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展小班分享阅读活动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我们80%的知识都来源于阅读。较早开始阅读的孩子,智力发展比较迅速,学前期是阅读教育的关键期,国内外有关阅读的各种理念层出不穷,有关阅读的争论也一直都未停止过。

我园小班孩子通过一年愉快分享阅读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变浓厚了,对画书细节部分的观察也变完整了,有时还能发现画面中色彩不突出或较细小的事物,大部分幼儿都能较清楚完整地说出自己对图画富有个性的理解,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分享阅读实践过程中,边学习,边反思,

尝试运用一些幼儿既感兴趣又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活动,愿与大家共享。

一、游戏法——帮助幼儿做好阅读前知识经验的准备。

以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孩子把相关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故事阅读联系起来。孩子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到他们对读本的阅读理解。作为教师,应先了解孩子目前所拥有的、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知识经验有多少,他们还需要哪些信息,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玩与读本知识点相关的游戏,帮助幼儿做好活动前知识经验的准备。

二、多元导入法——激发幼儿阅读前的兴趣点。

在阅读读本之前,我们可以根据读本的难度、类型和幼儿发展水平等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导入,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1、根据读本故事的主题,以游戏形式导入。2、巧妙地以故事名称引入。3、以故事封面、插图引入,让幼儿猜故事内容。

三、创设有趣的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四、大书阅读过程中的提问与回应策略

1、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参与讨论。2、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灵活的弹性反应。

五、通过反复阅读、绘画、表演、歌唱、游戏等多种形式,拓展孩子的阅读经验。

总之,幼儿园在进行分享阅读时,首先应该教会幼儿如何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其次,分享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早期阅读方法,特别强调尊重幼儿的需要。因此,在组织幼儿阅读时,教师要积极地通过鼓励、赞扬等方法促进幼儿进步;应以“开放性提问”、“情景表演”、“图画讨论”等多种引入方式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并以灵活多样的游戏和拓展活动鼓励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体验轻松愉快的氛围,体验和同伴分享阅读的快乐。通过有效的大书阅读和理解,孩子们会渐渐喜欢上阅读,学会阅读,逐步提高阅读的水平,过渡到会自己独立阅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学策略    分享阅读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我们80%的知识都来源于阅读。较早开始阅读的孩子,智力发展比较迅速,学前期是阅读教育的关键期,国内外有关阅读的各种理念层出不穷,有关阅读的争论也一直都未停止过。

分享阅读是一种不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游戏活动,强调的是享受阅读,孩子们可以凭借色彩、图画、声音等途径来理解事物。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学龄前孩子乐于接受的。游戏式、分享式的读书,不但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可以延伸和扩展至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健康情感的开发。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既是小读者,也是小作者;既是小画家,也是小演员,他们老师、同伴、父母一起,以书为道具,轻松游戏、亲密共读。所谓分享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不应该只是一个汲取知识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一个享受快乐、享受爱的过程。这也是分享阅读所强调的“分享”。

我园小班孩子通过一年愉快分享阅读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变浓厚了,对画书细节部分的观察也变完整了,有时还能发现画面中色彩不突出或较细小的事物,大部分幼儿都能较清楚完整地说出自己对图画富有个性的理解,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反复阅读中不知不觉地熟悉了常见的字、词和简单的句型。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了阅读书名、作者、绘画者的习惯,学会了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幼儿用完整的句式说话,还会用许多有趣的词语呢,口头表达能力明显增强。这些在孩子身上表露出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感到很欣慰,从而也发现了分享阅读给孩子们带来的种种好处:适合低龄幼儿学习,让他们学会阅读,学会说话,学会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蕴涵着较深的教育价值。我在分享阅读实践过程中,边学习,边反思,

尝试运用一些幼儿既感兴趣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活动,愿与大家共享。

一、游戏法——帮助幼儿做好阅读前知识经验的准备。

以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孩子把相关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故事阅读联系起来。孩子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到他们对读本的阅读理解。作为教师,应先了解孩子目前所拥有的、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知识经验有多少,他们还需要哪些信息,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玩与读本知识点相关的游戏,帮助幼儿做好活动前知识经验的准备。

如:读本《我的影子》是一本较好的阅读素材,读本中蕴涵着三个知识点:一是影子和人的关系,让幼儿理解人和影子相对比较“高”“矮’;二是理解我们做什么影子就做什么;三是影子怎样不见了。

在我们身边,随处都可以看到影子。白天在有阳光的日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影子;晚上,在月光和灯光下,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影子:树影、人影、车影……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子,影子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在阳光下追逐自己的影子,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影子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未必会去留意。他们是不是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影子,是否思考过影子和自己的关系呢?对于影子的形成这一科学现象,让小班孩子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和分析了读本的重难点后,我便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有机地将教材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孩子们通过玩、做、看、比较等多种方法,丰富有关影子的知识,为后面的阅读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前,我先带幼儿到阳光强烈的地方玩“影子变变变”的游戏,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同伴的影子,观察影子的颜色,同时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活动的,如:走路、跳舞、向左向右转等等;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长短,并请幼儿和自己的影子比比谁高谁矮;背着阳光比比影子的高矮;看看幼儿园里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滑滑梯、房子等);摆出不同的手势和姿势,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向光、背光的情况下,和影子赛跑,玩“踩影子”、“藏影子”的游戏。从游戏中让孩子们得出结论:阳光强烈的地方,我的影子比我高;阳光弱的地方,我的影子比我矮;背光阴凉处,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影子不见了;我们做什么,影子也在做什么等。

事实上,孩子在阅读任务中所用到的先前的知识经验,不仅仅是与主题有关的生活经验,还包括在阅读的过程中,经过老师的提示,他们所回想起来的熟悉的汉字、词汇、概念、知识和言语经验等。老师要时刻注意有意识地利用孩子已有的经验,促进当前的学习和理解。因此,一次成功的分享阅读活动中,孩子们的前期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元导入法——激发幼儿阅读前的兴趣点。

在阅读读本之前,我们可以根据读本的难度、类型和幼儿发展水平等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导入,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

1、根据读本故事的主题,以游戏形式导入。
    小班孩子好动、好模仿。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在阅读《毛毛虫去散步》前,我首先与孩子们一起玩“手指印画”的游戏,当小朋友们看见我的大拇指能变出毛毛虫、蝴蝶、小鸟的图案后,都觉得既好玩又新奇,他们都想尝试用自己的手指也来变一变。于是,孩子们几个一组,用各种颜色的颜料了变出各种可爱的动物。体验了手指印画的过程,孩子们在阅读大书时兴趣盎然,观察更仔细,思维更活跃,表达更丰富。

    2、巧妙地以故事名称引入。
    一般来说,故事的标题是一个很好的导入线索,在开始介绍一本书时,教师可以先把这个故事的名称告诉幼儿。如果故事的名称在幼儿的口语中是不熟悉的,可以让幼儿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先举一个例子,以帮助幼儿理解。例如在阅读故事《淘气的小猫》时,我们可以先问幼儿“什么是淘气?淘气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谁很淘气吗?为什么?”这样不仅加深幼儿对词语的理解,更能引起幼儿对阅读故事的兴趣。
    3、以故事封面、插图引入,让幼儿猜故事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和谈论故事的封面来引入故事,首先引导幼儿先充分观察封面。如《今天穿什么?》读本,我先出始图书的封面,问孩子:“你在图上看到了谁?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手上拿着什么?她拿着这么多衣服想做什么?你觉得这个故事可能讲了件什么事情?”然后,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孩子们此时非常想知道自己所创编的内容与故事内容是否吻合,阅读图书的兴趣就非常高涨,阅读时注意力也会特别集中。

三、创设有趣的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孩子是“活的”,教师也该是“活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减少预设的成分,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指导,使活动真的“活起来”。如《化装》(小班下)是一本“活动体验式”的图书,内容领域涉及“社会”和“语言”,图画情节是顺序性——变化性,文字难度一般,图大于文。在设计活动时,我把“阅读”和“体验”作为两条主线,使阅读中有体验,体验中有阅读,两者有机结合,巧妙渗透。整个活动共有四部分组成:以小图形式分析角色特征——化装游戏——大书导读——亲子共读。

在《化装》活动进行时,我在活动室里提供了较多素材,如图书、道具、音乐、表演区等,并创设了相适宜的环境:如张贴多张表演者的妆容图片,让幼儿观察欣赏,提供不同类型的道具、服装,让幼儿自选表演等。分享阅读强调的是“感受”与“享受”,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到有教师与孩子的碰撞,有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有孩子与孩子的交流。我将书中的主要角色前置,用一个恰当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强化角色特征,目的为下一环节的大书导读减负的同时,情境式的游戏情节,为活动增色不少,它把阅读与体验融为一体,幼儿在体验中学习。为此,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活动前,都应尽量进行相应的生活实践或探索活动,努力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或创设相应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四、大书阅读过程中的提问与回应策略

1、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参与讨论
  所谓开放性问题,指的是不能用简单的“是”或“不是”回答,也没有固定标准答案的问题。它比封闭式问题更能促进孩子进行观察和思考,更有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如果教师想要引导孩子们注意一些细节性的问题,那么,就可以提细致一些的开放性问题。在大书阅读时,我们往往都会很注意引导孩子关注图书中的主要内容,比较容易忽视一些“次要”的信息,这些“次要”的信息对于幼儿理解整个故事中的情节至关重要,如《上床睡觉》这个读本中,讲了几个动物在两棵椰子树之间吊了一个吊床,并搭了一个楼梯,小蛇、小狮子、斑马、河马、大象一个接一个上床睡觉,最后床塌了,小动物们都住进了医院。在第一页的图书中,小蛇准备上床睡觉是幼儿马上就能观察到的主要信息,而吊床上依次放的四个不同花色的枕头也是一个关键的信息,因为接下来要上床睡觉的动物身上穿的衣服的花色和枕头的花色一样。引导幼儿关注这个信息,幼儿就能猜出或通过对比观察中知道该谁上床睡觉了,在培养幼儿一一对应能力的同时,幼儿可以获得一种快乐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鼓励幼儿快乐地继续阅读下去。

因此,阅读时,我依据读本画面细节信息,不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向他们提一些更细致的问题,如“吊床上的枕头是为谁准备的?为什么?接下来是哪个小动物要上床睡觉了?”等等。另外,《上床睡觉》这个读本中动物的表情与动作也是一个关键的信息,对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也很重要,对比人物的表情不同,比如满头大汗、慌慌张张、笑眯眯的、撅着嘴、捂着嘴害怕时,都将预示着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些都为幼儿理解并合理预测大书故事情节提供了条件。

在大书阅读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发问,去和幼儿交流,而一旦问得巧,问得对,就能够和孩子产生互动,引发幼儿思考和探究。在这种开放性、启发式的问题下,孩子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而且,在这样的互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习得了阅读的技巧,发展了阅读的能力,真正发现了阅读的妙处,体会到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乐趣。

2、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灵活的弹性反应
  从分享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就幼儿的回答表现出较强的弹性和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尽量鼓励幼儿进行思考,而不是对孩子的回答迅速作出判断。因为过于果断和权威的判断会破坏幼儿进行思考的动机,或者阻碍幼儿说出哪写还处于试探阶段的答案。当问题具有很多个可能的答案时,对老师来说,对孩子们的回答做出适当的反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时候,孩子口中得到的答案,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个。例如,在《虫虫虫虫爬》这个读本中,我问孩子:“毛毛虫在这儿做什么?”有个孩子说:“毛毛虫在睡觉”,事实上,毛毛虫并不是在睡觉。这时我就把这个答案当作一个可能的答案来接受,说“毛毛虫可能是在睡觉”。然后鼓励孩子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让他继续观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说“是”或者“不是”,以及把孩子的回答判定为“好”或者“不好”。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回答看成是一种信息加以考虑,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阅读指导。有些时候,在孩子正式朗读之前,并不需要肯定孩子的回答正确与否。通过提问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可以在孩子心中制造一点点迷惑,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预测和故事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是否一致,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轻度紧张感,可以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学习阅读。

五、通过反复阅读、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拓展孩子的阅读经验。

在孩子学会独立阅读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创造一些与故事内容有关的活动来拓展阅读经验。例如:如:我教完读本《今天穿什么?》之后,觉得还有许多知识点未涉及到,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延伸活动:

1、游戏:配对。通过让幼儿认识不同季节的衣服,然后把不同季节的衣服送到画有四季不同特征的柳树图片上,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使幼儿知道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服。

2、表演游戏。准备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场合、不同职业穿的衣服实物若干,教师先分别出示各种衣服,提问:这是什么衣服?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季节、什么人物)穿的?然后,请小朋友每人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穿在身上,进行表演。如:四名幼儿分别穿上春、夏、秋、冬穿的衣服,进行自我介绍:春天天气暖和了,我穿上了薄毛衣;夏天天气炎热,我穿上了小汗衫……然后,四个小朋友齐声说:“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同样方法表演不同场合、不同天气、做不同的事情穿不同的衣服以及不同职业的人穿不同的衣服。

3、美工制作活动。幼儿通过粘贴、绘画、拓印等形式装饰了四季不同的服装,并制作了夏天的太阳帽、小拖鞋。

4、穿衣服比赛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趁机组织幼儿开展了穿衣服比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堂好课不在于活动设计多么新颖,而在于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从现场的信息反馈中,发现某些特别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的孩子,并在集体活动结束之后,立即展开拓展延伸活动,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做到这点,首先应具有一种理念、一种意识。因此,绝不能上完一个活动就了事,而应该保持一种敏锐的觉察力,有针对性地去处理好一些集体活动中无暇顾及的个性化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幼儿园在进行分享阅读时,首先应该教会幼儿如何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其次,分享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早期阅读方法,特别强调尊重幼儿的需要。因此,在组织幼儿阅读时,教师要积极地通过鼓励、赞扬等方法促进幼儿进步;应以“开放性提问”、“情景表演”、“图画讨论”等多种引入方式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并以灵活多样的游戏和拓展活动鼓励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体验轻松愉快的氛围,体验和同伴分享阅读的快乐。通过有效的大书阅读和理解,孩子们会渐渐喜欢上阅读,学会阅读,逐步提高阅读的水平,过渡到会自己独立阅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说、演结合——培养小班幼儿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小班幼儿良好阅读行为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