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关于静物构图的几点看法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静物构图的诸种模式具有不同的视觉特征和心理感受。在典型性作品中。它既是形式美,又是表达主题和意境的载体,其中蕴涵着较高的审美价值。静物写生中的构图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绘画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锻炼了技法,更加强了基础性的训练,只有扎实掌握了全面知识与技能,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基础训练 构图问题 构图模式 构图教学 创新意识


【正文】
   

现今美术技法课训练大都以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对绘画概念不完整的认识,即一提到素描、思想意识里便全是局部刻画、体积感、空间感、质感、等技法之类,而提到色彩则是漂亮颜色、体积塑造、笔法笔触等等。可见学生之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法而轻基础(构图、比例、结构、明暗、透视),多感性而少理性知识。静物写生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绘画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锻炼了技法,更加强了基础性的训练,只有扎实掌握了全面知识与技能,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在静物写生中,学生作画一般先从轮廓着手,首先遇到的是怎样构图的问题。绘画的构图,与音乐节奏一样重要,它是“一件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学生是否重视构图知识的学习和构图能力的锻炼,将对今后学习绘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静物构图教学中,笔者碰到不少问题,常见的问题如下:
    1、太大——把对象某些部分挤出了画面;
    2、太满——画面四周没有空间;
    3、太空——画面物体小,四周空间太大;
    4、太散——画面物体相互关系没有疏密和联系;
    5、太板——画面左右对称,显得呆板;
    6、太偏——画面物体往一边偏,不稳定;
    7、太下——画面靠下,物体往下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构图的认识不够、对构图的含义、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不够认识和理解。
 

    构图即“经营位置”,通俗地说就是使画面安排得好看、合理。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称为“章法”或“布局”。它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一种独具匠心的画面构图会使作品增添无穷的魅力。
 

    构图的目的: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构图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绘画中又有“展纸作画章法第一”,因此构图称为画面总要,所谓总要就是纲要、概要的意思,画面构图象写文章一样,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疏密无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可见构图对于画面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构图能力应从两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一、摆静物、组织物体的能力训练


    如果在选定静物时没有注意大小、主次对比因素,都以相近的距离分散地出现在画面中,例如用三个同样大小的陶罐均等距离地摆放,那将会造成没有主体中心,画面平均、呆板的现象。有些静物写生全是苹果,形状大小都很近似,那又如何来理解主灰、大小的对比因素呢?其实这并不矛盾。你细心地去观察这一类优秀的静物写生作品,就会发现,它一般都是用几个苹果重叠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面积”相对较大的“中心”,周围的苹果则以自然松散、错落有致的摆放与主体物形成陪衬关系。这其间的聚散、疏密是经过精心考虑和安排的,只是因不露痕迹而显得自然罢了。
 

    在物体的摆设安排上,每个人的艺术趣味不同,对比、节奏、平衡的表现也会因人而异。所以对静物写生的构图安排,不仅体现在画面中,而且还直接反映在对写生对象的摆设和组织上,光把几个形体组合在一起是不够的,还得考虑物体的大小、高低、形状以及有无内在的联系。在选择和布置静物时,形体不宜雷同,大小、高低应有区别,一组物体要有内在联系,不要把毫不相干的东西放在一起。构图的摆布应首先考虑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及陪衬物体的定位,即何者为主,何者为次,画面的中心在哪部分。主体物可以是一件较大的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组合物;主体物旁边应有次要物体重叠组合,次要物体一般在面积上应小于主体物;而陪衬和点缀物的单体面积则应更小一些;陪衬物应不规则地摆放在四周,衬布的选择与摆设应考虑画面的色调联系。如一个陶罐与一个酒瓶靠得较近,四周是一些小的水果和几个鸡蛋,这样就会因大小、高低、聚散等对比因素而产生美感。静物的组织与安排,有了主次、大小变化就能使我们较容易地制造丰富的对比和变化。
 

    二、取景构图的能力训练。
    在色彩静物写生中,经常是老师已摆好了静物,而学生的位置是随机和偶然的,学生应培养自己的应变组织能力,能在静物的任何角度熟练、合理地组织画面的构图,使它符合构图原则,使作品产生美感。
 

    构图能力的培养是有其艺术的形式规则可循的,具体来说,一幅静物写生的构图安排,主要根据物象的组合与你的感受来确定是竖幅画面还是横幅画面,然后在这个空间中运用对比、节奏、平衡等因素,充分体现自己的感受和意图,表现出对象的特定气氛。无论是竖画幅还是横画幅,构图的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因为这将令人感到非常乏味和沉闷。画面如果有聚散疏密和主次对比,有内在的接合及非等量的面积和形状的左右平衡,就会产生生动、多变、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懂得这一规则,会使我们的构图千变万化,并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作为画面的构图安排与静物的摆放原则是一致的,如果说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学生在面对特定角度的静物进行写生时,可根据需要对画面中出现的个别物体作适当的移位处理,以符合整体画面的构图形式的美感规则。此外,主体物忌放在画面的正中心位置,因为这样会给人呆板、僵死的感觉,向中心线以外略偏移一些才会让人感觉舒服。画面中的静物应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条线上或等距离位置上,而应错落有致、聚散有法。“疏可跑马,密不通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上述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构图的原理和规则。
 

    构图的两个原则
   (1)“完整”的原则。要求画面饱满、舒适,形象完整、主题突出。一些学生往往容易把物体对象画得太大或太小;过于集中或过于松散。都不能给人以美感,失去了构图的意义。 
   (2)“变化统一”的原则。变化统一是构图的手段,构图的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画面如果有聚散疏密和主次对比,有内在的接合及非等量的面积和形状的左右平衡,就会产生生动、多变、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懂得这一规则,会使我们的构图千变万化,并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构图原则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考虑和安排。同时在构图中还要注意三个要点 :
    (1)画面主体图形的位置。主要部分置于画面中心,将对象整体与边框距离处理得当。要注意“画面中心”并不是画面的等分中心,它是以人的视觉方式确定的。这一中心,是以黄金分割定律原理确定的位置,即以1∶0.618的比例分割画面,得出画面中的四个相交位置,这四个位置即是接近画面中心的“构图中心点”。我们可以将写生对象的主要部分,置于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到满意的构图形式。 
   

    (2)非主体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体图形的关系。画面的主体中心确定之后,就要考虑次要物体及陪衬物体的定位。主体物可以是一件较大的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组合物;次要物体一般在面积上应小于主体物;而陪衬和点缀物的单体面积则应更小一些;衬布的选择与安排应考虑画面的色调联系;画面物体的组织与安排,有了主次、大小变化就能使我们较容易地制造丰富的对比和变化。 
   

   (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在三个要点中,第一要点是构图的决定因素,它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样式。一般来讲人物头像类构图的应用相对简单,而静物、风景类构图的应用则相对复杂一些。学生需要对此进行专题学习和训练,认真掌握好它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其表现原则和样式类型。 
   

    构图的样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主形置于面面中心,非主形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对称式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对称构图的变化样式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均衡式构图:主形置于一边,非主形置于另一边,起平衡作用,底形分割不均匀。均衡式构图一般表达动态内容。其构图的样式有:对角线构图、弧线构图、渐变式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等。
 

    画面的构图一般有三角形构图、复合三角形构图、椭圆形构图、S形构图、V形构图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初中第三册《静物画的构图》一课中,因构图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如上面所讲的构图知识,容量、深度很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对学生讲解概念,再讲解构图的因素,然后进行构图法则的讲解,必定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针对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认知过程分成四步来进行,通过多种形式,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学习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激发兴趣。

    出示课前准备的范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名作进行赏析,以问答的形式分析范画,分析出构图的因素,归纳出构图的含义、目的和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和艺术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积累多元化的构图知识,为他们的创新打下深刻基础。由感性到理性,学生容易接受。
   

    第二步,探究构图的规律。

    教师利用各种颜色的卡纸按物品的轮廓剪制成各种物品的活动纸板,通过学生上讲台拼贴静物纸模,对学生进行构图训练。用磁吸把一张完整的四开彩色卡纸固定在黑板上作为固定尺寸的画幅,把物体拼板在固定的画幅上进行摆放,先由老师示范单个物体的摆放,由大到小,再偏左、偏右,然后根据画面构图出现的情况进行小结。接着指定一些学生用教师预先制作好的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物体纸板分别在黑板上固定的画幅上进行操作,摆放组合物的构图。教师指导其余的学生一起观察评议。学生从中认识到构图的可变性,教师注意从中引出构图法则,使学生把握开合聚散规律,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这是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重要步骤。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活动纸板拼图颜色鲜艳,造型美观,诱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活动纸板可以随时调整在画面上的位置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利用磁吸和黑板的磁性关系,只要用磁吸轻轻一按就可以把活动纸板牢牢地固定在黑板的画幅上,布局随意,方便、简单,使之达到较好的构图效果。由于课堂形式新颖,参与性强,同学们都急切想表现的心情溢于言表,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第三步,加深认识。

    以课本图例为主,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并选取实物进行摆放,训练学生自己摆静物、组织物体的能力,把整个课堂气氛引向高潮。
   

    第四步,实践。

    教师出示用几何形组合而成的、简练的静物形象,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绘画小构图练习,把静物用几何形组合的方法画出,教师对作业进行讲评。
 

    此课融启美、益智于其中,把审美、创造性思维融入启发式教学中,课堂活跃的气氛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顺乎学生认识的心理,符合从感性到理性、具象到抽象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把握住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把教与学的活动变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变为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非呆板的灌输所能比拟。
 

    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定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俗语讲:画无定法。每种派别、风格都有自己的构图标准。在静物写生教学中,课本中所界定的完美构图如: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对于初学者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构图,而且明白现在所学习的仅仅是适合初学阶段,此方法旨在培养基础能力,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促使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组静物进行不同角度、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创作作为一种意识活动也得有创新精神。现今的美术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背会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构图框式作为静物写生的手段,而是怎样让学生清楚构图的理念——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思维定式状态,这就是素质教育在美育中的体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对“90后”一代的美育教育    下一篇:新课程美术教学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