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堂教育探讨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堂教育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因此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受到前有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留守儿童”的问题早已成为教育界广泛探讨的课题,我这里只是就其课堂教育谈一点浅见,以抛砖引玉。

作为一名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比起其他孩子,他们主要存在学习差,性格偏激,缺乏亲情、心理障碍等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虽然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课堂教育所能够全部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课堂这样一个重要的沟通环境,给“留守儿童”多一些关心,尽量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

“留守儿童”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分析其原因是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更多的是想通过自身的劳动尽快摆脱家庭的经济困境,并没有太多地想到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孩子的临时监护人毕竟代替不了父母,他们平日里也就是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对于孩子的学习要么是不管不问,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的教育充其量就是让其完成作业。而孩子年纪小,自觉性一般来说并不强,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成绩较差。我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其适当照顾,对他们采取"四优"措施:优先提问,通过让他们多回答问题,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优先板演,使他们得到多练的机会;优先批改,优先辅导,使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达到当堂学习,当堂消化的目的,避免把问题积累起来,力争新课不“欠账”。每节课都注意掌握他们学习的情况,及时辅导,并鼓励他们不懂要敢问。值得注意的是,当“留守儿童”学习出现问题时, 教师要严而不凶,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严格要求;必须针对其缺点错误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严格与尊重相结合,激起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其成为一种积极的鼓舞力量,让课堂、学校成为一个能吸引孩子的地方。而用变相体罚方法来整治学生是决不可取的,即使你有恨铁不成钢之心,学生也不会有丝毫感激之情,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亲密沟通的父母,无法正常宣泄心中的敌对情绪,其结果是学生只会以逆反心理相报,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留守儿童”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性格孤僻,沉默冷漠,抑郁寡合,不懂也不主动请教。因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孩子的祖父母或是其他亲戚,他们对于孩子的生活,不是过于溺爱,就是放任自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答疑,因此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据调查显示,在外打工的孩子的父母有一半以上不能经常与孩子电话联系,他们比别的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三缺其一,而学校教育最为关键的就是课堂教育,因此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于“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呵护,给他们创造得到肯定的机会,及时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应以表扬为主,在课堂上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以激起他们希望与进取的火花。要以批评为辅,最好在私下进行。在批评时应慎重,做到适时、适度、适时,应在孩子心态平和的情况下进行。教师要利用其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和期望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他们感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温暖,从而热爱学习和学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用“爱”创造奇迹(班主任话细节征文)    下一篇:把好初中最后一把关——谈谈毕业班工作管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