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科学起始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与学生一起走进科学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很喜欢上科学课,喜欢自己动手开展观察、实验、研究等实践活动;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老师少讲一点、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自己思考、分析;更喜欢老师多给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爱提问,但刚开始时提问的质量不高;学生问题多,但真问题不多,科学学科所要的学会提问,必须是学会提一个真问题,一个有一定研究范围,可以研究的问题。
   一、 源起:科学教学的尴尬
刚开始教三年级时,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活跃,问题很多,心中着实高兴了几天。但上了植物单元的几节课后,我才发现,学生不会提真问题。如在“各种各样的树叶”一课中,在展示了我与学生共同收集的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多样的树叶后,在感知的基础上,我尝试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我希望学生能提出“树叶有哪些形状?”、“树叶有哪些颜色?”、“不同的树叶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树叶的叶脉有哪些特点” 等指向性强、可研究的问题,但学生的提问让我一时乱了分寸,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有树叶?”、“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为什么树叶长在树上?”、“树叶有什么用?”等等课堂上无法研究的问题,我的科学课遇到了无法再进行下去的尴尬。
   二、 反思:问题出在哪儿?
   当学生提出了许多不能研究的、范围很大的问题时,我一时真的乱了分寸。下课后,我在不断地反思,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我发现对学生提问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文数学课上的提问,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习惯了语文与数学课上的提问,“为什么是这样的?”、“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等是学生常用的;二是《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在《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中,学生看到的都是“为什么秋天会落叶?”、“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等问题,书本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探究性的问题,只有终结性的提问与回答。三是学生最喜欢看看的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他们所接受的都是“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等知识性问题,不适合研究,范围太大。四是学生第一次上科学课,对于提出一个可研究的问题缺乏意识,在提问时不能预想到问题该怎么研究,研究这个问题时需要什么材料,研究的结果可能是什么等。
   三、 对策:如何提一个真问题
   在反思了学生提问的原因后,我把“引导学生提一个真问题”作为三年级学生科学探究中研究的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1、让学生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真问题与假问题。
我在平行班中第二次教学《各种各样的树叶》一课时,在展示了我与学生共同收集的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多样的树叶后,我继续尝试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树叶?”、“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为什么树叶长在树上?”、“树叶有什么用?”等课堂上无法研究的问题,也有学生提出“树叶有哪些形状?”、“不同的树叶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等问题。针对此,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小组想研究的问题,在学生选择问题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说说怎样研究自己的问题,这时,研究“树叶有哪些形状?”等问题的小组很快就确定了用画图、拓印、语言描述等方法来研究形状,但研究“树叶有什么用?”这一组就无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时,我让无法研究的小组再重新选一次问题,学生就会选择能研究的真问题。选择,让学生了解了真问题与假问题。
2、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
在《指纹》一课中,第一次我是在引出指纹后,让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指纹?”、“为什么人的指纹都不一样?”等无法研究的问题,第二次我让学生用印泥、泥工、水彩笔、透明胶带等各种材料取指纹,学生在取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指纹有不同的形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这一次学生提出了“我的指纹是什么形状的?”、“我的指纹是不是与别人一样?”等问题,而在“一样吗”一类问题中,学生提出了包括“横向”的自己与自己比,与同学比,与老师比,与家长比,左右手对应的指纹比等,也有“纵向”的与长大了和自己比等问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也是提真问题的重要手段。
3、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在《混合身边的物质二》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混合了醋与小苏打后,学生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从混合物中冒出来。这时,学生提出了“这些气泡是从哪里来的?”、“会不会是空气?”等问题,这种在研究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新问题,往往是学生思考的结果,是适合研究的真问题,这时,我让学生想怎么证明?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用火来检验。结果学生用火柴来一试,发现火柴在这种气体里会熄灭,而在空气中不会熄灭。于是又产生了“这是什么气体?”这一问题,课堂就是在这种不断生成的新问题的推动下向纵深发展。这种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是学生学会提真问题的表现。
4、让学生提出有一定研究范围、指向性强的问题。
在《指纹》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班的学生提出“我的指纹与别人一样吗?”这样一个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能研究的问题,但指向性不能,研究范围不明确,这里的别人到底是谁,学生不清楚,老师也不清楚。所以在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后,我又加了一句,你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想和哪个“别人”比,他说:想和同桌。这时,我在黑板上写上了“同桌”两个字,同时我又问:“还有谁想与不同的‘别人’比?”学生马上想到了小组内四人比,与老师比等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提出了有一定研究范围、指向性强的真问题。
   四、 回归:真问题的提出就是研究的开始
   探究活动的学习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以儿童亲历探究过程、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为终极的,其关键在于使学生形成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并根据设想选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综合能力,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往往一个真问题的提出就是一个研究的开始。在科学课的起始年级,让学生学会提真问题很重要也很必要,在科学探究的“观察、提问、猜测、验证、结论”等研究过程中,真问题的提出是关键环节,事实上,一个真问题的提出就是一次研究的开始,也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真问题与假问题,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提出有一定研究范围、指向性强的问题,学会在提问的同时想好研究的材料与大致方法等,是“做科学”的需要,也是科学态度的体现。“提一个真问题”改变的是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经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我所教的学生只能说正在向“提一个真问题”靠近,而不是走进或学会。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精妙的设计 引出探究来    下一篇:让孩子说自己的话-教科版三上科学《指纹》教学案例及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