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我州各中学都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在电脑课上怎样学?教师如何教?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改革
    担任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热情很高,可没多久,兴趣就荡然无存了;学生对于玩游戏、上网聊天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面对学生我们总是一脸的无奈。对此问题本人也作了思考及尝试,下面就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同行的共鸣。
    一、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有关当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道,比较客观冷静地评价了当今中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现在引用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共同研究:
    记者采访了一位刚考完中考的同学,他对计算机课的一句话是“没劲“。他回忆说,同学们上计算机课就是为了应付测试,而测试的内容是测试打字速度、还有类似于“计算机有机部分组成“的笔试题,很没意思。他喜欢上网主要是聊天和玩游戏。
    某重点中学的计算机教师接受记者采访时居然也脱口而出“没劲”二字。他说,高中、初中教学内容重复,而且教授的内容对学生缺乏启发性和创造性。例如课本告诉学生那些网有搜索引擎,但却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去实践,通过计算机收集大量信息,完成一个小小的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开设课程的时间还不长,目前尚未形成自己完善的教学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无章可循。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时设置不足,教学内容取困难
    根据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阶段教学课时应为70至140学时。但目前好多学校为了给其他“主要学科”挤出时间,《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仅为一节,除去期中、期末复习停课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教学时间大约在30至35课时左右,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相差甚远。由于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难于适从。如果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半;如果不按照教材章节教学,又该讲些啥子内容?有人主张干脆让学生自学,但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取舍?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以至于造成“放鸭子“教学现象时有发生。
    (二)、缺乏考试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中考课程,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信息技术课》课程,但缺乏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学生的期末成绩单上没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一席之地。有的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学生一个成绩,但与中考无关,与学生成绩的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部分是中途转岗的,受传统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甚至一支粉笔就可以打发一节课,或以讲授为主。有的学校将信息技术教师配置为教辅人员。这样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信息技术教师的不稳定性,信息技术教师经常轮换业务熟悉的教师的流失,形成了年年都是“新老师”。
    二、对现状的思考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人做了如下思考:
    (一)、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纵观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课程应当作为基础学科,列入中考的内容中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当如同高中的会考一样,只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成绩合格,学生才能参加中考。并制定出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以“考”“促学”,以“考”带“学”,同时定期举办一些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展示的舞台与环境。将《信息技术》纳入基础学科,纳入中考。这样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课时不足、学生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稳定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水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着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性。这样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美国布卢姆提出的“教师要为掌握而教;学生掌握而学;教学要为围绕着学生学”的学校教学理论,和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德智体和知识意义的构建者;教师则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挥者,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在此教学模式下,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知识的工具。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积极尝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式学习法以及我州正在提倡的洋思教学法。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法的研究,尊重学科规律
    我们的教学应当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注重教学法的研究。
    (一)、注重教学法的研究
    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具体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师要摈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结合学科特点,将常用的教学方法融入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并进行重组与延伸,最终达到:“教到不需要教”。学校的教育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单向接受的模式,而现代教育理论体现出了“以单纯传授知识,向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转变;重视叫法,向重视同时重视学法与重视学法转变;注重主官思辨向客观实验转变。” 在教学中做到:

    

    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做中学。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往往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善于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
    2、开展多媒体实时交互教学和网络远程学习。要教好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对知识的演示,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及背景材料和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个人发展目标和个人研究目标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会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处理和综合运用信息的基本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如学生主动上网获取所需信息,在校园网上把学生感兴趣的图片、flash动画等共享,并开展第二课堂,学生学习flash动画制作,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使这门学科成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跳板。
    3、设计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课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四人为一组写“2008澳运的意义”和“机器人”等论文,学生能主动上网获取资料,进行节选和编排,最后以展板形式展出,或者在班级或年级中举行论文大赛。
    4、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按照传统的“齐步走”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现象。针对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应进行分层次教学,对掌握快的班级进行知识的扩充,不局限于课本,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扩宽其知识面;对掌握慢的班级主要以课本为主,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二)创新教学模式
    我们应当积极改进和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尝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喻教学法、演示与实践法。在教学中以任务教学法为主,其他教学法穿插使用。现将各教学法作一介绍: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基础上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教学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因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本文将就启发式教学的缘起、特征及实施策略,略作浅述。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再辅以演示、讨论和学习,会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比喻法
    比喻法是借用已感知的知识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具有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的能力,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和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记忆深刻。
    例如:Windows98的文件结构,这种结构叫做“树型结构”,初学者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讲课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棵树,“树根”就像计算机中的磁盘C:、D:、E:;“树枝”就像文件夹;“树叶”就像文件,并且让学生在“资源管理器”中点击图标前面的加、减号,让其感受文件结构就像树发的很多枝,这种方式很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理解。
    5.  演示与实践法
    教师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投影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
    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投影机、实物展示平台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硬件保障。教师采用演示法,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并更容易接受。但要注意,由于学生不习惯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投影屏,所以必须将其它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内容要实际,讲清每一部操作的目的和方法。在一个内容演示完后,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习内容得到巩固。这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的作用。
    演示与实践,应选择那些比语言表达更容易领会的过程或内容,不要重复演示。演示与实践要注意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信息技术课教法遵循的规律
    1.  尊重实践与技能之间的客观规律,强调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把课程设计编织成模拟现实的生产过程,把课堂设计做成实践过程的一个个组成环节,并进行模拟实践作业式的教学。
   2.  强调教学就是实践,尊重技能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启发式、指导式、对话式教学思想。
    3.  尊重练习仿效性的客观规律,要特别强调示范在教学中地位和作用。主要运用好示范、讲解、练习、指导等具体教学方法灵活组合的教学模式。
    五、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是提高中学信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中的IT人才,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中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是:

      

    (1)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多懂几行。
    (2)能够掌握新的教学、学习与研究方法,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和不断更新的社会需求。
    (3)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与能力。
    (4)要具有全球化、国际化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能够更新知识结构。
    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进修,至关重要,自身素质不提高,是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须要常流水"。千万不能以已昏昏,使学生昭昭。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各方面存在着不受重视、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教师队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困难我们只能积极适应,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浅析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
2、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思考    文章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3、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法研究               文章来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
4、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文章来源:信息技术课程网
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于如何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信息时代信息素养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