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行进中,课改的困境与抉择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国当前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声音说,课程改革目前正面临着种种困惑,甚至有举步维艰的感觉。其实,作为基础教育的我们,在理想与现实、激情与困惑的博弈中,我们也能隐隐触摸到课改途中的步履、行进中的艰难。虽然我们无力改变现实,但我们却坚决不会满足现状。

新课改实践已取得巨大的成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漠视之,将关系我们中华民族的百年工程功亏一篑。

别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当代思想家查尔顿曾说:“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一样被理论充斥。”信手翻阅报刊杂志,铺天盖地的新名词跃然纸上,且有层出不穷之势。一会是“自主、合作、探究”,一会又是“建构、生成、后现代主义”等。专家乐此不疲地炒来炒去,一线教师沉没其中,云里雾里,连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教育研究跟着经验走,跟着专家转,久而久之,人们的思维能力便萎缩、僵化,直至屈从于别人的世界里搞研究、讨生活。这种严重的后果便是心甘情愿地成为别人思维的奴隶,别人的话语左右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视野和判断,最终导致我们精神气质的消亡、丢失自己的个性。这种教育理论思维的缺失,一线教师话语的失塞,对于新时期我们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不利,也促使我们的课改难以成熟。

拿最近教育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公开课为佐证,大谈特谈公开课的功利色彩,将公开课视为“表演、作秀、造假“的嫌疑。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这种人为思想的偏颇不能否定他的积极的一面,公开课其实应该是常态的研究课,公开课对于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有着无法比拟的意义。它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传递了崭新的课程理念,唤醒了强烈的成长意识。公开课给了我们思想的启迪,给了我们教育的激情,给了我们成长的快乐。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它,更没有理由指责它。尽管公开课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遗憾,可我们更应该感谢它,因为是它磨练了我们的慧眼,是它唤醒了我们的批判精神。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公开课,评价公开课,参与公开课。这样,公开课会在新课程的征途中、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潇洒。

而另一方面不容忽视是:现在我们的课程改革受“尊奉”西方”思想的影响,缺乏中国特色,缺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归宿,外来话语方式风靡无阻,甚至逐渐内化为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一种习惯。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忧虑,被专家看好而移植过来的“新理念”能在本土开花、结果吗?但愿我们在种别人的地的同时别荒了自己的园,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我们宁可放慢脚步,但坚决不能停下脚步

在课改浪潮席卷神州大地时,有关新课程的话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先是有专家以“轻视知识”为由批判新课程,然后又有两院院士炮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极力呼吁废止现行数学课程标准,前不久又有媒体以“专家叫好,教师叫苦、学生喊冤”为题对课改中的一些问题造势渲染……种种迹象似乎表明,我们的课改以进入了“高原期”。

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课改好像是一个挺进的旅程,而不是仅仅是挂在墙上的蓝图。面对课改中的争论、不通的声音,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不同的声音并不意味否定,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遇到来之旧体制、旧观念的遏制,是必然遇到的问题,不可避免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决不能否定新课程,因噎废食是不足取的。课程改革,我们宁可放慢脚步,但坚决不能停下脚步。

从思想到文化有多远,课改就得走多远

一个民族要力根于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在我们身边不乏存在一些“匠气”十足的教师,自恃依靠执教小学的功底绰绰有余,一只粉笔、一本教科书驰骋讲台。这些先生写得最多得便是粉笔字,读得最熟悉得便是教科书,误把赞可夫当成足球名将也不足为奇。现在在一些学校,不读书、无书可读成为一种怪现象,这是学校文化缺失的表现,这是制约我们课程改革的瓶颈,从思想到文化有多远,课改就得走多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全面发展及丰富的精神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爱读书和冷漠地对待书,这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相反,学校里许多东西都可以缺失,许多方面可能是简陋的,但有了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课改的成败取决于人的因素。人的境界,行为研究的能力,决定了他的视野,当人们学习的能力愈强,那么活动延伸的半径就越长,完善自己的能动性就越大。在课改的旅途上,谁要是停止了学习,那么离他淘汰之日也就不远了。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新课程的成功。教师面临最为紧迫的任务无疑是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增强课程意识,提升教学能力。新课程勾勒了一个全新的课程文化图景,挑战着人们长期形成的深信不疑的教育价值观和信念,迫使人们改变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这实质上意味着要改变与学校文化相关的态度、规范、信念和价值观,意味着学校文化的变革。没有学校文化的变革,新课程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共同的期待:让新课程走得更好

新课程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离目标的达成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新课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特别是专业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当教育领域乃至于整个社会为新课程的推进作出巨大努力时,当我们努力走好新课程实施的每一步时,这一美好的未来就将水到渠成。因此,我们期待,课程改革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特别是政府决策者、学校、教师和专业研究者,能为课程改革做好自己应做和能做的每一件事。

   

教育是最应该富有正义感和最应该有良知的事业。假如教育失却理想,我们还能有什么?假如没有了对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斗争,我们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不过是在制造一个偏狭的社会,复制一堆偏狭的人而已。

现实的脚步虽然沉重,却是在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辟出路来。   

     课改是通向未来的路,而不是回家的路。后退是没有出路的,因为,过去为你赢得成功得方程式,将给你的明天带来失败。

只愿改革者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沉淀。“旁观”者少一些功利评价,多一些清醒的批判,更多一些宽容和有效的建设。对于参与改革者,我们希望多一份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多一点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与良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案:追求听、说、读、写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实践与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