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班主任的工作当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同学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1: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在上课时坐在座位上没精打采地听课,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业不会做又不敢问别人。下课的时候,不敢与别人一起玩,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还被一些同学嘲笑,有时甚至被个别同学殴打。有一次,一位学习好的学生杨××不小心把女同学王××作业本碰着了掉在地上,反而被男杨××同学拳打脚踢,其他的同学不但不劝架,反而在那里观看、发笑。上课了,这位女生也不敢老师报告,伏在桌子上痛哭。

案例2:个别顽皮的学生公然违反学校纪律,老师迟到教室上课的时候,就大吵大闹,班干部也不管,甚至“同流合污”,走过位讲话。有的同学在恶作剧,扮演“孙悟空”,惹得全班不得安宁,当老师到教室的时候,有的人就恶人先告状,一个男生说:“某某同学打我”,另一个男生也反过来对我说:“是某某同学先打我”。互相扯皮,令老师十分难解决,只有用高压手段,教室才平静下来。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出班上学生中存在着孤独、怕羞、自私、冷漠、叛逆,缺乏一种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积极向上的不良心理等。如果让这些不良行为和心理继续发展下去,不但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我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

根据上面两个案例,要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首先教师必须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以长者自居的思想转变为与学生相处的新型平等师生关系,以心理素质和健全自身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吸引作用,可以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可以使学生乐意和老师接近,愿意老师交流思想,为学生搭建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把教师当作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就会开怀畅谈,与教师推心置腹地谈自己心事。

例如,我发现有位李××同学近来心事重重,精神恍惚,不愿与同学来往。我发现后,有意接近他,与他交朋友,在生活上帮助他,在学习上经常教他完成作业,每次都鼓励“你能行的”。在单元测验中有意提高他的分数,他尝到了成功的希望,认为老师是个可靠的朋友,消除了心中的顾虑。有一次,他主动接近我,把自己的心事告诉我:“我爸爸因为赌钱输了,被人经常到家来追债,这些人很凶恶,我爸爸没有钱还,就把我爸爸打了一顿,我看见这情景,很害怕。我妈妈把平时积攒的钱替他还赌债后,爸爸死心不改又去赌钱,经常不干活,常常三更半夜才回家,有时输了,拿我当出气筒,骂我妈妈。”边说边流着泪,我一边安慰他,鼓励他,教育他不要害怕,勇于面对现实,在困难面前要鼓起勇气,不要因为爸爸的事影响自己的学习。另一边让他相信老师有办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事后,我进行家访,与他俩商量,一方面建议他爸爸为了儿女的前途,为了儿女健康成长,不要再赌博了。另一方面建议他自己暂到外婆家住一段时间,结果他俩同意这个建议。由于他摆脱了这一阴影,在班上,我有意举行一些班级活动让他积极参加,还鼓励一些热心的同学与他交朋友、一起玩,加上其爸爸也戒赌了,从此,他逐渐改变以前那种孤独、胆怯的心理,成为一个性格开朗、努力学习的好学生。

(二)在游戏活动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上面两个案例中,学生存在不良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对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中介,使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各种游戏折射出来,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游戏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合群性,改善人际交往状况,培养他们竞争与合作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改变班上同学的不良心理,我将心理教育寓于游戏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利用班上的活动课举行一次拔河比赛,我有意挑选一些性格孤僻、不合群、自私的同学组合成A组,另一组是由班长自己挑选合得来的同学作为B组,队员相等,能力相当。结果在第一次比赛中,B组的同学不用吹灰之力就轻易取得胜利。这时我抓住机会,暂停比赛,让各小组检查胜利和失败的原因,调整战术,再比赛。B小组组长说:“我们小组的组员个个身强力壮,精神饱满,在我带领下,大家团结一致,共同用力,最后取得胜利。”而A小组组长在检查失败的原因时说:“按人的能力,我小组应该赢,但在比赛中,有些同学平时都不接触、不来往,一时组合起来,大家很陌生,不一致出力,缺乏一种凝聚力,缺少合作精神。”于是,我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使大家认识到:顽强的意志、共同合作、团结一致是战胜困难的主要条件。我又组织第二轮比赛,由于A组的同学调整心理,同心协力,所以这次比赛取得了胜利,他们高兴地笑了。第三轮比赛又紧张有序地进行,几分钟过去了,大家都不分上下,红绳在中间移动,但时间到了,裁判员只好宣布“这次拔河比赛一比一打和”。这时,B组的同学也向A组的同学祝贺,两组的同学互相拥抱,互相勉励,一片热闹的场面。

同学们带着激情回到教室,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小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同学们认识到:要使一个班集体充满生机、取得胜利,首先取决于每一个成员,只要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健康心理,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

(三)营造良好班级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

由上面的两个案例当中,看出班中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缺乏一种集体的和睦感、各自为私。为此,我从班中的人际关系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

(1)创建良好教室环境,陶冶学生心情。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尤其是对个性心理的充分发展,大有稗益。

例如在开学时,我把教室布置得美观而大方、朴素而合适。在教室前面写着“健美、勤奋、乐学、尊师”八个大字,上方挂着一面五星红旗。后面黑板围绕学习、心理健康等内容,每月出版一期黑板报。地板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台凳摆得整整齐齐,教室左右两边有两个铝合窗,旁边贴着伟人的像,为学生学习和陶冶性情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课间开展“同桌互相帮助”的活动。

   

(2)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和睦共处的人文环境。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学生的行为规范、知识的增长、审美情趣的提高,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例如我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了“性格气质的自我完善”的专题讲座,从心理学的角度向学生剖析各种性格气质的特征,让学生知道任何一种性格气质都不是尽善尽美,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优良的心理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完善的道理,并要求学生对照各种性格、气质的心理特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进而引导学生以诸葛亮、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为楷模,不断完善自我,自觉地培养热情、开朗、宽容、乐观豁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使自己成为倍受欢迎的人。在班上开展“先进结对子”、“先进组帮助落后组”活动。如:第一组帮助第三小组,在小组的带领下,他们经常组织组员与该组开展有益的活动,利用双休日到镇文化广场参观书画展,利用课后时间互相帮助打扫卫生,利用课间大家交流学习心得等,由于组与组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出现了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崭新局面。通过这些活动,全班同学结成一种凝聚力,形成了一种亲切、合作、互助、温馨、充满友爱、积极进取的班集体.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用精神关怀呵护关怀精神——谈新理念下的班主任角色转换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新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