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开展美术欣赏的问题及对策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美术欣赏是很早就开始被关注并加以运用的美术教学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开放、多元,以欣赏世界各国大师作品为主的美术欣赏活动又在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掀起了一股热潮。许多美术欣赏活动从早期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给孩子们介绍一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临摹学习大师的一些基本绘画技法的阶段,发展到现在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参与美术欣赏,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猜测、联想作品的含义,美术欣赏成为了一种文化传递方式和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途径。

然而,美术欣赏由于其作品的内涵、表现手法、流派等因素,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又要讲究循序渐进。因此,在当前主要以主题活动为背景的幼儿园课程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美术欣赏活动如何恰当地整合到主题课程中去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深入理解“整合”的含义,要彻底更新我们的课程观。不是只有选择与主题名称相同的作品才叫整合,只要美术欣赏活动目标与主题教育重点衔接一致,欣赏的内容符合主题的内涵,活动设计紧密围绕主题的进程,活动的开展能够完善和提升主题的价值,就是“整合”。

主题背景下美术欣赏活动的产生:

1.教师根据主题内容预设

我们周围艺术表现标新立异的东西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孩子们欣赏,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作品是关键。

例:大班主题活动“惊奇一线”,各种各样的线成了孩子们探索、玩耍的好朋友,他们用线作线贴画、用线织网、通过穿彩线来打扮有洞洞的小动物等,孩子们经历了“线”的奇妙之旅,所以我们选择了德国画家的《长长的草》、瑞士克利的《害羞的野兽》、南宋梁楷的《李白行吟图》等古今中外最著名的“一笔画”开展了美术欣赏活动,通过欣赏不同的“一笔画”帮助幼儿感受“一条线”的千变万化能演伸出各种有趣的形象、有意思的事物等。“线”之奇妙跃然纸上,孩子们被这奇特的绘画方式深深吸引,各个都跃跃欲试,“惊奇一线”在幼儿的“一笔画”中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2.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

关注并追随幼儿的兴趣是生成活动的源泉,但幼儿的兴趣枝蔓很多,需通过教师灵巧、合理地修剪,才能帮助幼儿找到有价值的内容。

例:中班主题活动“哭和笑”,孩子们互相交流了自己哭与笑的经历,讲述了曾经遇过的伤心或高兴的事情,体验了不同心情带来的不同情绪。在主题进程中,当问孩子们想欣赏一幅怎样的图画时,许多孩子提出想看哭和笑的图画。于是从众多作品中筛选出来的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蒙克的《呐喊》、米罗的《哈里昆狂欢节》、漫画《父与子》等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视角解读了大师作品中蕴含的或悲伤、或恐惧或孤独或幽默的思想情感。

二.美术欣赏内容的难度安排如何体现递进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把握美术欣赏活动内在的关联性,围绕主题按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依次串联,体现递进性。

例:中斑主题活动“我的好妈妈”,主题的进程首先是了解自己的妈妈平实爱干啥?许多孩子在调查表中提到妈妈喜欢照镜子,因此这一阶段,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毕加索的《戴帽的女人》、《梦》、《照镜子的女人》等,帮助幼儿从这些单个女性为题材的作品中感受、了解人物、肖像的变形画法以及多重色彩的运用,为“给妈妈画像”积累粗浅的人物画表达经验。第二阶段孩子们畅谈了与妈妈一起做过的事情,回忆了与妈妈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此时欣赏莱顿的《缠线》可谓水到渠成。那平和的画面中母亲与孩子共同微笑着轻轻地、不紧不慢地缠着线,温馨、恬静中一点一滴地散发着母子间深深地天伦之情,幼儿欣赏起来自然情深意切。第三阶段主要是激发幼儿主动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谢,在家愿意主动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用亲昵的行为交流亲子感情。有了之前的基础,此时再来欣赏丁绍光的《母与子》、《母性》,孩子们就更能从彼此拥抱着的母与子的画面中体会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而自己则在这份关怀中茁壮成长,“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最爱宝宝,宝宝最爱妈妈”,丁绍光那疏密有致的线条、浓烈的色彩变化、人物安详的面容、深情相拥的优雅姿势唤起了孩子们最单纯而真挚的情感,激发了他们滔滔不绝表达心情与想法的欲望!

三.美术欣赏本身的系统性在主题中如何把握年龄特点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比须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选择性地挖掘美术作品的特点,而不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以致超越现阶段幼儿的认知、欣赏能力。

 例:主题活动“秋天来了”可以说是每个年龄段、每年都会涉及到的主题,那么小班、中班、大班都欣赏同一幅作品吗?当然不是。此时我们就应依据美术欣赏由简单到复杂的系统性来选择各年龄段不同的欣赏内容。小班可以欣赏米罗的《风中的树》,中班可以欣赏塞尚的《苹果和橘子》,大班可以欣赏米勒的《拾穗》。作品风格从抽象到具象,画面内容从简约到丰满。依据幼儿的年龄层次,我们挖掘这些作品不同的特点,如《风中的树》着重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中表示小树的线条是怎样的。《苹果与橘子》则更注重引导幼儿感受这些实物的摆放、数量、色彩、亮度等。《拾穗》则更多地引导幼儿感受一望无际、金色的田野、农作物丰收的景象,以及近处人物的动态。幼儿对作品的解读从线到实物再到整个画面,幼儿的欣赏切入点、语言表述情绪、拓展想象范围都有浅及深、有易到难、由少变多。

四.美术欣赏涉猎范围如何更丰富、更广阔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更深入地了解美术欣赏的本质、更多元地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美术资源,努力让自己成为美术审美过程中的分享者而非训导者。

1.美术欣赏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们欣赏平面的作品

除了平面的作品以外,生活中有许多立体的艺术作品。雕塑、雕刻、建筑亦可成为欣赏的资源。

例:“迎奥运”主题中与幼儿共同欣赏“红红的中国印”既体现了时效性、又具有中国特色。在“告别幼儿园”主题中欣赏“胜利纪念碑”,感受纪念碑造型的雄伟与庄严,了解建造纪念碑的意义,尝试在自己的幼儿园生涯即将结束之际塑造纪念小品,留下美好的记忆。在主题“地球村”的进程中欣赏世界著名而特色的建筑“古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比萨斜塔、东方明珠塔、巴特农神庙、万里长城、香港中银大厦”等,通过音像资料,帮助幼儿欣赏感受建筑中的对称美、协调美、个性美,也为幼儿运用各种结构材料搭建他们心目中的“地球村”创设良好的平台。

2.美术欣赏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欣赏外国的作品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艺术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在这浩瀚的艺术长河中汲取适合幼儿的作品,享受中国文明留下的艺术精华,也是美术欣赏的价值所在。

例:欣赏中国传统的“年画”可以为“新年到”主题更添一份浓浓的春节情怀。欣赏各种漂亮的“风筝”,在“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主题中让孩子们的心情也随“风筝”一样沐浴在春光里翩翩起舞。欣赏“中国剪纸”与“皮影戏”,让“光与影”的主题更增神秘而瑰丽的风采。欣赏“花灯”,使孩子们在“闹元宵”这一主题中更深深地体会到热闹的节日气氛。欣赏“无锡泥人”成为“我爱我的家乡”主题中的亮点,幼儿在欣赏泥人栩栩如生的造型中充分感受了家乡人民的智慧,体现了教育的本土化。

3.美术欣赏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欣赏画布、画纸上的作品。

正所谓“生活即教育”,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发现、欣赏的生活艺术。只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才会更热爱生活。

例:“热乎乎的夏天”到了,阳光灿烂,各式遮阳伞在马路上随处可见,于是欣赏“小花伞”成为孩子们热衷的游戏。在“我的身体”主题中欣赏“人体彩绘”既满足了幼儿对时尚的感受又在欣赏中领略了彩绘艺术的创意构想。“我是中国娃”主题让“多彩的唐装”、“中国结”走上了美术欣赏的舞台。“好喝的中国茶”主题中喝茶、品茶必不可少,各式茶壶成了座上宾,欣赏“宜兴紫砂茶壶”为幼儿感受中国茶文化又添一笔亮丽的色彩。

总之,不管我们是进行主题教育还是进行美术欣赏,,都是以此为手段寻求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感受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不必刻意地停留在宏观或中观层面的整合课程理论或外在形式上,只要能激活幼儿潜在的艺术灵性,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润泽他们水晶一样的心灵,促使他们体验自由表达和大胆创造的快乐,孩子们就能更潇洒自如地、更酣畅淋漓地进行美术欣赏。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慰宜  侯小燕  《幼儿美术欣赏与表现》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

2. 屠美如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3月第一版

3. 李慰宜  《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年7月第一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从“我们来做好朋友”跟踪个案谈新生入园阶段同伴资源的利用    下一篇:谈面对特殊家长的沟通艺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