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关于吸收性心智与敏感期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们常听见一句话:“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什么?其实只要仔细体察地球上的生物分布情形,就不难知会这句话的含意了。瞎眼的蝙蝠有声纳器官帮助;柔弱的毛虫有变色的皮肤保护;荒冷高原上的牦牛有温厚的皮毛调节体温;所有的生物都拥有赖以生存的天赋本能,这不正是老天的好生吗? 人类呢?强壮不及猛虎,灵敏不如羚羊,却能够主宰地球和我们生存有关的大部分环境。那是因为我们的“脑子”比其他动物灵活,才能从茹毛饮血时代的征服环境,到逐渐控制环境,进而改变环境,这就是我们人类特别拥有的天赋本能。 这种天赋本能你有我也有,但孩子们却特别不同! 前面曾经提过,刚出生的婴儿,生理与心理上的功能都还不成熟,就像一张白纸,不能和小鸡一样刚刚出生就会啄食,婴儿的各种智能必须靠他日后自己的种种努力而慢慢地发展。前面也曾提到,人类是依据着上天的“预定计划”逐渐成熟。然而,初生儿一离开温暖湿润的母体随即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面对这个突然而且复杂的环境,这项“预定计划”又是如何的展开过程,让孩子由小长大、由无知变有知呢? 婴儿一出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为了面对它,也为了适应它,求得生存发展,儿童会有一种蒙氏所说的特殊“力量”来帮助他。这种特殊力量会帮助他从复杂的环境中,自动地选择成长所需要的事物;并且会使孩子主动地尝试,摸索,快速地了解和学习这“人”世界的光怪陆离;也使他不得不看,不得不听这些目不暇给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了和他心肉相连的你)。 你别小看他们,小心灵中不但不停地探索,不断地了解,而且还想和你建立关系,甚至想控制这些身外的环境──也包括我和你。 可是这种内在的敏感动力并不是永远的,到了六岁以后几乎就减弱了。这种看不见的生命力共有二项,也是最重要的两项。其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二是幼儿期间的“敏感期”。

我们先来说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鉴别能力,简称“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大人在面对一项新的事物时,可以借用旧经验来学习,例如你初次到非洲去,听见那儿的人发出一些叽哩呱啦的声音,就算你听不懂,你仍会判断那是“语言”。孩子呢?从完全黑暗的母体,滑进这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没有带来任何经验,智力也还没有成熟,“吸收的心智”这项内在的助力,就会驱使他“潜意识”地从环境中大量地、且全面地吸收,就像照相机的感光底片一样,将外界的印象全部摄入,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快速累积、储蓄底基。然而这种潜意识的摄取,大约到三岁以后,便会转变成有意识的吸收;也就是三岁前创造出功能(例如:孩子一出生,不会说话,他会从“听”、“看”的刺激中学得说话的能力),三岁后这些功能会开始快速发展(一岁半后,孩子的语同,速度更是惊人,儿童就因为有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础。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吸收性心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地感受能力,在生命的头几年通过它与周围成人的密切接触和情感联系,儿童积极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成为自身心理的一部分,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父母并没有刻意地教儿童学习语言,但他们却毫不费力地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并且运用自如。如果生活在双语或多语的环境中,儿童的学习也会轻而易举。从儿童的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父母或祖父母的影子,这都是因为儿童具有独特的吸收性心智,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儿童喜欢模仿。(关于一家四口不同方言的例子)
  吸收性心智又分为潜意识和有意识的。在三岁之前,儿童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凡中所看到的、听到的,都会吸收并加以适应,形成人格的一部分;任何儿童心灵上的印象,都会被儿童无意识地学习,并影响日后发展。从三岁到六岁,随着知识及语言能力的增加,儿童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成人应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去做他有兴趣的事,让他发挥潜能。其中关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蒙台梭利博士这样认为:投入材料(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而投入的教具只能有一套,当别人正在玩一个玩具,而另一个幼儿想玩时,就必须学会等待,时间长久的熏陶,尊重他人,轮流等待的思想就会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成熟,最后成为幼儿的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可以解决在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懒得排队!还有蒙台梭利关于混龄教学,除了在学习上考虑外,更是一种基于发展幼儿社会性的考虑。小孩子对大孩子充满仰慕,渴望学习。而不是同龄孩子间产生妒忌、自大、骄傲。

当幼儿3岁时,发展与活动所需要的潜意识准备工作便告完成,新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各种精神功能.正如不能阻止正常儿童看和听一样,也不能阻止他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儿童在幼年期所获得的一切将保持下去,甚至影响其一生,每个成人都有其在童年时期留下来的抹不掉的痕迹。几千年来,儿童这种活跃而有力的创造性,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未被人们发现。人们不承认儿童内心上诉世界蕴藏着的巨大力量,因而常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压制他们的本性,造成儿童心理的混乱.蒙台梭利对造成幼儿心理变态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下列现象属于不正常: (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

●心灵的神游,坐立不安,毫无目的,陷入漫无边际的幻想之中。(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

   ●心理障碍,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或正常地发展自己的智力。(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  ●依附,过分依赖成人,表现无创造性。(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

●占有欲,急不可待地想要得到某种东西。(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

●权力欲,成人在场时,自我感觉良好,进而想利用成人来获得比通过独自努力所获得的更多的东西。(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

 ●自卑感,在成人藐视、暴力和不适当的干涉下,不断受挫的幼儿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胆雀、迟疑不决、退缩不前,经常流泪与绝望。(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

 ●.茨情.过分依赖造成。(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

●说谎﹑仿奔性反射、懒惰等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状态. (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

    幼儿一旦出现了心理变态的症状,也就失去了保护自己和保证自己处于健康状态

的敏感性,同时也会引起身体的失调。对于这种功能性的疾病,必须进行精心的治疗,才能使幼儿得到发展。(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了建议。让儿童从事一种有趣的活动:一旦他们开始从事某种智慧的活动,就不该不必要地帮助他们,或者打扰他们。如果儿童在心理方面挨饥受饿,那么温柔、严厉、药物都无济于事。如果一个人因为食物匾乏而挨饥受饿,那么我们并不会因此就称他为一个笨蛋,也不会因此就鞭挞他一顿,更不会因此而唤醒他的情感。他需要的只是一顿饭,别的什么都无济于事。人是一种有智慧的动物,因而对心理食粮的需求几乎大于对物质食粮的需求。不像动物,他必须建立自己的行为。如果让儿童沿着一条他可以组织其行为和建设其心理生活的道路前进,那么一切都会安然无恙。他的疾病将消失,他的恶梦将绝迹,他的消化功能将趋于平常,他的贪婪也将减弱,他的身体健康会得到恢复,因为他的心理趋于正常了。

我们再来说说敏感期,何为敏感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特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蒙特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采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後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籍著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
·    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老师和家长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①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著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②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③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④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⑤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於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蒙特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作为蒙氏老师,要时刻观察孩子,针对本园的孩子给予最及时的因材施教,抓住敏感期,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让孩子们都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三至四岁幼儿阅读指导方法初探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