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小班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班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

舟山市普陀区实验幼儿园    周泼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小班幼儿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笔者根据日常测试所掌握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确立了幼儿心理健康培养的目标,即:积极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意志特征、对现实的态度特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活动相融合,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开展辅导,家园配合。

 

关键词:幼儿  心理  健康  培养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以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健康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4岁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尤其大部分幼儿又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因此他们十分的不适应。很多孩子表现出种种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焦虑、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这些都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他们正处在心理的冲击中,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小班孩子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的心理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很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为中、大班的学习生活作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健康心理的基础。

二、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我对我们小班43名幼儿进行了测试,第一部分为教师日常行为观察,第二部分设计了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提问。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

       

、对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有较强好奇心,但观察、注意的耐心缺乏,很少会自主去探索。

2、对自己的想法感受,不愿主动向人表达。

3、做事缺乏信心,害怕失败和挫折。

4、在集体面前,比较退缩,不敢大胆表现自己。

5、遇到困难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

6、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7、十分任性,不易受教师、家长的劝导。

三、确立培养目标

1、积极的情绪特征: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能适当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2、良好的意志特征: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和毅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敢于面对。

3、对现实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敢于尝试探索新事物,与同伴友好相处,能相互合作、谦让,能正确对待自己,具有初步的判断是非能力。

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四、措施及具体做法

㈠、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相融合。

由于健康心理是多方面影响,各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同培养,而各种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一日活动中去。

1

          

、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养成、独立性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对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但也不是每个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有效的,有意义的。在选择游戏时我们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儿童需要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如体育游戏“智斗大灰狼”,小兔一家在兔妈妈的带领下,通过兔宝宝们想出的扔泥巴、设陷阱、套圈等各种办法,最终打败了大灰狼。这类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愉快,而且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合群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就比较合适。

2、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就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而不是“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就事论事,也不是对原有活动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的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如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每人带一个布娃娃,在音乐中抱着娃娃哼着歌,哄娃娃睡觉,让幼儿在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中体验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浓浓的爱,因为爱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只有让幼儿体验到别人对他的爱,才能懂得去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并从中得到快乐。

3、日常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幼儿的健康心理是可以在生活中培养的。如: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擦皮鞋、串珠子等活动;设立“社会角”,娃娃家、理发店、小剧院等,使幼儿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如一天早上徐洲翔小朋友带来了一辆遥控赛车,小朋友见了都十分羡慕,争着想玩,徐洲翔说:“不行,你们这么多人,会弄坏的。”我过去对他说:“如果小朋友都会很小心,不会把你的车弄坏,那你愿意给他们玩吗?”徐洲翔点了点头。于是,我就组织小朋友围坐下来,先让徐洲翔来演示玩法,接着就让徐洲翔给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并告诉他们玩时要保护好玩具,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这时就有小朋友不时对我说:“周老师,明天我也把玩具带来给大家一起玩。”

㈡、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谓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指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兴趣爱好,自由表现自己,人际关系亲密、安定、平等、合作、大家彼此尊重关心。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据报道幼儿很多的不健康心理都是由于不良的师生关系所引起的,如教师的过分严厉,造成幼儿性格的孤僻、胆怯;教师的偏爱,造成幼儿自卑、嫉妒等。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幼儿喜欢的教师是待人和蔼可亲、耐心、民主、公正、性格开朗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依靠幼儿。具体做法:

1、教师要对幼儿充满爱心,并让幼儿感受到那份爱与温暖。如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老师可喜欢你了”“你们都是老师的乖孩子”等此类的赞扬语。

2

          

、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如让幼儿参与各项规则的制订;参与环境的布置;共同创设活动角等。

3、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如在幼儿发生争执时,教师可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看法,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乱批评一统,或过早下结论,谁对、谁错。

4、鼓励幼儿大胆地向教师提意见或建议。教师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如有错怪了孩子或忘记了承诺,应马上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及时向幼儿道歉。这样做不仅能赢得幼儿的尊敬,而且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

㈢、开展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它包括发展性辅导和矫正性辅导两种基本方式。

1、发展性辅导

发展性辅导是一种面向全体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挖掘其潜能促进其心理发展的辅导方式。我们主要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的,就是将辅导者的要求内化为幼儿认知的活动。根据“健康心理总目标”,我制订了一学年的心理辅导内容,包括情绪情感辅导、交往辅导、自主自理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失败挫折辅导等,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实施。如第一学期的第一个阶段,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环境的不适应、与亲人的分离焦虑、对教师的不信任等种种因素,使幼儿情绪产生了障碍。因此,就把这一阶段的辅导内容定为情绪情感辅导,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解决当时幼儿所面临的情绪障碍问题。如:讲故事《上幼儿园》、《我们的新老师》、《我不哭》等来抚平幼儿心中的焦虑,使幼儿对幼儿园及教师产生安全感;情境表演“森林幼儿园”,通过情境表演所表现的内容“小动物都能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不仅让幼儿在自己的表演中体验了上幼儿园的乐趣,也为幼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竞赛游戏“开心娃娃”,通过创设“开心娃娃角”让幼儿自己记录每天来园时的情绪情感,如“开心娃娃”、“生气娃娃”、“流泪娃娃”等,并通过每周“开心娃娃”的评比,促使幼儿建立良好的情绪情感。

2、矫正性辅导

矫正性辅导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每一个幼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如每个幼儿都会生病一样,在发展的某些阶段,幼儿出现一种或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心理行为进行矫正性辅导,如对胆怯倾向型的幼儿运用行为塑造法,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幼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等。通过日常接触了解,我对本班心理问题相对较重,行为偏异较明显的4名幼儿进行了个案追踪及辅导,如施启宇小朋友,他是一个极其任性的孩子,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不管父母还是教师的劝导都一概不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此,我追踪记录了他的这一不健康心理所引发的一系列偏异行为,并实施了各种教育方法:⑴转移注意力。在一次户外游戏结束后,其他孩子在我敲小铃后都能迅速来排队,只有他一个人还在玩,喊他也没有反应,于是我说:“施启宇,我们要过独木桥回教室去了。”这时他马上跑了过来。⑵暂时回避。施启宇每次当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纠缠不休,这时我就故意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⑶在情绪上表示理解,在行为上坚持对他约束。吃饭时,施启宇一看到自己不喜欢吃的带鱼,就拒绝吃饭,这时我就告诉他,每一样菜都有自己的营养,不可以挑食。经过一学年的教育培养,现在的施启宇不仅不任性了,而且还会对别人任性的表现进行批评。

㈣、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光靠教师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只会事倍功半,也就是所谓的5+2=0。因此,我们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一是通过家访活动向家长宣传了我班课题研究的动向和内容,并让家长及时提供幼儿在家的情况;二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指导家长如何协助我们搞好课题研究工作;三是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各种幼儿心理健康有关的培养知识;四是通过“家园联系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现状,并指导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五是通过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间隙,与家长作简短交流、沟通思想,统一认识。

五、结果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了后测,仔细观察了幼儿在各项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并作了记录,统计发现:

1、幼儿心理健康的达优率从前测时的23%增长到76%,可见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比较有效的。

2、追踪的个案都有明显的进步,如施启宇小朋友,以前十分任性,现在碰到不如意事情,会向老师述说,并愿意接受教师的劝导和提意;张倩怡小朋友,以前十分退缩,不管父母如何教育,早上来园都不愿跟教师打招呼,更不用说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现在她对自己充满自信,经常对我说:“周老师,我唱歌给你听好吗?”

六、体会

1、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儿童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

2、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贴近幼儿生活实际,要涉及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具有一定的梯度,不能急功进力,必须做到循序渐进。

3、对小班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情境教育比较合适。要通过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得到教育,这样小班幼儿比较容易接受。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幼儿身边的每个人都做个有心人,点点滴滴,随时渗透,日积月累,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做个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石杭《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家庭教育导报》

4、曹文华《幼儿健康心理与人格教育的探索》

5、张建人《幼儿教育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           《山东教育(幼教版)》

 

 

 

 

 

 

 

 

 

 

 

 

 

 

 

 

 

 

 

 

 

 

 

 

 

 

 

 

 

 

 

 

 

 

 

附1:小班幼儿心理健康前后测题目

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大班幼儿线描画教学初探    下一篇:瑞吉欧教育方案对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