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层次整合的初步实践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层次整合的初步实践成都市龙泉中学     邱家述      摘要: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深层次    整合     教学环境     学习方式     2004年11月12——14日,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在厦门召开的2004年年会。会上,何克抗、黎加厚、汪琼、李艺、潘克明等十余位专家和学者作了专题报告。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和自己的实践,笔者就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层次整合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层次整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可改变学生交流的方式,扩展交流空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这里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什么是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层次整合,怎样进行“深层次”整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语文界已经有深刻的认识,但关键在“深层次”三个字。此问题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教学结构改变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则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成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根本措施(见美国教育部2000年“教育技术白皮书”)。”(《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何克抗——2004年11月12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与不可逆转的潮流。我们中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是这样的。“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简而言之,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何克抗——2004年11月12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层次整合”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之间的联系,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整体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层次整合的方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①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②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③要注意运用“主导——主体相结合(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④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但教学资源建设不等于要求老师都去做课件);⑤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⑥冲破传统教育理论的束缚,坚持教育创新,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跃式发展。(《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何克抗——2004年11月12日)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实践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层次整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但是,并不仅仅是用了网络和计算机就是深层次整合,“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教学结构改变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何克抗——2004年11月12日),当然也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1、借助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诵读。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项脊轩志》、《登泰山记》、《虎丘记》,《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世间最美的坟墓》、《冬天之美》,唐诗、宋词,等等。对于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高质量的诵读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办法,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这时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2、集合各种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研读文本。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统治局面,教师的资料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等。不仅便利学生知人论世,加宽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便利学生搞自主研究性的学习,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做学问的良好习惯和善于钻研的科学精神。3、通过多种艺术的联想和转换,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的主要凭借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一种悲壮的思绪,杜甫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文字来表达,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动作小说家用文字来描绘;而多媒体可以直接地展现,如群英会蒋干中计、智取生辰纲、林黛玉进贾府等。这种多项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景,增添了教学效果。4、利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像能力(包括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在这方面多媒体课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传统的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录像电视虽然声像俱全,但制作需要专门的设备。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能调动各种感官功能,增加教学的魅力,其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上的教学效果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企及。在教学李煜《虞美人》一课,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由《虞美人》改编),提供一段优美的歌曲,使学生感到声情并茂,心旷神怡,对词人在词中所塑造的形象有一种切实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为他们提供形象思维加工的表象素材,保证思维加工的顺利进行。另外,配上古韵语诗的吟诵,使学生从吟诵的节奏和韵律上体味到古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很实在的感性体验。5、利用计算机的课件开发平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事物的具体属性"。计算机的课件开发平台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有一些较好的课件开发平台,3Dmax三维动画软件和flash4.0平面动画软件就是其中较突出的两个。这两个软件功能强大,其最大特点是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还可以将难以直观表达的语言文字、抽象的道理、复杂的现象,通过动画的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而且妙趣横生,淋漓尽致,从而大大减轻学生的认知难度,是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理想工具。比如教学《石钟山记》一文,石钟山"山形如钟"的形象学生很难想像。教师下载了一个石钟山的三维动画立体图形的演示软件,学生可以自由操作鼠标,轻而易举地从俯视、平视、仰视等不同角度,从山外到山内洞中,随处游览,从立体的空间位置感受石钟山"山形如钟"的特殊地形地貌。同时,还可利用flash制作苏轼游览的线路图,学生可一边学习课文,一边根据课文内容来安排苏轼的游览位置,前后只花了10多分钟,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理解透彻。如果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反而比多媒体教学要低效得多,多媒体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6、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通过"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协作式学习"是网络教学的最重要特点,也是最重要优点之一。协作式学习提倡讨论、交流,鼓励自由发挥、自由想像,因此能集思广益,便于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同一小组(或同一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对同一复杂问题,获得多方面的(正、反两方面及其他方面)较深入的认识,这对于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无疑十分有好处。"发现式学习",强调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这不仅有利于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对于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培养辩证思维也非常有好处。例如教学《石钟山记》一课,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先建构"石钟山研究"网站,搜集多张有关石钟山形状的照片、多篇文字资料(有关文章字、词、句研究的内容,专家关于《石钟山记》的鉴赏文章,关于石钟山自然地理条件的科普介绍文章,关于石钟山得名的争论文章及史料等等),按照课本的训练体系,组织成"石钟山研究"网站。其中有些是课本内容,配以多媒体的图文声像,更多的是课本内容的补充,为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爱好留下发展的空间。网站的基本组织单位是网页,网页之间以超级链接的方式连接,另外再搜索因特网上有关石钟山的网址,把这些资料的地址和目录印发给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包罗中外、纵贯古今的因特网大课堂。学生可以把内容调出来阅读、思考,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协作、相互讨论,把自己的答案发表在论坛或聊天室里,也可以自己提出讨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应强调的是,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是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的权力交给了学生,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创造条件。7、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建立信息资源库要强化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不仅需要“技术”,同时也需要“资源”,所以我们在启动该项试验研究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早地建立信息资源库。现在可供我们使用的信息资源有,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和“知识仓库创建于管理系统”,并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上的“多媒体网络教育平台”。利用这些系统,师生可以在各种网络环境下进行多媒体方式的交流、自主学习、写作学习。同时各地可建立局域网,各学校也可建校园网,教师和学生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化信息资源库”,从而达到教学过程中的共建共享。我们学习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语文教研组的网上资源库建设和语文教师的个人资源库建设。以上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一些理论学习和实践体会。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什么时候,教学目的是教学首要任务,信息技术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进行语文课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运用信息手段进行教学,必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教学目的作为主线,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多媒体教学这个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如果对课堂教学帮助不大或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的,不管技术如何精湛,手段如何美妙,都要忍痛割爱,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有动画,有声音,有影像,有模拟,在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哪种手段,哪些手段多些,哪些手段少些,哪些手段先用,哪些手段后用,都要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以服务教学要求为标准。其次要注意教师讲解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智能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有它独到之处,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营造创新的氛围,对教师授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切不可认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切都可以用信息技术来代替,而要把信息技术教学与教师的讲解有机结合起来,让机器为人服务。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活动,教师不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这个作用是信息技术手段不能替代的。切不可认为有了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以什么也不用讲,什么都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这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不能忘记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新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当然,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问题既是世界教育热门问题,也是我国教育的前沿阵地,此文只是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和实践。 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在厦门召开的2004年年会会议精神               2、《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何克抗.2004年11月

               3、《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的综述》(北师大文学院2003级教育硕士张芳 2005年1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女生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优势和弊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