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性培养初探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性培养初探

  

普陀区实验幼儿园    刘权永

             

一、问题提出

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自主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有自主独立的人格。区域活动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在这样的活动中,儿童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能给儿童提供更多的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人的自主性培养必须抓住6岁前这一关键时期。根据新《纲要》理念,我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自主学习,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实施目的

探索符合大班幼儿特点和规律的区域活动中的目标体系、内容及幼儿区域活动中自主性培养的教育策略。通过研究,着重在独立性、自信心、创造性这几方面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后继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育实施的内容

(一)、确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目标体系。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环境创设。

(三)、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指导策略。

四、教育实施的对象、时间、步骤

(一)、对象:实验幼儿园大(1)班40名幼儿

(二)、时间:2003年4月——2004年4月

(三)、步骤:

1、准备阶段:了解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表现,及自主性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影响。

2、预备阶段:以区域活动作为切入口,制定培养幼儿自主性的计划及策略。

3、正式实验阶段: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幼儿自主性,成为区域活动的有机组成。

五、区域活动中自主性培养的教育策略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目标体系,为幼儿自主性培养提供方向。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制定相等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目标,能有效保证区域活

动的质量。

1、首先充分认识自主性区域活动的性质与特点,使幼儿在各种操作活动中探

索学习,反复感知经验,学习掌握粗浅的知识,技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并使幼儿在各类表现与创造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其次还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来确定

区域活动的目标,该目标充分体现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及主动性等特点。

3、在制订目标时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对和起来,这种结合不是勉

强,也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自然的结合。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适当调整,逐步修订,编制出比较科学的区域活动目标体系。

(二)、丰富区域环境,为幼儿自主性发展创设外部条件。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他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

1、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的需要。

认识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环境,更好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大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一个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加之处于幼儿园中的大哥哥、大姐姐的特殊地位,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大班幼儿的需要?在空间增设上考虑到:

(1)    空间的安全性。

虽然大班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小中班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处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孩子,减少和消除环境中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2)、空间的方便性。

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增设的空间必须方便幼儿进出。

针对大班幼儿的特点及以上两点,我通过腾出午睡室空间设置语言区,还利用室外走廊,教室外阳台,留出靠窗处设置其他区域。在中班基础上增设几个区域 (发现区、生活区、劳作区等),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空间的开放,使幼儿可以自由进出,固定在教室、午睡室,走廊的活动区,不受干扰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便于教师观察。

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我将完成新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讨论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只要他们完成即可,我不作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活动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继续进行自主探索。

有一段时间,我在班级中增设了一个棋类区,幼儿都兴起下各种棋子的氛围。特别是几位男孩子对下中国象棋特喜欢,他们经常自由进入棋类区。在长时间反复探索,相互交流,切磋棋艺中,有的不会的幼儿也学会了下中国象棋,有的已学会的幼儿还能出几招棋艺,懂得如何去防守对方进攻。这对于幼儿来说,通过自主的探索交流学会棋艺是非常了不起。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空间,即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又满足了大班幼儿探索的愿望,独立的需要。

2、根据需要增设区域,使幼儿在学习独立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增进自信心。

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体验来源于经验的获取。在过去教育中,只重视学习经验的获取,而忽视幼儿生活经验的习得,生活经验的学习是我们教育中的空白。教育家陈鹤琴早有遇见地提出:凡是幼儿能学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于是,我结合活动主题增设生活区,劳作区。例如在“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活动时,我增设了劳作区,提供各种蔬菜,瓶子,西餐刀,让幼儿生产蔬菜罐头。在走近“小学”这一主题中,增设生活区,提供各类文具,让幼儿整理书包,削铅笔,包书本,为他们入小学作准备。还在生活区中让幼儿尝试自己穿针引线钉纽扣,剥豆,刨萝卜丝,自己看书找一些急救的方法,使他们体验到有些事不用大人帮忙自己也能做,使幼儿在生活上减少家长的包办,逐步走向独立,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3、投放操作的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不同水平的提高。

陈鹤琴提出:“小孩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材料的投放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

(1)围绕本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多层次,多侧面,提供相应的各种材料,根据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容易产生兴趣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例如我在生活区投放各类文具,让幼儿学会整理文具,包书本,削铅笔。我设计了几件漂亮的多功能的衣服,裙子固定在模板上,让幼儿练习打蝴蝶结。

(2)根据不同教育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且更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在活动中幼儿既保持新鲜感,有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集体活动中学习分类以后,于是在计算区投放可以让幼儿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分类的材料及交集图,让幼儿探索按多个特征分类并理解交集的含义。

(3)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及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不同要求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满足操作欲望,并在自己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增强自信心。例如玩拼板游戏,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60块、80块的拼图,而能力弱的幼儿就选择比较容易的,例如30块、40块的拼图。在美工区,我提供了折剪(做衣)、镂空剪(剪纸花)这些材料,让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适当的选择。另外提供手工材料时,我提供手工书、折好的作品,每个步骤的范例,使幼儿根据能力不同选择手工书,作品,具体范例来做纸工,使每个孩子在不断地成功后向高层次发展。

(三)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促进幼儿独立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活动中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活动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的指导、参与。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针对区域活动中不同环节,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使幼儿获得充分发展。在指导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的原则,即将幼儿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思想,尊重幼儿的人格,区域活动中增加了教师直接接触,了解幼儿和同幼儿交往的机会,幼儿也能更多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在活动中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采用弯腰,半蹲姿势与幼儿平等对话,不打扰幼儿的活动。即使发现幼儿采用的方法达不到活动结果,也不强迫幼儿停止,而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同时教师也充分认识到并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无论是材料的准备,还是活动指导,都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有一次幼儿在玩建构活动中,积木,纸盒,易拉罐满地都是,每个孩子都是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有的搭桥,有的建高楼。叫聪聪的幼儿,居然玩起平衡的游戏,将两块半圆形的大积木做支架点,一块大的长积木架在上面做横杆,还不时在“天平”上放盒子和瓶瓶罐罐,不时发出瓶罐掉下来的声音。看到这些,我没有因为环境的嘈杂而盲目地批评他,而是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

2、启发的原则。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应有启发作用,在让幼儿操作学习中,教师只停留在提供材料上还是不够的,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就应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能发展幼儿的思维。 如常采用的“你是怎么想的?”,“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的启发式提问,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引起他们的联想,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建构区中幼儿尝试保持天平平衡,当幼儿多次失败时,我没有急于告诉他,而只用了简单的提问:“刚才第一次为什么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引导幼儿思考,促使幼儿探索下去,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不会时,则教给幼儿相应技能,幼儿会时,教师及时退出。活动后,引导幼儿针对当天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活动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待全体幼儿参加活动后共同讨论得出结果,教师不代替幼儿思维,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判断、自己思考.

3、赏识的原则,即对幼儿经常给予由衷赞赏。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我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投以幼儿赞赏的目光,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幼儿,激励幼儿更积极地投入生活。就拿美工区的折纸活动来讲,开始通过呈现折纸的示范步骤、折好的作品,以及激励的提问,引起幼儿看图示折纸的愿望。“我们会看图示折飞机、小船,那看图示怎样折出老师手上的青蛙呢?”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对幼儿的成功我表现出极大的惊喜,激发幼儿的自信,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性发展。因此,教师要以欣赏的方式,尽量用启发开放式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学习为他人考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从而探索发现问题。赏识,鼓励,能使幼儿感受成功,充满信心,是幼儿自主活动成功的动力。

六、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实施结果

    1、经过一年的教育,从表一看,我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性三个方面进行测查,实验前与实验后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实验后表现出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性明显高于实验前。

2、从表二看,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区域,自主操作、自主协作活动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区域活动中自主性的培养,使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a)独立性增强:通过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增强了。在活动中表现大胆,要求教师给以帮助呼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会……”,“我自己来”。例如在主题活动“认识恐龙中”,幼儿分工独立收集资料,有的找书,有的请求父母找资料等,然后回园一起交流。活动中幼儿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勇于质疑,能用正确的情感与人交往,乐与帮助同伴,互相合作。

b)自信心的增加: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传统教育下,幼儿对教师惟命是从,从不去怀疑教师,更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现在幼儿与教师共同讨论的气氛浓厚,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幼儿对自己的自信,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c)创造性萌发:通过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幼儿创造性萌发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好奇,好问,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如探索色彩变化,沉浮现象,植物生长,幼儿用其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来记录表现,通过操作探索,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经验。根据我跟踪的个案中发现部分幼儿进步尤为突出,如有一个叫孙吴如是的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弱,在美术活动中,总不愿意参加,画出来的作品也是空空洞洞的。可是一年来,通过我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性的培养,这个幼儿不但喜欢画画,而且创造性有了发展。一次装饰瓶子活动,她在瓶子中做了一个带着蘑菇伞的小兔,下面有蘑菇,小草,上面有白云,小鸟,瓶子装饰的很丰富。更难得的是当我问她时,她还讲了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可见该幼儿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

4、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在区域活动自主性培养的实践中,通过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我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同时从“幼儿发展为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使自己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讨论者,而不仅仅是执行者,并为他们创设尊重,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能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学习。

七、体会

1、教育观念转为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断反省,加以改进,才能实现这种质的飞跃。教育观念转为教育才能使工作落在实处,承认幼儿间的差异,才能给每一个幼儿不同的等待时间,才能调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2、加强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的渗透。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幼儿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充分体现,有赖于各子系统的开放渗透,因此,除了区域活动,还应在其他活动中去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从而体现幼儿园课程的综合性,整体性,使幼儿的自主性得以更好地发挥。

我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性的培养研究,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获得的体会经验还很少,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在工作中一一探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新方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时间与参考》崔岚主编

《自主性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方略》   李文馥

《学前教育原理》   刘焱主编

 

 

(2004年6月获市幼教论文二等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自闭症孩子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正确引导中班幼儿的“淘气”行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