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修补农村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断层链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大溪镇中心小学   蔡丹晓

  [内容提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农村小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学生阅读兴趣链迷失,教学激趣链低效,评价激励链失衡,三链的日益恶化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断层链的生成。为修补课外阅读的断层链,帮助学生掌握开启阅读大门之金钥匙,引领学生走进阅读之大门,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内容,积极评价,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课外阅读最优化。

  [关 键 词]  课外阅读   兴趣   对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不管是课内有限时间教师指导下的阅读还是课外的个性化阅读,都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课外阅读又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也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综观整个小学阶段,每生个人所学的课文总计不过三百多篇几十万字,即使学得再好,所得也非常有限。因此,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信息总量的扩大,不能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放眼课外,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和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信息量,寄托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空间,致力于开拓大背景下的大知识。然而,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社会家庭的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低下,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小学课外名著阅读断层现状

  1、阅读兴趣链迷失

  阅读兴趣指学生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导向和推动的双重作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远比学习本身重要。而农村的孩子缺少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多持消极态度;不少农村小学又因缺乏资金,图书有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以及阅读评价上都缺乏有效的手段,致使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处于无序、低效、“自流”状态,有的甚至阅读倾向偏差严重。许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这些都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的迷失或缺失。

  2、教学激趣链低效

  一直以来,许多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指导耗时又低效,不如抓课堂来的有效。实际上,有时语文课堂上老师给予学生的读书时间也只有几分钟,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提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机械重复日益使学生饱尝语文的乏味与无趣,学生厌倦读书,也没有时间读书。至于课外阅读,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课外阅读就是学生自由发挥,加上由于自身的阅读量少,对课外阅读缺少必要的辅导,不推荐书目,不指导方法,不检查督促,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割裂开来,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情感和体验,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的开发,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以致孩子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3、评价激励链失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许多农村小学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分强调结果,忽视过程;过分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有时一张期末试卷就是对学生评定的标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评价严重失衡。

  三链的迷失、低效、失衡,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断层链的生长,不加以修补,断层将日益恶化,也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修补刻不容缓。

  二、修补断层链的教学对策

  (一)掌握阅读大门之钥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因此,阅读的关键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他们乐于阅读,喜欢阅读。

  1、积极的榜样作用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见书之于古人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也能深刻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对阅读求知若渴呢?古往今来,许多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他们成功也是从大量阅读开始,再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名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鲁迅吃辣椒的故事;陈毅将军“吃墨水”的故事……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孜孜以求。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他们的成功无疑是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读书兴趣的巨大榜样力量。于此同时,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深深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热爱阅读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也爱上阅读,以身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

  2、良好的氛围营造

  学校、家庭、班级阅读氛围的营造影响着学生阅读兴趣。许多学校都在积极建设书香校园,其目的就是让孩子怀抱着书香校园的良好环境,快乐阅读。学生生活在书香满校园,朗朗书声不绝于耳的环境中,怎能不心中有书,乐于阅读。家庭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阵地,它拓宽了学生阅读的空间和时间,让阅读时刻陪伴着孩子,熏陶感染,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班级里,我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如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布置好书推荐、美文欣赏、心得交流和佳作推荐等栏目,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交流中收获知识。让学生在家时床头上可以放本自己喜欢的书,每天定时或定量看些书,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读书活动,给阅各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快乐的成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积极的阅读中,如果学生发现努力有所收获,便可能在阅读上花更多的时间,潜心阅读;反之,如果只觉得这是耗时耗力的脑力劳动,没有什么成效,必然会不断地地减少阅读时间,最后兴趣全无。所以,要用心保护好学生来之不易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利用早读的积分中或者课诵读的几分钟时间,用多媒体展示,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利用每周的班队课,举行“班级赛诗会”,“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展评”,“课本剧表演”,“朗诵竞赛”,“经验交流会”,“最佳读后感”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读写兴趣,又能及时检查阅读的效果,教师能有效地从旁指导,鼓励学生把课内外学到的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适当的给予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阅读,能更积极主动地去猎取知识,博览群书。

  (二)打开阅读趣味之大门

  1、课外阅读内容指导

  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也就是说学生要多读书,博览群书。但这还不够,学生还要会读书,读好书,这才能酿出好的蜜来。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好书读。 因此,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学生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合适的图书对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等都有积极的意义。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以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为标准,古诗、儿歌、童话、小说,、散文、历史故事、科普类的等都应涉及。同时,教师还得抓住机会,及时推荐。如,学了鲁迅主题的课文,推荐他相应的一些好文章;学了朱自清的《匆匆》,可以适当推荐他其他的作品或者好的散文等,这样能更有效地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许多学生没少读书,效果却不尽人意,以致影响了阅读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方法不当,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要授之以“渔”,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合理安排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的,因此学校与家长配合很重要。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每周或每月的读书计划,定书、定时、定量,一旦选定,一定要读完,严格按计划实施,每周或每月的最后一天进行细节的调整和完善。让孩子的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实施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经常督促检查,可以建立“课外阅读家校联系卡”,以便家会长和老师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时间和进展情况等,激励学生有效地阅读。

  (2)指导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延伸和拓展,是发展学生能力不可或缺的过程,而课外阅读方法绝大部分在课内阅读中习得。一般来讲,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根据不同的内容安排不同的方法,或浅尝辄止,吟哦咀嚼。阅读中,指导学生圈划批注和写读书笔记,调动一切感官,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①读中疑,疑中思。“贵有疑”,“思缘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学生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我们倡导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学生多问、多思,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挑战意识和创新意识。

  ②读中思,思中悟。“学而不思则罔”,指教师要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感受,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了综合能力。

  ③读中吟,吟中写。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读、想、问、说、写,能有效地解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这一思维的过程用文字加以记录,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探寻阅读智慧之路径

  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阅读之最优化,必须改革评价的方法。首先可以从考试内容上突破,如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分数的结论,着重考查只是的积累,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有效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体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阅读速度和效率

  这里的阅读是指默读,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进行阅读速度的测试。教师准备四份难易适中而有层次性的阅读材料,字数都在1800-3000之间,每生3分钟阅读时间,读完2400字以上为优秀,读完2100字为良好,读完1800字为合格。

  光有速度,没有效率是不行的。默读是靠视觉和思维活动理解读物内容的,不出声,能提高阅读速度。朱熹在《读书诀》中说到:“看文字须要入在里面,猛滚一番,要透彻,方能得脱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会默读,开动脑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加工过程。熟读精思,速度和效率相结合。因此,考查学生的默读效率时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针对阅读内容的一些选择题、辨析题或者是问答题等形式来检查学生是否有效默读。

  2、朗读流畅性

  包括使用普通话情况和阅读的流畅程度两方面。使用普通话朗读可借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给一篇文章,3分钟准备时间,根据读错的个数来确定水平的高低。如果按100分计算,基本上错一个扣0.5分,90分及格,95分良好,98分以上为优秀。朗读流畅性评价也可同时,根据读错、添字、漏字、停顿相应扣分,以衡量学生的流畅程度。

  3、精彩语句摘录和写读后感评价

  可根据班级的不同情况自行设计。如本班每生一本《读书笔记本》,其主要板块为“作者库”、“字词库”、“读后感”、“精彩留影”、“名言佳句”等五大块内容,要求每位同学利用每周的午读时间及课外时间,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对读书笔记的内容,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和展览,以板块为单位,评选“最佳板块记录者”,从整体出发评出“最佳设计者”,给予相应的奖励。

  4、阅读理解题考察

  课外阅读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易恰当的现代文阅读来检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设置一些题目: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明确作者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像,进行小练笔等。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宜,重在激励学生不断地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合理科学的阅读评价更好地保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质量也才能稳步提高。

  当前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对农村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的开展存在更多困难。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广大教师必须大力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并实现最优化,绝不可忽视或放任自流,充实与完善自身的教育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人的教育》,福禄倍尔著任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吴文凯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

  4、韩庆祥著:《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教育心理学》,路海东,东北示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著,吴军译,求实出版社,1985年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一“心”一“意”话评价——关于语文课堂践行生本评价的思考    下一篇:小语阅读教学中多元动态语言的实践与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