为主线,辅以与课题相关的作画步骤,这一方法常影响了儿童的作画兴趣,压抑了其思维发展。因此,如何改变美术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使之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是摆在每个美术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根据不同时期的个体差异,把握儿童各年龄阶段的情感心理变化,是关键所在。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将儿童阶段的美术教育分成三个部分,简单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以直觉认知为主要特征的感悟期                         

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3--7岁),按照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划分,属于象征期和意象前期。这一时期的儿童能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活动,但这种绘画活动仍是非常概念的。从造型来看,他们常用所画的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但这些图像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的组合,缺乏完整性。如象征期的孩子画人物时,先画一个大圆圈代表人的头,在大圆圈里画三个小圆圈代表眼和嘴,再在大圆圈下画上单线或椭圆表示手或脚,而鼻子则通常会遗漏,这就是我们称之为“蝌蚪人”的儿童眼中的人。在色彩上,不讲究色彩的和谐,喜欢用纯度较高的颜色来描绘自己较喜欢的事物,而把纯度不高的颜色涂在自己不喜欢或认为不重要的物体上。

这时如果教师按传统的理性的方法从“三亭五眼”或“立七、坐五、蹲三半”的口诀入手,分析人物的结构、比例等,显然违反了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情感心理变化,不但达不到效果,且势必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减弱的学生的兴趣。所以我根据上面的有关分析,在教学中启发与引导儿童观察物象的特征,画自己的感受。在造型上,让孩子们用直觉感悟去对物象特征作夸张、变形描绘,而不要求他们画“准”画“像”;在色彩上,由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大胆着色;在用笔上,要求他们用流畅舒展、肯定有力的线条去作画,对那些短、接、修饰而成的线条,或经常下笔迟疑、不断修改的孩子则要求他们用彩色笔或蜡笔直接作画,使他们养成落笔肯定的习惯。如在第二课堂教学中,教他们画人物《我的妈妈》时,我启发学生观察、记忆其妈妈的外貌、神态、表情等的特征,并让几名学生上台摹仿其妈妈的动作、神态等的特征,加深感受认识,这样,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果画出了一幅幅颇有新意的肖像画。

二、直觉认知和理性分析的平衡期

平衡期(7——11岁)的孩子,属于意象期后期和萌生写实期,是儿童画阶段中的黄金期。这个阶段的儿童经过了前面的训练后,技能上有所把握,审美情感更加丰富,观察较幼儿更深入,已不满足于直观、平面的视觉效果,开始抛弃概念画的几何线条,视觉写生从主观逐渐到客观表现过渡,有了三度空间的认识,对物象的形态、色彩、构图等的表现也开始脱离概念化的形式。

此阶段的儿童直觉感观仍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已有了理性分析的思维,因此,教学方法仍应以直观启发为主,尊重学生的感受,同时适当注入理性思维因素。但不同的课题,对直观启发和理性分析也应有所侧重。如对记忆画、想象画等绘画类的课,我着重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物象,让他们发挥想象或记忆。例如在教二年级的想象画《梦》一课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他们的想象,而没有必要去示范,因此,我要孩子们都趴在桌子上,闭上眼睛,听我带他们去遨游:神秘的海底世界,奇幻的宇宙太空,勇敢的战神金刚,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结果他们睁开眼后,个个兴高采烈地说自己梦到了什么,并急不可待地画出了一幅幅想象神奇、趣味十足的作品,这样,既避免了孩子们对鬼怪、僵尸等不良的想象,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对于技法课、制作课的教学,则注重理性分析的引导,适当地出示作画步骤或示范,帮助其尽快掌握造型规律和设计思维或制作步骤。如同样是二年级的课程,手工《小动物台饰》的教学就有所不同,我先在课前集中指导他们观赏预先挂在课室内的动物图片,使他们对各种动物的形象特征有个感性的认识,在课堂上指导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并边讲解边演示制作步骤,使这一教学难点容易被学生接受。当孩子们掌握了这一类手工的制作后,又出示各种动物图片,指导他们进一步欣赏,加深认识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及色彩,加强他们的直观感受。结果大家的兴趣都很浓,做出了许多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小动物台饰。

三、以具象美术为表征的转型期

11——14岁,属于推理写实期和仿成人写实期阶段。这时生理上开始出现第二特征,心理上想的和行为上做的事努力象大人那样,在绘画中,由用画陈述事物逐渐转变到刻划表现客观物象,力求符合对象的真实上。但由于对写生训练、透视原理和表现技巧的缺乏,令他们不能达到。因此,这个时期的作品,既缺少低年级的活泼、稚拙的趣味和大胆泼辣的作风,又不能达到成人的写实,“绘画发展中的转折发生在12——14岁,如果儿童这时遇到危机,那么这种危机会使他一生的绘画水平都停留在这个阶段”,因此,也有人把这一阶段叫做“秃毛时期”。在绘画中的具体表现为:追求写实,开始探索简单的透视原理,用互相遮挡的方法处理空间,用虚线画轮廓,作画时磨磨蹭蹭不断修改,举棋不定,线条软弱无力等。

此阶段是绘画中的断层期,然而又是必经之路。为让学生迅速跨过这一“危险期”,使其在艺术路上持续健康发展,我认为,应加强如下的学习:

1、              写生训练。

写生训练,从室内到户外,从二维到三维,可以极快地帮助学生对空间、深度的认识。在题材上,室内可用几何形体或静物、人物进行写生,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逐渐溶入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整体关系等的教学。室外可进行风景写生,描绘生活中的事物,如街道、建筑物、市场等,养成随时随地观察描绘外界事物的习惯和提高对客观事物表现的能力。

   

2、欣赏、临摹优秀作品。

经常欣赏、临摹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能体会到别人创作时的感受及学到一些绘画的表现技法,同时能开拓眼界,提高审美层次,增加绘画的激情等。在临摹时,可以对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照实临摹,也可有选择地针对临摹,如临摹某一局部或表现技巧、笔触等。

这样,通过欣赏、临摹、写生的练习,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技巧等有了质的提高,并迅速向写实性绘画过渡,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抓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情感、心理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设计切合儿童的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各种思维和技能与年龄特征同步发展,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心和深入探讨的话题。育人路上学不尽,如何使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使美术教育在现有的条件下发挥得更有特色,更有成效,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有的放矢 因势利导——浅析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下一篇:高中美术欣赏课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