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从孩子看家庭教育——几个特殊案例的反思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从孩子看家庭教育——几个特殊案例的反思

案例一:漠视型家庭

一天,级长问我:“老师,你们班是不是有个叫钟××的学生呀?刚才她家长打电话过来,说你对她的孩子有偏见,老是针对她的孩子。”当时,我心里又气又急,气的是家长不明事理,急的是该怎么解决问题呢?这几天,钟××的确表现不佳,比如不带校卡、留长发、穿过长的衣服、与男生疯打、带手机进宿舍等等。这些现象她一直都有,只是最近出现的频率较高,自然我批评的次数也就多了。难道她是故意的?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冷静思考后,我决定马上再找她谈一次。为了减轻她的心理负担,我还专门叫上了她的宿舍长李××。那天她伤心地哭了,并对我说了一句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话:“我在东华生活了六年,但是父母从来没有问过我愿不愿意。”钟××是小学三年级就来东华上学的,父亲常不在家,母亲寡言少语,父母与之沟通很少,并且一直以为她在学校里生活得很好。虽然她平时就是个不太遵守纪律的女孩,缺乏责任心,做事马虎,曾多次为宿舍、班级扣分,以致舍友们对她意见很大,要求我将她分到其它宿舍。因而,我也就没有太在意她的频频违纪。现在,我终于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做了:进入初二后,课程增加,时间紧张,学习上要求不高的她不适应现在的学习生活了,身心疲惫,可又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她想转学,但胆小怕事,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于是,她想通过故意违纪,以期待老师、父母的关注,让老师认为她是“坏”学生,让父母认为老师不明事理,进而达到转学的目的。她的眼泪已经告诉了我她是多么的无助。当天下午我就约了她的父母过来,先让几个科老师谈了一下钟××的情况,消除他们对老师的误会,然后我再把孩子的心里话以及自己的看法说给他们听。其实,让她不开心的原因还有一个:她的哥哥在东华高中上高三,性情倔强,与其父亲关系很差,总是见面就吵架。本身一家人就很难聚在一起,却常常不欢而散。能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出去吃顿饭,便成了她最大的心愿。可是,这些话、这些想法,她都不敢告诉父母。是的,一个性格内向、忧郁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所以他们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压抑中,而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也往往忽略了他们的感受,以为做什么事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有时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孩子不愿与自己交谈或是嫌自己罗嗦。那么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呢?我认为还是我们不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不明白他们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不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们的想法。要知道沟通始终都是维系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沟通的内容很多,不是就只有学习这一个话题。

案例二:民主型家庭

方××是一个非常有灵性的女孩,进校时曾是班级的前十,可现在是一落千丈。难道是她不喜欢学习吗?也不是,只是她很贪玩,而且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善于约束自己。尤其是进入初二后,她的表现更差:上课讲话、传纸条,与男生交往过密,屡次带手机、言情小说、MP3、游戏机进宿舍,值日不认真、偷懒,光本学期她就为班级扣分达五分以上,还被停宿两周。更离谱的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她竟然带我们班男生进女厕所看热闹。看着她那副满不在乎、不知羞耻的样子,我就气愤。其实,与其父母交谈的次数也挺多的:她是家中最小,家里所有人都让着她;从小到大,她的玩伴多为男孩,性格、习惯也比较接近男孩;父母对她的要求不高,通常以尊重她的意见为主。按其父母的说法,就是一种民主型教育。然而,也正是这种过度的民主导致了她的任性、蛮横,不懂得谦让。虽然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有民主的父母,但他们毕竟是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我们还是不能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另外,做父母的也不能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太过自信,这样很难与老师达成共识,贻误了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时机。方××的父母就是这样的,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总能找到理由替孩子辩解。比如说,方××的母亲认为自己很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于是我指着方××的校服说:“这是她所有校服里最干净的一件。”……其实,过分的民主最终也会演变成了一种袒护、一种溺爱。

案例三:冷淡型家庭

张××是这学期才到我们班的复读生,从见他的第一面,我就已经感觉到了他的与众不同:他常不吃午饭,说是为了省钱,并且回宿舍就躺在床上;每天晚修后都去小卖部买零食,然后回宿舍坐在床上吃到熄灯;宿舍里大家都在说说笑笑,可他却无动于衷,似乎这个宿舍里只有他一人;课间时,他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书,后来竟偷着看网络科幻、鬼怪小说,在两周内,我就没收了十三本;接着他又改用MP4和电子词典看,真是让人防不胜防。的确,他性情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常独来独往,据说他也是因自闭症休学的。可是我就不明白,他买这么多书,难道做父母的就一点不知道吗?从开学到现在,我只见过他母亲,而且是个大忙人,每次上学、放学都是司机接送。在《老师,我想对你说》中,他写道:你们总是叫我努力,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努力。有人说是为了自己,但我从来没有为了自己而努力。我以前只是为了家人而努力,我觉得为了自己而努力是没必要的,因为我放弃了自己。但我现在已不会了,因为我发现无论我多么努力,他们也不会理解我。他们只注意到表面,但我的内心却没人理会,所以我又放弃了家人。那么,我到底是应该为了什么而努力呢?由此可见,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冷淡。对于这样一个孩子,难道父母就不应该把他放在自己的身边吗?难道他就不应该比别人需要更多的关爱吗?难道他的父母就不应该比别人更有责任照顾他吗?毕竟他是一个“病人”呀。

                 案例四:溺爱型家庭

仇××曾是我们班的“大姐大”,一副“流氓”气息,但深受同学们崇拜。原因有二:(1)男生崇拜她是体育健将,尤其是篮球打得棒;(2)女生崇拜她的“见义勇为”。她很聪明,但最讨厌学习,并且懒惰、基础差,几科成绩合起来才一百多分。可是,父母并不在乎这些,而且总是支持她带违禁品到学校,比如说手机、大量的饮料等,根本不支持老师的教育工作,可以说是溺爱到家了。听仇××的表妹说,她妈妈在家里就是从不听人劝的,亲戚、朋友都认为她太惯孩子,可她却依然我行我素,而且还把对老师不尊重的这种意识潜移默化地教给了仇××。在当今社会里,虽然家庭溺爱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一生一世。在现今少孩子的家庭中,没有哪个父母不疼爱孩子的,但把握“度”很重要,也很难。可是再难,我们也要坚持原则,也要学会忍痛割爱。

   

案例五:严厉型家庭

黄×的父亲没读过什么书,今天的成就是他倾注半身的心血打拼出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把自己的遗憾放到了对孩子们的期望中。在家里,他是权威,孩子的一切都由他决定。从黄×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是因自己缺少文化而希望我能多读书,所以要求严格,目标高,以致于自己恐惧考试,缺乏自信。黄×现在就是这样,压抑越久,逆反心态就越强。难道是黄×的父亲错了吗?不,他的出发点是对的,想法也是好的,只是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对未来的思考是肤浅的,是简单的。有时候,经验虽然是现成的,但他们不一定会接受、能明白。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所以,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做家长的可以为孩子规划未来的美好蓝图,但绝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有时,明知他们是错的,但还是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孩子有过几次失败的经验之后,他们自然就会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了。以后,即使你不给他们建议,他们也会主动征求你们的意见了。自然而然,做父母的不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吗?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案,别人现成的教育模式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所以,无论是做父母的、还是做老师的,都应当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学生有更深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出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否则一切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适得其反,让我们陷入迷茫中。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选拔培养好班干部,发挥“火车头”的作用    下一篇:抓在关键处 落在实效中——谈学校班级建设改革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