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亲子阅读体验场与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研究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             问题的提出(一)概念界定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亲子阅读体验场是指构成儿童亲子阅读的物质和精神的功能性关系情境和氛围,包括儿童与家长、与图书、与阅读活动形成的一种关系、情境和氛围,具有诱发、唤醒、陶冶和规约的作用。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健全人格是指健康而完善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格。学前期是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亲子阅读则是形成儿童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背景1.亲子阅读是影响儿童阅读水平和习惯的关键北师大舒华教授的阅读实验表明,早期阅读始于家庭,而家庭环境的各个因素中,早期阅读的开展绩效和家庭亲子文化活动的相关度最高。美国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父母给予孩子读写支持的多少,将显著影响孩子的读写能力。一项新的研究「阅读能力在美国」(Reading 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指出,以四年级学生为例,校长认为父母参与少的学校,其阅读分数低于全国阅读平均分数46分,相反的父母参与高的学校,则其阅读分数高于全国阅读平均分数28分,两相比较相差达74分。纵使其它因素如父母的教育程度列入考虑,结果也是一样的。有资料表明,我国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出现阅读障碍的人数逐渐增多。美国近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对提高儿童阅读能力有严重影响。报告指出,卧室中有电视机的儿童以及在家中长时间看电视的儿童,很少有时间阅读书本,更少有时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上也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而幼年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的力量》作者史蒂芬·克拉克说过:“有些人根本没有机会培养阅读习惯——他们以后会遭遇到读写的困难,且困难之高,将难以应付今日世界的需求。”日本早期教育专家七田真在《0岁教育的奥秘》一书中也谈到:“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若对孩子本来所具备的能力放任不管,则其能力就无法被开发出来,这样的孩子非常可怜,而双亲也就犯下了很大错误。”“母亲温柔的读词声是自己的童年音乐。”——这是文学巨匠巴金老人记忆中母亲与自己读书活动的写照。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提出:睡前10分钟的亲子共读除可以帮助入睡外,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倾听的技巧及想象力的发展都有益。 2.亲子阅读现状调查凸显研究的必要性对贵州省10余所幼儿园100余户家庭进行调查,发现亲子阅读面临以下问题问题一:亲子阅读认识不足。调查发现,75%的家庭不知道亲子阅读,知道亲子阅读的家长又有88%的认为亲子阅读就是父母给不认识字的孩子读书,让孩子学本领、学规矩。这种认识忽略了儿童阅读的特点及其主体性存在的地位,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在低幼儿童中大量进行知识性、文学性的阅读等。另外,还有许多家长在早期亲子阅读中常处于一种焦虑和茫然的状态,他们认为看卡通动画片、听光碟播放故事,也是亲子共读,这种“投钱”比投时间似乎更好的“快餐文化”更多的是满足了孩子的视觉刺激,建立的是一种“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殊不知会降低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问题二:缺乏亲子阅读环境。  据调查,在调查中还发现,能够有意识的为孩子准备书房、书橱、书桌的比例平均不到6.5%,拥有儿童图书或订购儿童读物杂志的家庭不足21.5%。为儿童提供的读物多是认知类、智力类、童话故事和动画片图书等,现代国内外经典的图画书不足儿童拥有图书的1%。另外,家庭阅读环境过于成人化,不能很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问题三:亲子阅读读物选择盲目。  调查发现,68%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读物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通常是凭自己的感觉和喜好为孩子选书,而且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更多地是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范围较窄。有近30% 的家长还说不清为孩子选择图书的依据,或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购买欲望。  问题四:阅读时间投入不到位。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几乎占到家庭收入的30﹪,却很难在时间上保证每天和孩子一起进行20分钟的亲子阅读,即使在北京这样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城市,其比例也不足20﹪。我们的调查发现,每周能保证有6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0%。我们的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位子让位给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使孩子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  问题五: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许多家庭的指导行为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父母行为的情绪化现象严重,兴致高、情绪好时陪孩子看看书;不高兴、没兴致时就不理睬孩子的要求。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父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认识不够,多采取灌输式进行阅读活动。即没有考虑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特点,也无法有效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3. 道德体验场研究洞开儿童亲子阅读体验场建构的新思路  体验,不是一般意义中的参与,心理学家认为,人通过感官接受客观刺激,引起内部的某种状态,人们对于这种状态的感受、觉察即是所谓体验。生存实践视界下的道德体验论阐明,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强调没有体验的道德教育,即使花费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无法获得德性成长的实际效果。体验场就是要营造一种关系、情境和氛围,而不是说教、也不是神形脱离的“伪活动”式的教育环境。学前期是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少研究表明,体贴、温暖的家庭能促进儿童成熟、独立、友好、自控和自主等特征的发展。因此,探索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我们试图通过亲子阅读这种“自然真实”的道德情境,调动儿童相应的情绪情感,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引起儿童身心和活动的变化,让儿童怀着强烈的体验意识体验到特定活动和情境下的道德意蕴,融通儿童阅读中的各种关系,让儿童在阅读体验中建立积极情感、建立与书的亲密感、感受图书中自然和社会的真善美,为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

      

 二、研究过程、内容和方法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物分析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等进行研究,主要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首先,进行文献研读,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亲子阅读、早期阅读和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相关论文进行搜索,同时查阅《国外阅读研究》、《预防阅读困难》、《幼儿早期阅读研究与实践》、《朗读手册》、《我的图画书论》、《人格心理学》、《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道德体验论》等书籍。其次,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贵阳市、黔南州、铜仁、六盘水8所幼儿园的120位家长进行调查。在这两项基础工作的研究中,初步厘清了一些概念、梳理出亲子阅读在现阶段存在的五大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制研究计划。第二阶段:探索实践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实验法,2007年在贵阳市选择3所幼儿园进行项目实验,确立了“让幼儿园引领亲子阅读的思路”,在2007年底,将项目实验基地扩大到14所,并以幼儿最喜欢的早期阅读作品研究;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亲子阅读环境创设和管理研究;“国学经典阅读及指导”等子项目的为研究内容,初步形成了亲子阅读体验场的结构模式。即: 以儿童为亲子阅读体验场的核心,形成家庭、图书、环境有机联动的亲子阅读体验场实践模式。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1-4采用经验总结法、实物分析法等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 三、研究成果与分析我们以儿童健全人格发展为核心,从儿童与父母、与图书、与阅读三个维度出发展开了亲子阅读活动的实践,初步形成了新的阅读理念,建立了儿童与父母之间、图书之间和阅读活动之间的“对话”关系,使儿童在这种关系中获得安全、温馨的亲子关系体验,获得人类活动多样性的情境体验,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建立了“亲子阅读体验场”的实践模式。1.初步形成了以“学习阅读”为核心的亲子阅读理念根据前期调查,93%的家长认为亲子阅读就是让儿童通过阅读学习知识、学习汉字、会讲故事,而这样的阅读理念只是将阅读当成一种学习的工具,因而会扼杀儿童对阅读的兴趣,丧失阅读更重要的价值意趣。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如果一个孩子在早期学会了几千个字,但是他认为阅读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那么我们的阅读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为了帮助家长建立有益的亲子阅读理念,我们通过幼儿园的家长培训、读书沙龙、图画书体验、幼儿园网站宣传、家庭阅读环境建设、每天20分钟亲子阅读等活动,让家长们逐渐发现“学习阅读”比“阅读中学习”有着更深远的价值,它所强调的是:体验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儿童把阅读活动和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让孩子喜欢阅读,而这一切正式一个人获得终身发展的核心要素。七田真在《0岁教育的奥秘》中这样写到:3岁就能轻松阅读书本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而进入小学以后,也会以读书为乐,读书的内容也会越来越深,而且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读书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学习能力越强。 2.选择能与儿童平等对话的“图画书”,让儿童与图画书形成亲密关系通常,图画书有从儿童角度创作的,也有从成人角度创作的,有从儿童的视点画的,也有从成人的视角画的,同样的精美,但在儿童的眼中却不然,他们更喜欢前者,欢那种怀揣着“啊,这是我的世界”的亲切心情的图画书,喜欢用“图画诉说故事”的图书。而调查中发现,家长为儿童选择的图画书多是后者,同时还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于是很难形成儿童对图画书的亲近感。对此,我们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为家长推荐了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亲情、友情、生命、智慧、幽默、自我、自然、勇敢等多种主题和绘画风格的图画书。这些图画书能给亲子阅读提供三个层面的故事,即儿童看图的故事、家长看文字的故事、家长与儿童共同阅读图文的故事,我们发现,这种彼此彰显着不同个性需求,又充满着互动的阅读,是由有品质的图画书连接的,只有这样的图画书,才能与儿童的心灵产生对话关系,让儿童爱不释手。 3.建立家庭图书角,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家庭图书角是亲子阅读体验场的重要因素,是诱发孩子阅读兴趣和规约孩子阅读行为的情境性因素,它的存在与否,会给孩子一个直接的信号:父母喜欢图书还是不喜欢图书?图书的陈列方式也预示着对孩子阅读行为的诱发程度是否够强,对孩子阅读行为的规约标准是否明确。因此,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环境案例观赏与分析”培训,并欣喜的在80余个家庭里,看到了为孩子专门开辟的图书角,有的设在父母的书房里、有的在孩子的房间里、有的在孩子的床头、有的在一个可以移动的书橱里、有的在客厅的一角、有的在卧室的窗边,不管怎样孩子的图书终于有了一个“家”,孩子在看到自己的图书角的时候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地盘”,而是一个家庭对“孩子”、对“童书”的一份敬重,这便是孩子与书结为朋友的开端,也是孩子喜欢阅读的直接理由。在美国有这样一个调查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这30人的社会背景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15名教授中有12人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15名教授中有14人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名工人中只有4人有书。15名教授中有13人母亲与12人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名工人中只有6人母亲和4人父亲经常阅读。15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阅读上的鼓励;15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可见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在儿童成长过程有相伴儿童的图书、亲子阅读活动、以及在阅读中获得的积极评价所组成的。 4.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使“平等对话”成为亲子阅读体验场中的重要关系情境和气氛。由于,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多在后天环境和行为刺激中习得,因此,家长的榜样和参与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实验家庭中开展了每天至少20分钟亲子共读活动,而从坚持效果较好的家庭来看,建立亲子阅读中“平等对话”的关系是亲子阅读活动持续进行的动力。“平等对话”强调家长与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一方面说明双方都是亲子阅读的享受者,都在体验着着图画书的里的真善美、假恶丑,也在体验着共读的亲情。另一方面,又都在阅读中展示着各自的优势,使亲子阅读活动变得愉快而又有成就。

        

家长如若在亲子阅读中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看成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会在亲子共读中产生一种“主宰意识”,不但影响孩子在阅读中的积极思维和大胆表达,还会使家长产生“负担感”,从而放弃该活动。在我们的实验家庭中就有因此而放弃了亲子阅读的。5.以社会的大环境营造家庭阅读的小气候,确保亲子阅读的持久性心理学研究证实,一个行为的巩固形成是在持续不断的环境刺激和活动强化中获得的。所以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重视亲子阅读的社会交流活动,如家长带孩子逛书店、泡书吧等亲近图书、读书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到一种新的生命寄托方式。组织幼儿园开展“亲子读书节”、“亲子阅读好家庭评比”、 “幼儿喜欢的图书亲子创意画”比赛、“亲子阅读故事表演”、亲子阅读记录展示等等,让家长间找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技术支持,从而一种心灵的照应,从而确保,活动的持续开展。亲子阅读体验场,正是通过儿童充分体验与图画书、与父母阅读、与阅读环境间的“对话”关系,开始审思一种符合儿童健康人格发展的模式,不是一种说教、也不是一种神形脱离的“伪活动”式的教育,而是一个让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的各种因素都协调统一的一种模式,来构成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环境。 四、基本结论:亲子阅读体验场有效的推动了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 亲子阅读体验场以其独有的特点,为儿童营造了一个与书、与阅读环境、与父母平等对话的关系,创设了一种真实的、多样性的体验情境,形成了家庭的书香氛围,为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首先,亲子阅读有助于儿童安全依恋的形成,为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依恋是婴儿与母亲之间所形成的由爱连接起来的永久性心理联系,依恋对婴儿的精神发展和健康是不可或缺的。有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表现出爱笑、友好、情绪稳定,对人有信任感。鲍尔比认为3岁以后是与依恋对象建立确定关系的阶段,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母亲的人会形成一种永远的联系,能对依恋对象的行动进行预测,能洞察依恋对象的情感和动机,在这个阶段中,婴儿已拥有对依恋对象持续反应的系统,因此,此阶段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又是孩子离开父母开始幼儿园独立生活的第一站,父母和孩子怎样顺利度过情感分离的焦虑,形成依恋安全,在亲子阅读活动中,有亲子阅读经验的孩子能在分离时,找到与亲人连接的“松果”,亲子阅读的美好体验,丰富了孩子的情感世界和认知世界,使其能在独立的时候获得感情的依托和自信。三岁的熊章羽和妈妈分享一个关于离别和重聚的童话《我好想你》。故事里面的小松鼠因为好朋友小土拨鼠需要冬眠而不得不忍受整整一个冬天见不到好朋友的孤独,她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新的朋友——雪人,而当冬去春来,小土拨鼠即将苏醒的时候,雪人却要融化了……。妈妈在阅读的过程中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形象,来传达妈妈自己体会到得各种情感。儿子安安静静地听,认真地听,这是唯一一个他听完以后不向妈妈发表“读后感”的故事。转眼到了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上学的路上,儿子一定要妈妈抱,他趴在妈妈的肩头,说:“我会想你的,收好我们的松果,当你玩它们时想着我。”这是小土拨鼠对小松鼠说的话。从这个充满智慧而又乐观的告别礼中,不难发现亲子阅读的惊喜不仅仅表现在阅读的当下,还体现在它会变成一颗幸福的种子,跃动于孩子人生的某个十字路口,变成孩子心中的希望之树、勇气之树和乐观之树,让孩子在困惑之时能“从容”的找到心灵的航标和慰籍。逐步形成孩子的安全依恋,为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亲子阅读在儿童与书、与成人、与阅读环境的互动中,启迪着儿童的道德情感与认知,引导着儿童的道德行为,为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输送着“血液”。许多心理学理论,如认知学派说的图式、格式塔学派的格式塔、马斯洛的超越性需要等研究都证实:儿童从一开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体。这是因为儿童具有先天性的道德禀赋。另外,移情实验也证明儿童具有先天性的社会移情能力。孩子在亲子阅读体验中,建立着对自然、对环境、对自己的认知。他们从亲情、友情、自信、勇气、智慧、幽默、想象、自我认同、生命故事、自然世界不同主题的图画书中获得生命多样性的启迪,从万千世界中去感知那虚无无形而又无时不在的“道”。又从亲子阅读的及时回应中获取着内化于心的“德”,从而逐渐认识真、善、美,辨别是与非。如有一次,爸爸妈妈陪孩子阅读《一根刺的小刺猬》,大人问:“宝贝,如果你是小刺猬,你会怎么做呢?是不是象小刺猬一样帮助别人呢?那样乐观呢?”孩子说:“妈妈,我喜欢小刺猬,它真的善良,妈妈有一天你不会不认得我吧!”在这里我们是否能发现孩子正在将小刺猬的经历移情到自己的生活中,期望着让妈妈发现一个与往不同的宝贝呢?再比如,有一天,楠楠一走进家门,她便急忙跑进卫生间去洗手,妈妈觉得有些奇怪:“今天怎么这样乖呀?”女儿大声回答:“妈妈,我自己借了一本书,我把手洗干净才看。”然后拿起书小心翼翼的翻开,手摸一下封面说一下“封面”,“文××图××、××出版社”。妈妈仔细一看,这些文字她都不认识,但她说的一字不差。幼儿园的环境正在以一种无声的行动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规范,如果得到家长的及时配合和鼓励,孩子的好行为好习惯是不需要歇斯底里唠叨不停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体验中建立着自己的道德行为“图式”,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建立新的“图式”,从而获得健康发展。亲子阅读启迪着儿童的道德情感与认知,引导着儿童的道德行为,为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输送着“血液”,我们可以举出许多的案例来说明。当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完《勇气》这本书,孩子模仿里面的句式口述这样一段话,“勇气就是你小的时候,把很重的东西举起来;勇气就是喝苦药的时候,不怕苦;勇气就是下地下通道走错了,又再爬一次。”《逃家小兔》读完之后,孩子模仿着书中的故事,编了自己的故事:我是墙,妈妈就是墙上油漆粘住我。我变成象棋,妈妈就是棋单离不开我。我是花朵,妈妈变成土地挨着我。我是灯泡,妈妈就是电线。在这里让我们不能小看我们的孩子,他们是一个道德精灵,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诸如“勇气”就是力量、坚强和坚持;“亲情”就是我离不开你、你离不开我、你滋养、点亮着我等等。

        

生活并非永远是一帆风顺,孩子的世界也是这样。从共读图书的过程里,孩子的问题和关心的事可以及时获得成人的回应,而书中主角的勇气和信心,也会在孩子年幼时就为他们开启面对问题时可转变的方向。于是孩子每天在书中与大自然、大社会相约,每天与自己的父母相聚在书中,开始平等的生活对话,每天去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儿童正是在与书中的小猫、小狗、花、鸟、鱼、虫的“嬉戏”中、在“团圆”、“我好想你”、“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的对话中,从这种客观环境中选取着主观的心理环境,有最初的对爱、信任、勇敢、关心、智慧的认识,这种主观的心理环境便构成了儿童的道德认知和情感,成为儿童人格发展的“生命力”。第三,亲子阅读在图文共读中,激发了儿童的多元潜能,为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生翅”。亲子共读能及早建立儿童对书和阅读更多而且完整的认识,让儿童早期就有机会去探索书的构造、内容,去探索阅读的方法,发现书的乐趣和意义。在父母的大声朗读中,图与文字结合的不断刺激,能丰富儿童的文字经验和文学语言经验,为儿童入小学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和能力。有研究证实:入学前就已习惯接触书、从书中去理解和感受知识的孩子,面对书本时的专心度会较持久,在学习的能力和效果上也会较好!在问卷“你与孩子阅读中有哪些‘奇迹、趣事’”的问卷调查中,87%的家长都反应孩子对书中的“字”特别感兴趣,常常会用背故事的语气指着字读。92%的家长反应如果自己坚持的话,孩子每天都有读书的习惯。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图,让儿童在成人面前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儿童对图画特有的敏锐性,往往是成人所不及的,因而在与父母的共读中,有了平等对话的话语权,唤醒了儿童的主体意识,使儿童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爱心树》是一本字少而无色彩的白描式图书,一位家长在阅读记录中这样写到:我和宝贝又开始了每天30分的读书,我拿着《爱心树》给宝宝先看图,然后大声朗读给宝宝听,宝贝看了四五遍之后,突然说:我要做一个别人欢迎的人。儿童文学家Paula Fex说:“当你念书给孩子听,当你把一本书交到孩子手上时,你便带给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你便成为一个启发者。”孩子由书中的想像世界,看见了缤纷的时空、人物、事件,也从中得到了从现实中看见无限可能性的能力!如给龙龙阅读《狮子王》,开始的目的是想让龙龙学习小狮子的勇敢和坚强,没想到却激起了孩子看世界的兴趣,当龙龙向妈妈表示了对非洲的向往和问妈妈什么时候能带他去非洲大草原的时候,妈妈及时买来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告诉他非洲在世界的什么位置,我们又在世界的什么位置,然后告诉他,非洲离我们很远,爸妈没有带他去的能力,希望长大了他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并且告诉他除了非洲,我们国家的内蒙古也有草原,孩子首先知道了为什么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同时对世界也有了向往。现在,一有空就趴在地图上指着一些国家边看边问。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身心得以愉悦,情感受到陶冶。儿童在亲子阅读中获得的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亲子阅读能让儿童获得一个充满书声、笑声的和谐家庭氛围,为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黄希庭教授指出:每个儿童的人格都能从客观环境中选取主观的心理环境,这种主观的心理环境便构成了其以后的人格发展。儿童的人格特征也在形成父母的教养方式,而这种教养又塑造了儿童的人格。这种唤起的交互作用,至始至终贯穿于人格发展的全过程。儿童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所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塑造其人格。玉屏实验幼儿园三岁杨瑶涵睿妈妈的《让“ 亲子阅读”伴女儿成长》的感想在实践中让我们亲历了一个家庭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双向性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家庭环境。    那天,幼儿园的老师前来家访,给我们带来了“亲子阅读”这一概念。当时我想:“我们的孩子才这麽小(进三岁半),给他阅读,她听得懂吗?有效果吗?”.虽然有这些疑问,我们还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按要求进行了“亲子阅读”实践。    近三个月来的亲子阅读,不但孩子喜欢上这种阅读方式,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喜欢上了这种阅读方式。现在我们家有了孩子与家长共阅读时的朗朗读书声,添加了许多欢歌笑语,其乐融融的氛围更浓了。孩子再不痴迷于电视了,要求上街购物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我们的孩子也变得更加开朗活泼了。有时我们由于工作关系,还没与孩子完成亲子阅读,她还会提醒我们“今天还没阅读呢!”;有时孩子会用我们教过的阅读内容或老师教的课文领着我们一起读。我突然感觉到我的孩子变懂事了、变聪明了。作为父母的我们,通过这一次的“亲子阅读”,真正感到了做家长的责任。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长的孩子,并不匮乏物质的享受,而电视机里的动画片又不能完全代替“精神食粮”,那麽,这一代的孩子,靠什麽来接受良好教育呢,我想应该靠我们做家长的言传身教。而“亲子阅读”无疑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写于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五、存在问题与思考:(一)亲子阅读期待专业化的队伍。亲子阅读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在阅读理念、图书选择、阅读引导中仍然存在着不稳定的行为特点,如阅读理念上时常出现重阅读的知识价值而忽略阅读的情感、态度价值,重阅读的家长主导而忽略对儿童阅读的倾听、观察和适宜指导,对图书选择仍然有随潮流等特点,因此,提高阅读指导者的专业水平,将是保证亲子阅读教育价值的重要举措。(二)亲子阅读的图书资源匮乏。研究中,家庭拥有优质图画书的不多,市级图书馆也无儿童图画书储备,仅靠从幼儿园借阅,但由于幼儿园资金限制,无法及时为孩子补充优质和适量的图书资源。在发展与巩固中该何去何从,在没有足够投入的现实条件下,等靠要只能贻误儿童的教育,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幼儿园需要创新家园、社区合作机制,“借鸡生蛋”不失为一种思路,即将社会资源引进幼儿园、让每一个家庭来共建图书室,共享图书资源,从而弥补亲子阅读体验场图书资源不足的现状。亲子阅读体验场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模式,尽管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其研究的价值所在,即突破了以往亲子阅读中重知识教授、家长传授的局限性,将儿童、家长、图书纳入到一个“平等对话”的关系情境中,从而凸显了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探索了一个可操作的实践模式。另外,亲子阅读体验场,帮助年轻的父母找到了最佳的角色扮演载体,使其有了成功的角色体验感,增强父母责任意识和教育的愉悦感,进而巩固了平等的亲子对话关系。我们相信亲子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可以培养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爱书、读书的文化氛围,彰显生态文明城市的精神内核。

        

   参考文献1.        黄希庭.人格发展心理学 [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4.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5.         亲子共读手册 [M].台湾内部刊物6.曾祥芹等.国外阅读研究 [M].河南:大象出版社,19927.松居子.我的图画书论[M].湖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教学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下一篇:《构建川西民间文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研究报告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