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搭建了平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情感性,语文新课程强调要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通过运用中国语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的教育目的;二是实践性,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是综合性,语文新课程强调通过综合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恰恰具备了帮助实现新课程理念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逼真,有助于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易于学生掌握巩固知识。

著名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了两个心理实验。其中一个是关于人们的各种感官与信息获得的关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0%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以视觉和听觉的感知为主。他的另一个实验是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内容的70%。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等,它作用于学生的主要是视听结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规律的。

第二,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它工具不能取代的作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声音和图片信息可以创设美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以及进入审美境界。如教读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播放了《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插入了视频,随着音视频的震撼学生很快进入了豪放境界。教读课文《阿房宫赋》时,在课件中插入《西楚霸王》之《火烧阿房宫》视频片断,学生欣赏后与课文形成反差强烈的对比,对主题的理解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悄然形成了,从而提高了阅读效果。

第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大语文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教学容量大,知识的密度高。它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语文教学跨越课堂、跨越学科,走向知识的综合化道路,比如教学《边城》,除了涉及课文内容外,还引入了湘西的地理名胜及湘西的风土人情简介,学科的综合与知识的附加显而易见。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以其生动、直观、高效等特点,给新课程改革注入了生机,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辅助作用被过分抬高,凡公开课必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好像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便跟不上形势,不少观摩课也皆以此为首要条件,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便没有“档次”,便与优奖无缘;有的以 CAI 课件代替教师课堂教学,盲目追求“现代教育技术”,没有摆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没有分析语文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上出现了不少误区,再不去反思恐怕我们又要陷入另一个手制的陷阱。

误区之一:活跃的师生情感交流变成了死板的“人机对话”。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语言、神态、动作、甚至笔迹往往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观现在不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堂,CAI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单一,本应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银幕的“人机对话”。学生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引导、形象神态的感染,课堂从头至尾只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屏幕上的图像。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既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不能进行恰当的板书,学生只见机器不见人,教师变成放映员,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又怎能体现?这样的课堂怎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怎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误区之二: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固定的机械程式

CAI 的制作都是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步骤,再用固定的程序将其链接起来,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改动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就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演示,即使教师对某些内容可适当调整,但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由电脑所控制,教师不可能随机应变。实际上,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并不是机器和工件,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课堂调控应变能力,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固定的教学程式不仅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教学能力难于很好地甚至超常地发挥,一旦遇上特殊情况(如机器故障、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等)往往会使教学过程难以继续进行,教学任务难以正常完成。另外,教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和答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课堂产生突变,教师很难摆脱被动局面,学生的理解、创意也会因为教师的“一意孤行”而被戕害。这样长此下去还谈什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

误区之三:音视频的大量介入阻断了学生想象、联想、再创造能力的发展。

不少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总是要将课文中描绘的内容制作成图片让学生欣赏,美其名曰“形象地理解”。实际上文学欣赏的过程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艺术形象的创造也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陶冶读者情操、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成简单的图画、照片、视频,欣赏者一目了然,那么再美的艺术形象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犹如一杯白开水。文学欣赏又具有其差异性,一切文学作品,特是内涵特别丰富与复杂的作品的阐释与理解,必然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并且永无止境的,绝不是单一的,凝固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况且教师提供的图像视频只是一家之言,还不一定能正确体现作品的内容。用一览无余的画面绝对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采的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反而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更使学生失去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失去了“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文学欣赏的“共鸣”。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误区之四:复杂的创造性的过程变成单一的制作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开发、构建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的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总设计 要把握教材、媒体、学生这几个要素,而现今许多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则突出了媒体,淡化了教材与学生要素,在媒体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追求精美,而在教学中把教材这个基点与学生这个落脚点疏忽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教材缺乏全方位的领悟,对学生全方位的考虑,导致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课堂效果落空了。

误区之五: 达成“三维“目标的主阵地课堂变成电脑艺术的演示厅。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师便将大量的资料揉合在一个课件中,课堂上便不厌其烦地将大量的资料传递给学生,这从正面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资料使他们目不暇接,有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过幕,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往往还未积累下来就一闪而过,不少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常出现学生的笔记不完整的情况。语文重在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另一方面,由于不少制作课件的软件如Powerpoint、Aothware、3DMAX越来越完善,素材越来越多,再加上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也参与课件的开发,不少课件便出现背景、装饰图案五彩缤纷,不少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插图、动画、音响充斥整个课件,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严重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注意力,学生表面看似兴趣盎然,课堂看似活跃,但实际上教学的效果甚微。

误区之六:华丽的视听影象,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感悟。

语文学习的出发点是语言文字,归宿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也就是说在语文学习中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冲击下已很少见到了,难怪有人说现在的语文课已越来越不象语文课,语文课变的没有语文味了。这里说的语文味实际就是读中悟、读中品,在品悟中提升能力,陶冶性情。个性化的品悟,也塑造了个性的人。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逐渐代替传统的课本加粉笔是时代的必然,然而它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其“辅助”作用,正确运用于课堂教学。如果喧宾夺主,把课堂变成毫无生机的“人机对话”,或为追求时尚,借此来哗众取宠,装点门面,或以此来掩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等,将会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失去其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优化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1.留足思维时间: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2.不抢思维空间: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教学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到头来是害了下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3.机下留“情”:这里的“情”,即是“师生情”,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4.机下留“板”: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的做法,将会事与愿违的。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

  5.还真实感于课堂:要尽可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富有真实感,不能过分地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如果我们的画面过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科学能力。

  6.灵活的交互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统一模式,教师要依据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统筹全局,引导学生适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课件应具备很强的交互功能,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程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可控性还表现在教学内容、情节、速度能随意改变和设置参数,富有探索性和研究性。

  7.适应个性化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还应能适合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的需要,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重要矛盾。教育对象的发展往往是很不平衡性,个性化教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8.注重教育的主体性: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教学同样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建立起“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同时课件制作应注意简洁,勿浮躁,以免影响学生注意力。

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问题上首先必须把握好一个运用的度,必须贯彻“需要就用”、“自然和谐”的原则,用得“准、巧、活”。不必为用现代教育技术而用现代教育技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远程直播教学中学生的困惑与教师的对策    下一篇:现代教育动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