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摭谈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现出它巨大的优越性,各种电教媒体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增大了课堂的可利用空间,加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优化了课堂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处理不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也会走入误区,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处理教材,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整合、摭谈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前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现出它巨大的优越性,语文教学如何“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只有实现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双向沟通和交流。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的改革才有更宽的路子。

一、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强大优势。

1、课堂信息容量大、密度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师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和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多媒体参与教学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信息在知识传递中表现出特有的优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以图像或音像呈现教学信息的媒体具有容量大、生动、形象、直观、接收面广、参与性强的特点,传递教学信息时,显示出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感染力,它能将认识对象在大与小、虚与实、静与动之间相互转化,不受空间、时间、微观、宏观的限制,使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件、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从而扩大了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与密度。同时,在互联网中,各类网站和网页形成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层面,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和方便地在网络里接触社会各个层面,下载各类作品,参与论坛活动,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

2、教学方式多样化、复合化,加快了教学的节奏。

随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复合化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成了大家的共识。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看,语文教学已进入一个视与听并重的“整合”时代。现代科学试验表明:在一段时间内,各感官获得的知识是不等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另一试验还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的,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可见,“整合”条件下,让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声形共举以及多媒体刺激(将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声音效果、背景音乐融于一体),让学习者视听并重、全方位感受信息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认知规律、学习规律,可以进一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内容的密度,加快了教学节奏,促进教学结构的改革。

3、观察、比较、筛选、应用,提高了思辨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为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图像、声音制作功能,可以设计并创作大量的图片、音乐、动画、影像等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观察、比较、筛选、应用,将作品的场景、情感、氛围、人物形象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在一个模拟场景里去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比以往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效果要好得多。比如课本里的小说,人物众多,性格各异,语言表现微妙。我们平时朗读很难准确把握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朗读得惟妙惟肖,声情并茂,非得有专业演员或说书艺人的本事不可。尤其是那些远离现代生活的历史背景、场景、服饰或人物肖像,有时是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历史资料通过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领会作品艺术风格的同时,以自己的思考对作品进行鉴赏。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对作品的艺术价值给以恰当的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更多的是运用语言启发或习题导向。也就是靠老师的经历和见识,通过语言去描述,去讲解;或者是通过做习题,把学生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向和不同见闻予以归纳,老师总是走在学生后面。在开放的网络信息资源里,学生有一个自由创想空间,无论是从外部资料还是从内部学习状态,都为学生创造了“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训练的最好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选择、改造、重组、创造,提高了信息素养。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观念和能力得到强化,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在“整合”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方向地、有序地选择信息,改变了过去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了强大的优势,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因此,语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的改革才有更宽的路子。但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应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过去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简单相加,不是教鞭和黑板换成多媒体,不是书本教材换成音像课件,不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否则,整合教学就会走入误区。

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误区

1、追求时髦,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

时下一些教师为了展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置教学内容、目的于不顾,令多媒体“赤膊”上阵,一味地赶时髦,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再研究和再利用。甚至有的教师“鄙视”传统媒体,认为它们已“过时”。在教学中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形式的新奇,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有时教师在黑板上很容易写出来的信息,却偏要用鼠标在电脑屏幕上“画”半天,明明是一段教师或学生均可诵读好的诗文,或有现成的朗读带,却弃之不用,硬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将之剪辑、翻录到光盘中,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其实设计再完美的课件,也不可能应付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

2、注重直观,忽略文本的解读品味。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味、联想、想像,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品味。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因而背离语文教学的目标。再者,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文化积淀和生活经验的必然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解读课文时脑子里所形成的语言形象的必然差异性,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这种差异会显得更加明显,我们岂能无视阅读和认知规律而用一个样板去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格式化?如有的教师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就将文中所绘之景“定格”于某一图象媒体中,使原本具有无穷魅力、无限张力的文学语言一下子就萎缩了。学生再也领略不到千姿百态、生机盎然、摇曳多姿、美不胜收的荷塘美景,再也看不到具有离合神光、醉人神态、婀娜多姿的娇媚柔波了。如此下去,学生的个性何在?创造力何在?

   

3、强调媒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应是用信息技术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地位。虽然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相对其他教学手段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语文教学毕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即使是学生的阅读课,离开了教师的指导,也会变得五花八门。“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范“读”,除了声音外,体态和表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让学生自己“读”,教师给以指导,对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多媒体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不能忽略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因此,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要有创新,必须要走出这个误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种媒体、优化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而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电输”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和操作上要加强科学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软件的选择要力求切题、重点分明、难点突出,要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2、实效性原则。教学媒体是教学系统诸要素中的一个因素,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任何媒体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性,只有把多媒体的功能进行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其特性,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凑热闹、图花哨、为电教而电教,把原本意蕴无穷、魅力四射的“文本”弄成天花乱坠的新玩意去投学生追求感官愉悦之所好,而要牢固树立优化组合的意识,本着形式服从效果的原则,优化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提高语言文字的训练效率,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最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使学生“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3、择优性原则。教学媒体不可拿来就用,而是要有选择、有设计地运用,不能不用,更不能滥用,要遵循择优性原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察媒体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哪个知识点,选用何种媒体,媒体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用,何时用,达何目的,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最恰当地让学生直观感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4、人性化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始终应把提高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首要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自觉地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不断激活他们的思维灵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的特点,这样才不会偏离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总之,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要真正发挥优势,就必须走出误区。广大语文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翅膀,把握教育的时代脉搏,努力研究媒体的特点,合理、机动运用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讲解的关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注意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视、听觉感受,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掘其创造潜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真正将语文课上成“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张志公语)。”

[参考]:

1、于秀梅《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创新》《语文学刊》

2、罗志强《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矫治策略》《教学与管理》2001.10

3、谢传荣《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学与管理》2004.8

4、凌宗敏《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山东教育科研》2000.9

5、余大军《浅谈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职业教育研究》2004.10

6、鲁丰华《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整合课教学设计的“折断”技巧    下一篇:信息技术整合课的教学实践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