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准确把握学情 实现有效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锦园小学   叶佩芬

  【摘要】 当前,如何优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研讨的重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学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它的理论根基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把握学情的角度来实现有效教学。本文将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把握学情重要性的描述,结合如何把握学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学情,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把握学情   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曾出现了许多花里胡哨的教学现象,但最终都要回归到教学效率问题的探讨上。那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要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领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最关键的,所有目标的达成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情,进行学情分析,从而把握学情,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学情的准确把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学生和教材间有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教师的职责就是衔接、引导,寻找结合点,让学生借助教学资源主动获得发展。教师要始终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为使课堂教学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就须先把握学生的学情。那么,什么是学情呢?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要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性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为特定教育对象确定恰当的目标,使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明确的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效益。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我们进行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也是我们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开展的落脚点,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学情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二、潜心观察,关注生成,准确把握学生学情

  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标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潜心观察,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从而迅速作出科学的诊断,达到准确把握学情,开展有效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学情,笔者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

  (一)课前,座谈观察,了解期待

  不同学段和年龄段的学生所具备的母语水平、知识能力、生活视野、学习习惯、对特定单元主题的兴趣和理解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这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问题的理解及对学习的期待也都是不同的。教学者在教学前可通过观察、座谈等方法,掌握学生的这些状况,使自己能灵活驾驭课堂创生更多的生动,让教学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如小学生在学龄前已经在口头表达和语言运用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甚至通过电视等媒体,部分小学生已经认识一些汉字。在这样的情况下,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并非“零起点”。通过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小学生识字量和语文能力更是飞速发展。小学生除了渴望识字和独立阅读外,更希望语文课情趣盎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母语水平进行调查,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期望和需要,加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又如: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内容都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不同的单元主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这些方面有明确了解,及时地激发或提高他们的兴趣,将十分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二)课中,关注动态,重视生成

  对于学情的把握同样还需要教师及时的关注课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时的有个性化的碰撞交流和体验,蕴涵在对话中的课程资源、信息资源、人文资源、情感资源等智慧的火花就会不时的显现,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善于倾听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学习主客体互动交流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有创见的问题、想法等动态变化的学习情况,重组信息资源,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并引领学生进入更深的探索、交流,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让课堂成为一个资源不断生成和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后,检验交流,注重反馈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与终结,相反还应通过及时检查、观察、交流等方法来反馈课堂教学的成效,了解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感态度的流露、能力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学情,为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提供信息,从而使整个教学的开展显得有序、有度、有效。

  当然,学生的学情是动态的,多样的,有着很大的情境性,可变性,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然后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情调到较好或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性,更好地发展每一个学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针对学情,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有效的教学,要针对学情,制定科学的目标,在课堂中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及时运用教学评价,设计安排作业等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

  (一)把握学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是“教学目标我制定,学生跟着教师走”。能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从课程标准、教材出发,又针对学情,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简明、具体。体现出在教学中让学生唱主角,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放飞心灵,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例如:在上《秋天的雨》一课时,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为:1、会认“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选择文中秋天的一处景色,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不难看出,前面三点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目标,而第四点是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达到的。这样充分把握学情,考虑不同学生实际制定的教学目标,有利于老师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把握学情,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环节,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环节、手段等方面真正做到删繁就简,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而呈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会既有面向全体的总要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区别要求。既有集体活动,又有个体的感悟。对低层次的学生着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高层次的学生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使各层面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能一直处在积极探索新知的激情中,他们会为不同层次的知识思索、讨论、归纳、获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使整个课堂教学能做到简约而丰满,高效而有序的进行。

  例如:在上《给予树》一课时,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类:《给予树》这篇课文有几段? 课文中都有谁?文中有哪些词句是你喜欢的?说说喜欢的原因等……这些问题可以提问学困生,只要他们能认真读文就一定能回答,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类: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意思。这一类问题属于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理解内容,是不会难住中等生的。在中等生回答时,穿插优等生和学困生的补充,这样相互帮扶启示,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在运转。第三类: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金吉娅的看法。这一类问题属于文章发散拓展思维类的拔高题,可让优等生挑头回答。在优等生回答时,同样穿插中等生与学困生的补充回答,再次把优、中、学困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起课来事半功倍。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在不同层次知识点的认知上,自己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当然,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不是一成不变,亦步亦趋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往往会有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呈现新的状态。对此,教师必须察颜观色、用心倾听,去触摸他的思维、思想和情感、态度,把握这动态中的学情,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生成的有效的信息,选择、提炼那些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深入文本,挖掘内涵,加强文本与生活现实联系拓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这些信息资源来自学生,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空前的高涨,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王国,形成和谐共振的心理磁场。这样的语文课堂会充满生命的气息,真正的大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使教学之“水”波澜四起,使教学之“云”绚丽壮阔。

  (三)把握学情,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

  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教学评价基础上展开的。英国评价专家布莱克及其同事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向学生提供准确的,描述性的反馈结果,并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又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将阶段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精彩朗读后,教师及时进行评价,“读得真不错”、“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啊、老师都被你感动了”,这些生动丰富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与学生的学情联系起来,就如同一把把激情四射的火把,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热情,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当然,在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有针对性,学生回答不是很好时,不能加以一概的肯定,大加表扬,否则会养成学生浅尝辄止的学习行为,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教师在讽刺他,效果将适得其反。

  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关注个体差异,做好平时的资料记录,建立评价机制,评定等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等级,选择不同的评价类型。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水平自主选择基础知识的笔试或选择部分发散思维题型、拔高能力题型的口试,甚至可以免笔试或只进行口试来得智力或能力等级。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有可观的成绩分值,起到考评作用,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可谓一举多得。评价等级由平时表现加考试成绩的做法,设计新颖、有坡度,使不同的学生各取所需,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当然,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有时是老师评价,有时是家长评价,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将学生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结合,使评价显得客观、合理、准确、公正,真正达到激励的作用。同时也能调整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四)把握学情,安排弹性的作业练习

  作业是学生预习、听课和练习、系统小结等学习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巩固所学知识和保持学习进步的关键一步。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缺乏个性和创造力,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自主性。其实,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应做到根据学情,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潜能水平,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弹性适度地布置作业。

  例如:在上完《秦兵马俑》后,我开始布置作业:生字词抄两遍,课文读三遍。学生中突然冒出一声:唉,又是抄生字词!我扫视一眼教室,四十几双眼睛由刚才学习时的兴奋变得暗淡、无奈。怎样让学生做作业时也保持上课的激情呢?我转念一想:何不让学生自己做主,做自己喜欢的作业呢?于是,我说:“要不,今晚的作业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做主,已经会的可以不做,做一些自己掌握不够牢固的作业吧!”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用迟疑的眼神看着我,我正色道:“是的,如果这种方法可行,以后的作业我会常让你们自己做主,好吗?”“好!”“谢谢老师!”“太棒了!”第二天早上,作业本收上来了,一本不差。打开作业本,里面的内容真是应有尽有,有抄生字词的、有摘好词句的、有画军阵图的、有搜集补充资料的……瞧!李佳琳还做了一张手抄报,里面有字词乐园,句子城堡,还有读后感呢!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就连平时懒做作业的朱泽宇也抄了一遍生字词。真是让我太意外了!

  由此可见,教师在作业的设计时把握了学情,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从兴趣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情感上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意志上培养学生创新的内驱力,运用趣味性、质疑性、想象性等各种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馈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只有真正顾及了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活动的多面性,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能力,从而达到教学有效化。当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不断落实有效教学,努力增强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大参考》,2005年第10期。

  [2]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版。

  [3]郭思乐主编,《现代教育论丛》(月刊)2008年第四期。

  [4]徐福荫、袁锐愕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奏响“优效”教学三步曲    下一篇: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小学生听话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