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浅析小学科学课外延伸的现状及对策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析小学科学课外延伸的现状及对策

 

金华市金东区东关小学  伊水兰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重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科学课的教学内容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外作业和科技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科学课的延伸,与课内教学同样重要。做好课外延伸的教学指导工作,能更好的完成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就此,本文针对当今流于形式的科学课外延伸中“空、假、虚”的现状,通过实践,追寻出一些有效课外延伸的对策,旨在更好地实施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外延伸;成因思考;探索途迳;实践对策;

 

科学课教学应具有开放性和活动性,使教学不局限于校内、课堂和书本,而是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灵活地选取探索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机会。

记得章鼎儿老师曾经说过: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科学探究光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40分钟很快就过去,课堂上会留下争议,会留下问题,所以我们要把教学过程中那些没来得及研究的问题作为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探索研究。我在教学之余思考并试着进行实践,同时借鉴了一些科学教师的做法。下面就此与各位同行交流探讨。

一、目前科学课外教学延伸状况点击

1.流于形式的课外延伸

我们现在的课后探究存在着许多的随意性。科学课上,很多老师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外再去研究一下。”举个例子:有一位教师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学生用实验验证了水中加盐后马铃薯会浮起来,而且兴趣十分浓厚,当教师提问“你们猜测水中加哪些东西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学生争相作答:“糖、味精、鸡精……”于是教师说:“那我们课后去研究一下好吗?”学生响亮地齐答:“好!”第二天教师却了解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真的去做实验!又如在上完《用水测量时间》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装置。会习惯性的加一句:大家课后继续去观察!在上完诸如《蜗牛》这样的观察小动物的教学内容后,也会这样习惯性的加一句类似的话语,譬如: “这个问题,大家课后再去研究研究!”等。像这样的课外延伸已经成了很多老师的“习惯”!它已成了新课改必备的“调味品”!但这种流于形式的、习惯性的课后延伸会有多少的实效呢?这原本应该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课后延伸活动,在我们科学老师的随意对待下,却变成了不断麻痹孩子积极性的无效延伸活动。

2.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课外延伸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他们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兴趣。我曾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混合身边的物质(二)》。那堂课至今还历历在目。课堂上老师通过混合小苏打和醋这个实验,让学生理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到课的最后,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用纸包着的两种材料,说是混合后生成的一种新物质是汽水,同学们一听是自己爱喝的汽水,都急着想要老师手中“做汽水的材料”。此时,老师开始说要求:“你调制的汽水好喝吗?你是按照怎样的比例来调制的?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到老师这儿来拿材料。拿材料过的同学请你把调制过程和结果以写信的方式告诉老师。”下课后几乎全班的同学都一哄而上,说明他们课后都想继续探究。用这一招,吊住了学生的胃口,虽说此时下课铃声已响起,但那铃声是本节课堂教学延伸的开始。事实也说明,很多同学都写信给上课的老师,讲述他们调制汽水的过程,并且还发现要调制出味道好喝的汽水,是要按一定比例的。这样的课后探究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无效的科学课外教学延伸成因思考

同样是课后探究活动,结果却大不相同。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教师对科学课外探究的误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科学课外活动探究”的概念内涵:“科学课外活动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开放的现实生活和学习情景中,从生活和学习实践中选定和确定喜爱的研究专题,通过亲身经历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现实中有一部分科学教师却认为既然这个探究活动是课外的,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忽视了这个活动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他们的经验是有限的,兴趣是易变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科学课外活动探究”不予以检查、不予以指导,不予以鼓励,学生很容易中途而废或者就是不加以理睬。

2走过场的教学设计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研究”,这是老师随口甩出的一句话,老师对后续探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现在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没有在学生心中生成任务或是兴趣,没有促使学生形成课外探究的行为习惯,只是给学生一个参与课外探究的提醒,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行为,学生现有的只是短暂的动机,学生的回答也只是对老师尊严的附和。也正是教师的随意性导致学生行为的无目的性,使课外探究成为了一句空话。所谓的课后延伸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固定格式罢了。

3.学生自行探究能力弱

课堂上的探究活动,都是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并由老师为学生准备好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课后探究活动的过程,如:方案的制定、材料的选择、探究的方法、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等等,都要凭借学生自己来完成全过程。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少,思维还不够完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而小学生兴趣激发快, 变化也快容易使活动不能持久,教师要及时予以帮助。或者是在学生没有足够兴趣的时候,只是有那么一点动机的时候,都需要老师适时推助一把,不然现状就阻止了他们课外科学探究的步伐。

三、科学课外教学延伸对策落实

基于上面的分析,科学教师必须针对这一现状,在教学中把握好“课外延伸”这一方向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好每一次的课外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尽量排除小学生在课堂延伸活动中造成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各种因素,把课堂教学的延伸落到实处。下面是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对策:

对策一:课堂教学是动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要求要实现教学相长,它需要有信息的传送与反馈的过程,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凸显,个性得以表现,创造性得以解放,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只有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沉迷于课堂上的每一个实验,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有魅力,它是课堂延伸的动力。

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科学课的学生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们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把实验搬回家,启发利用身边方便易得的材料,进行一些简单易行的课外小实验。

如:我在教学六下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一课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自由带一样食物(蔬菜、水果、干果等)。课堂上,通过碘酒遇到淀粉会变色这一现象的活动,从中掌握利用碘酒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学生马上要求老师检测他带来的这种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那种迫切的心情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表情可以看出来。课堂上我有意识的选择学生带来的几种食物,当场检测。食物被老师检测过的同学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把学生的兴趣提至最高点。是教师点燃了学生课后主动探究的热情。最后,布置学生课后多检测几样食物,把它记录下来。告知碘酒可以到药店去买,8毛钱一小瓶。要求学生下次科学课把结果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事实证明80%的同学都去做了。

⑵创设课后探究的氛围

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营造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设探究氛围。探究活动的延伸,使学生在向着纵向领域做深层研究,帮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如:有一位老师在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这一学习活动中,先提出“你最爱吃什么食物?它含有什么营养成分?”这一问题,当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肯定评价。当学生说很多都是父母告诉的,教师说:“那还有什么方法和途径来知道食物里所含的营养成分呢?”有的学生说:“查阅资料!”有的说:“看电视、光碟!”有的说:“咨询医生!”有的说:“上网查阅!”还有的说:“利用业余时间我们小组组织起来去超市调查!”……这样使学生了解和知道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取的途径,为自己的探究学习、思考观察,不断走向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对此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给他们创设的课后继续学习、探究的氛围,促使学生融入到科学教学延伸的活动之中。

对策二:组织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不仅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还有很强的趣味性、实践性,为迎合小学生爱动、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使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接受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科技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全面实施多元化科学教学目标的保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科学实践探究的乐趣,引导他们积极与人合作。

(1)活动内容的选择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前,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确定比较容易完成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但在选择内容上首先要考虑学生对此已了解了多少,最好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再提高。

比如学完六上的《形状与结构》单元后,学生从课本上了解了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拱形、波浪形、工形等。并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课后,我要求学生去研究家乡的各种各样的桥。有时,我提供给他们电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几位组长来我办公室负责查各种资料,在我的指导下分析各种各样桥的特点。再由这几位组长带领学生们通过搜集大量事实依据,查阅相关资料,明白桥的构造原理,并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设计制造有风格的桥。通过两个月的活动,我们撰写的《探索桥的秘密》科技实践活动荣获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2)活动形式的引入

现行的坐班制的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比如:①创造课外探究的环境。在让学生种植凤仙花这一活动,为了防止有些学生回家后不去种,我去花鸟市场买了种子,分发给同学,并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的走廊上再种植一盆。这样可以利用下课、午休时间和学生一起观察,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会把种植凤仙花以及观察它的一生活动落到实处。②举办小制作比赛及成果展览。我会利用每年的科技周举行制作鸡蛋保护器、看谁用纸制作的桥承重力最强等等的各种比赛。并把好的作品加以收藏,利用班队课进行展览。③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标本制作、动物饲养、航模、气象等。④组织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小爱迪生》、《科学大众》等科普书籍。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活动,蕴藏着浓厚的趣味性,强烈地吸引着学生去参与,去探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那样的环境下,每个学生都可以突破时空的束缚,毫无约束地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都有表现自己、发展个性的机会,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求得发展,取得成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

对策三:辅导写科技报告、小论文

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报告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也是科学课外延伸的一种手段。科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探究。在参与探究时,学生要描述物体和事件,提出问题,作出解释,根据已有知识对所作解释加以检验,撰写科学小报告、小论文是对自己探究活动的一个总结,也是把自己的看法和意思传达给别人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比如:在学习了《植物》单元之后,学生掌握了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空气和水。可是有一位同学在上体育课时,偶然发现操场上的草坪,同一块地方的青草却高低不一样,学生感到非常的不理解。于是他就凑了几个同学研究《草坪长势秘密》,通过排除法、访问、查资料等的方法,终于让他们明白其中的缘由。此科学小论文获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撰写科学小论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写科学小报告,必须经过亲身经历,亲身实践。这样既增加了他们的社会阅历,又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能更好的从书本走向生活。

对策四:充分利用网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让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凭借网络可以有效的获取信息,创造性的使用信息,让学生学得主动,极大地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

例如我在教学了《显微镜的使用》后,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不用说课堂40分钟的时间不够,更不可能的是学校的实验室里根本就没有各种各样的显微镜。所以只有利用网络,告诉学生一些网址,指导学生怎样搜索,希望他们课后继续学习。为了达到此目的,我要求学生把查到的有关资料通过Email或QQ和我联系。周日这一天,我专门和学生联系的QQ号全天上线。通过实践,这种方式的交流效果还真不错。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跨越时空,自主探索,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很好的把课外延伸落到实处。

对策五:信息的及时反馈

信息的及时反馈既包括学生反馈给教师的情况,又包括教师采取灵活的方法及时的把你的态度反馈给学生。特别要肯定作业认真、效果较好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成功的欢愉,激励全班学生。如《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中的养蚕、《植物的一生》单元中种植凤仙花、《种子发芽实验》、《建立栖息地等》等,学生在课后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利用课余时间,教师要适时的给予指导和评价。对学生每次课后探究的成果上交的都记入平时成绩。两年来科学课堂内外的结合,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有力的促进了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外延伸是以学生独立为主的实践活动,在选题、取材、时间、空间上都比课堂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发挥创造力。因此做好科学课堂教学延伸的教学工作,能更好的完成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当然要提高学生科学课堂教学延伸的实效性,是一件烦琐、辛苦的事情,我们要付出很多很多,做一位科学老师真的非常辛苦。但是,只要我们去做,要相信学生也会给我们带来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科学课程标准 (3-6 年级 ) [J]

高宇.如何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M]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小学各科教与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探究 教 学 反 思—科学教师提高科学素养的三步曲    下一篇:老调新“谈”——浅说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