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美术课堂如何渗透ESD教育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初中美术论文

美术课堂如何渗透ESD教育

温岭市泽国镇第四中学  詹先德 

 

摘  要: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主张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通过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等课堂教学,专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将环境意识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生存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倡导“绿色环境”“绿色文化”,促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使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同行,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术课程  渗透、自主性、多元性

 

《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中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社会性提出:“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造就丰富的美术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体,影响和改善社会环境。”美术教学始终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和创作之源。我们的美术教育不但是艺术教育,而且更要渗透思想品德、环境持续性保护等教育,这就是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和责任感。美国的杜威说过:“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为的方式”。美术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建构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过程。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它也是在传授一种思想、一种信息、一种社会责任感。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学生更能直观地、形象地、具体地、潜移默化地得到一种由完全说教所无法感知的教育。它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动态、形象化的思想,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的信息和重要性,无疑比来自于语言的说教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环保活动,自觉地以实际行动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受环境污染,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作为国家希望与未来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我通过多年的美术课中对学生实施ESD教育,总结以下几点:

一、欣赏·评述课与环保意识

欣赏·评述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能从美的角度选择服饰、美化环境,欣赏和评价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形成终生受益的审美素质和生活能力。在一些基本的美术学习中,美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欣赏教学。如各类美术作品的欣赏都可以吸引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建筑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加入一点环境保护的内容,渗透现代景观的营造,让学生讨论景观营造的意义。加强学生对自然和人类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学习环境的情感,使其从小有环保意识。具体可通过作品欣赏、如何进行风景写生和山水画创作等,引导学生欣赏校园、家乡、城市、自然风光的优美环境,善于指导学生欣赏优美的大自然,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状况,体会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也体会到污染对自然的危害性。欣赏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教育渗透环境教育,有着独特性。温岭作为沿海发达城市,也有着很多独特的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石文化、渔文化...很多东西都可以进行艺术的再创造,需要我们教师引导欣赏,激起保护家乡原生态环境的本能反应。
二、设计·应用课与环保作品生成

在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可想象的因素及可发挥的余地,教师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形式,可激发学生超越作品,达到精神层面。例如:在八年级《让世界更美好》一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查询的方式。一是学生课前结合成组,拍摄记录下身边的环境问题,可以反映校园,或是生活的城市。学生拍摄角度不同,自然会呈现正面和反面的不同效果,完成后还会有许多拍摄感言;另外没有实地拍摄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图文资料下载。课上教师和同学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提出议案,形成“我们该怎么办”的共识,再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通过班级间,全校展出,网上发表等,增强责任感,更加规范日常行为,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升。利用学生喜欢新生事物的特性,制作保护自己家乡的绿色环保网页。这些资料的找寻须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造型·表现课与环保行动

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的成果或产品,艺术作品的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个性行为,融合着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在教材中,美术课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可有意识地根据内容引导学生环保行为:1、培养环境意识,综合利用废弃物。美术是物质材料结合思想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材料的新奇与巧妙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注意丢弃了很多可以经过简单修整就会变成独特事物的东西。在讲到《毕加索》作品时我们完全可以以“牛头”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废物的再创造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环境教育,既使学生掌握了美术方面的知识,又能学习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大有可为。牧屿是一个鞋业大镇,废旧边角料的处理成了各企业头痛的问题。如果能指导学生把这些废旧料作成工艺品,那就真变废为宝了。当学生用废物成功制成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之后,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在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懂得利用废物,变废为宝,并使学生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有最初的成就感。同时教育学生不应随意乱扔垃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绘画课中环境教育的渗透非常有利于环保行动。首先,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还可利用绘画课中的写生课渗透环境教育。写生课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倾向,经常带学生们到外面去欣赏感受美丽的风景,知道美丽的环境能促进人们的健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同时他们也会发现一些不良行为和现象。如乱丢垃圾、河水被污染、烟囱冒黑烟等与自然景观极不和谐的景象。通过直观的对比感受,使他们主动意识到创设一个美丽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3、手工制作课中环境教育很重要。手工课是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以往学生常购买材料制作,现在老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废旧材料制作——用铅笔屑、植物果实拼贴装饰画,用易拉罐、废皮料、饮料瓶等制作椅子、笔筒,……等等装饰品,这样既节约经费,又可以开动脑筋,变废为宝,体现环保意识。这里的教学要求教师准备大量的可视图形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手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课外活动,宣扬环境保护主题。……在美术的一些工艺课中,就可以启发学生用独特的审美眼光来看待这些日常生活中普通废弃物,经过构思,加工创作,结合不同材料的特点,运用不同加工手段和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方面的创造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打破思维定式。这些操作既锻炼了手脑,又装点了生活,同时也增强了物质的再生和二次利用的环境意识。

   

四、综合·探索课与环保提倡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其发展在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求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链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教师通过观看录像,网络调查,橱窗展示,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营造环保氛围,让学生形成一种关注生存空间,保护地球,爱护美好家园的社会公德意识。如八年级的《美丽的西湖》一课,西湖固然美丽,但离我们太远。我们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多留意自己学校的环境,特别是舒适、优美的环境在天晴和下雨的不同景象。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其中一些优美环境拍成幻灯片或照片形式,供学生课堂上欣赏。上课时就让学生面对优美的环境,运用所学到的水彩、素描知识技能,把感受到的优美环境表现出来。还可以把优秀作品展览出来,教育广大学生,形成保护学校环境、创建优美校园的氛围。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学校环境布置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建议。 课外活动的题材很广,手法多样化,开展活动可以单独就某一主题开展,也可以结合环境宣传日开展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活动,如环保漫画展、废物利用、环保海报设计、环保漫画创作、可爱的家园绘画等……。通过组织和参与,让学生留意身边一草一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接受环境意识的渗透,养成维护优美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很多探究性的主题课中,老师的角色可发生改变,由原来的以教师教授为主,变成了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引领者,课前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查询美术文献资料;网上交流、网上查询也逐渐成为学习交流的一大环境资源;老师带领学生搜集大量的有关图片,带着学生一起整理,学生在课堂中探究主题画都包含哪几部分,并且试着完成主题画。多尝试以组为单位的群体合作方式探究创作。教师始终处于次要位置,才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这样的课例中,老师要完全和学生融入到一起,课前一起参与,课堂中很好的互动,才能有好的成果。利用主题性的广泛的宣传活动,以及参与各级的环保主题绘画竞赛,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利用各种全国性的、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日,组织广泛性的美术活动:如现场作画、专题性环境保护书画展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除了能展示自己的绘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趣味性、有益的、有创造性的、快乐的美术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参与全国各级各类的环保绘画比赛,让学生了解环保是一项基本国策,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了解和重视的,并且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美术学科内容有其独特性,如果说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那便是崇尚多样性的艺术表现,主张多元化的价值观。美术学科作为美育的载体之一,始终以直观性教学为基石,培养学生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与牢固的基本技能。环境保护是国策,它是全球性的,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条件。我们不但要在课堂的美术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做好环境保护,让环保行为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唯有这样,环境才能保持持续性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中应该渗透的几种意识》2000.1中国美术教育

2、王冬桦。《人类与环境——环境教育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楼慧心。《浅谈环境教育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激活·丰富·个性────谈小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    下一篇:美术课用“情”去感染学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