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浅议幼儿耐挫折能力培养的策略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现在的孩子耐挫折能力都较弱,需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本文从挫折形成的原因及对幼儿耐挫折能力的培养两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来提高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

[关键词]挫折;挫折教育;耐挫折能力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挫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不前,有的人即能轻松面对、积极克服,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个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在这一方面的经验积累和心理准备。挫折感容易发生在那些从小娇生惯养、意志软弱、独立性差、个性发展有偏差的人身上。

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看到的关于青少年挫折教育的记录片,让我感触很深:家长们把孩子送到锻炼营去接受耐挫折的锻炼和教育,因为从小没经历过挫折,所以孩子们来到训练营以后就出现了种种的表现:有哭着想回家的、有吵架的、有不会洗衣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大部分孩子能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了,但也有的孩子不能适应而当了“逃兵”。这些年来,挫折教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青少年家长们都已认识到了,但长期以来,和幼儿家长的交谈中我们总能听到“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这样的声音,有些幼教界及幼儿家长也都认为:幼儿只能接受快乐教育,挫折只能使幼儿紧张、焦虑。可见,在幼儿期培养耐挫折能力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同样的挫折可以使幼儿产生消极的情绪、心理障碍,也可以使我们增强适应能力、磨练意志,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关键在于幼儿对挫折的理解和认识。这主要取决于成人的教育和影响。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挫折是真正不可避免的,一个人没受过任何挫折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遇到一点点小事也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和行动反应,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这万面的锻炼。让孩于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孩于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在耐挫折能力的培养中,能使幼儿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培养应付困难响勇气。

一、挫折形成的原因

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不断落实,现在的家庭中孩子都很少,父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们身上,他们处于家庭的中心位置,因而他们往往享有优裕的条件,父母过度的保护形成了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限制了他们活动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妨碍他们的身心发展,使之受到严重的束缚。刚来园时许多孩子不会拿调羹吃饭、不会剥橘子、不会穿衣穿鞋……又因他们没有与兄弟姐妹生活经验,容易形成情感上的自我中心,不善于体会其他幼儿的思想情感。刚入园时,我们发现吵架、打闹的事常有发生,有的孩子一不顺心就打人、咬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缺乏独立应变能力,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善于进行正常的交往。这些情况除了家庭因素外,还有自身缺陷、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

二、耐挫折能力的培养

挫折教育、耐挫折能力的培养,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 思想在前,具有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当人遇到挫折时,往往产生一种紧张情绪,并可能因此自暴白弃,产出不良行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50年代提出ABC理论。 该理论强调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情绪恶化,并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对挫折的认知,即人对挫折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和理解。因而,形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是提高孩子挫折承受力的关键。幼儿思维的发展依赖于感知的形象,幼儿通过亲自感受和体验挫折能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而对于挫折的理解,需要成人的启发,伴随着反复体验使他们逐步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果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受挫者便能较为冷静、理智。幼儿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具体的、直观的、身边的事情容易引发兴趣,触发联想。挫折教育只对幼儿进行空对空地讲道理、列条条,很难收到实效,必须遵循“从挫折中耐挫折”的甚本原则,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例如,当幼儿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幼儿的抗挫能力,是随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丰富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要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才能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日常生活中,注意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生活知识,如:当你一个人在家,遇到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和妈妈逛公园,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上街迷路了怎么办?小朋友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下雨忘了带雨伞怎么办?沙子眯了眼怎样处理?”等等,使孩子对挫折做充分的心理准备,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幼儿懂得了一些生活常识,遇事就不会惊慌失措,并能学会独立处理偶发事件。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耐力就会渐次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将胜利、失败都作为零的起点。

(二)多多锻炼,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许多家长往往在生活、学习上过多的照颐孩子,样样事情包办代替,到上小学了,还替孩于穿农,拿书包,并往返接送……其实,这样只能培养孩于胆小、懦弱、懒惰的性格,事事依赖大人。认为父母为他们干这些是完全应该的,不知道生活、学习自理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这些简单生活小事,只要稍加训练是完全可以学会的,即便受到挫忻,只要鼓励孩子在挫折中学习,是很快可以学会并适应的,从小培养孩子逐步学会自理、自强,自己的事自己干,学会自己照顺自己。从刷牙、洗脸、穿衣、洗手帕等小事做起,慢慢进步到帮助大人拿东西、扫地、饭后抹桌子、拾东西、洗碗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孩于爱劳动的习惯,也是训练他们为家尽职、为他人服务的基本责任感。如果能这样持之以恒,对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的独立工作能力、挫折承受力都有好处。

 (三)结合实际,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挫折。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核子成长的每一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于独立面对困难。比如说,“孩子走路时没有看清就撞在了椅子角上,我们打椅子”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觉得撞头是椅子的把错,而不是自己的错,归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孩子生病吃药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药很甜,事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无法面对同样的现实。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们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对的策略。比如“走路眼睛看清楚,才不会撞到椅子”,“药是有点苫,但吃了药,病才会好”等等。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机会很多,比如小班孩子有的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则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自理能力。在让孩子面对现实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现实中的不如意。当然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也要注意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不能太强,否则,过度的挫折会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四)利用榜样,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往往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他们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因此,家长、老师应通过讲故事、指导看电影、电视等途径为幼儿树立榜样。如张海迪、桑兰等人残志不残的事迹;又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的来到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厂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们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挫折,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五十九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者”。用榜样的乐观态度、竖强意志和自折不挠的精神来盛染幼儿,培养他们克服挫折的意志。幼儿园中的小朋友爱看动画片,我们可以用其中的英勇形象来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如少儿频道热播的“小鲤鱼历险记”中的小鲤鱼,当它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去解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榜样,帮助孩子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在榜样引导中,许多大人也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以身作则,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受不得挫折,生怕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孩子一咳嗽,就急着看病挂盐水;孩子碰到一点困难,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家长的焦虑情绪扣消极的言行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孩子,久而久之弄得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点小毛病,就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一点郁不能忍受;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觉得很委屈,这是家长自身的言行暗示的结果,而那些在父母的唉声叹气中长大的孩于就更容易习得面对挫折时的消极态度。当遇到挫折时便悲观丧气,消极逃避。所以成人也--定要注意以身作则、榜样的示范作用。

(五)利用环境,鼓励幼儿投身社会中加强磨练。

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伟人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响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应在利用自然环境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鼓励幼儿投身到社会中加强磨练。首先要鼓励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具备输得起的思想,建立正常人际关系,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要执拗和任性,与小朋友友好处、互相谦让、分享玩具、不怕吃苦等。为了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克服羞怯心理,家长应在家中来客人时,主动介绍孩子与客人认识,也可以让孩子自我介绍。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应让其帮助招待客人。节假日,家长应多带孩子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并且锻炼孩子自己去买门票等。当发现别的小朋友遇到闲难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去帮助他人,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此外,还要鼓励孩子投身到社会中加强磨练。如日本经常有意识地为中小学生设置障碍,或组织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生活一段时间,让他们在这些活动和生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磨练意志,锻炼独立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美国的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特意让孩干去擦皮鞋、打工挣钱。连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在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度里尤其应强调艰苦磨练,让孩于承受适度的挫折,可以使孩子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磨练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占人云:“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在经受了磨练之后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孩子上学时,家长可让孩子自己去学校,家中的活让孩子也分担,碰到困难自己先动脑解决问题等;学校也可组织科学合理的诸如远足、郊游、等活动,以提高孩子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各种准备。

总之,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挫折也未必总是坏的。虽然挫所对人的影响很大,但它的影响可以人为地加以调节。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挫折耐受力,才能抑制挫折带给幼儿的消极影响,并使之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正如歌中所唱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最终孩子拥有强劲的翅膀,能在人生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李海洲, 边和平. 挫折教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王晓燕, 李红. 挫折教育, 重在生活的每一天. 幼儿儿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教育报刊社, 2001年10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纲要 新策略 幼儿园数学教育微探    下一篇:浅谈幼儿数学教学与游戏的融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