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美术教学中学习方式探究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自主地并借助包括教师和学生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互相协助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意义建构。而在这种建构的过程中就必然产生学习方式选择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下面就针对一堂初中美术课《中国民间剪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这方面所进行的一些大胆尝试来谈点感想。

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剪纸艺术是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我国优秀的艺术瑰宝,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学生们也非常喜欢。 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它的文化内涵,但教什么、如何教是关键问题。而本节课,教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就动了一番脑筋。首先,在上课的开始,老师将本地曾经获奖的十几幅优秀剪纸作品布置在教室中,形成了一个小型展览,让学生自由观赏,然后告诉学生这是我县参加市里展览的获奖作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观赏这些作品后有哪些感受和疑问? ……你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提出:“剪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剪纸是怎样制作的? ”、“剪纸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有什么区别?”“外国人对剪纸艺术感兴趣吗? ”等等。教师将这些问题全都抄录在黑板上。接下来,不是一一地去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分成小组带着各自的问题到学校的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二十分钟后学生集中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将各组查阅的结果整理成文稿,由小组中的一个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教师将这些文稿分别粘贴在四个组的四张大白纸上。 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由的参加到活动中去,并确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的自主选择。教师在这里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使学习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形成研究氛围

学生对事物是否有兴趣,能否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取决于对某一事物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美术教学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真情来打动审美者的心灵大门,去体悟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发挥美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播放收集的有关剪纸的录像资料,布置小型展览并配上优美的民间音乐等手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变封闭式的课堂为开放式的课堂;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增加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包括讨论、展示、欣赏评价、游戏、表演等。促进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活动中去,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三、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自愿结合,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鼓励彼此间相互协作,互相支持。在对问题的提出和讨论中,做到人人有提问、有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之在小组和课堂中形成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习者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在活动中促进合作意识,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局面,做到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另外,在学生学习制作技巧方面,教师也作了大胆的改革,打破了以往个人单一构思创作的传统模式,而是采取集体创作(小组合作)一幅作品的形式。这样既能促进个人与群体间的更好的合作效果,又能促进伙伴之间的互相了解、交往、友谊,有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结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原载于《实验论坛》第二期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新形式下的农村美术教育    下一篇:浅谈加强新课程下的美术学科综合化联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