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让我们的语文课因读而精彩--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河小学  陶招娣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只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就能聆听到琅琅书声;只要有良好的范读引领,就能唤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只要熟读成诵,就能积累更多更美的语言文字。读是学好语文的真谛所在,就让我们的语文课因读而精彩。

  关键词: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范读引领   熟读成诵

  “老师,让我读!”

  “老师,我会读!”

  “老师, ……”

  每当孩子们高举小手争先恐后地想读课文时,我的心里无比兴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有什么能比孩子们爱读书而感到更快乐呢?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最常用的手段还是朗读。朗读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功能。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只有通过多读,才能领悟到文章的内在意义,也只有通过多读才能来领悟文中的要点和妙处;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道理、语言的韵美,也是只有通过多读,才能心领神会,甚至潜移默化。我们常常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 多读固然可取,但我们的学生是不是真的会读呢?如果“不会读”,也是适得其反。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特别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更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

  一、激发兴趣,聆听琅琅书声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学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教完生字词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茂密的树木,绿油油的禾苗,清清的河水,活泼可爱的鱼儿,自由飞翔的小鸟,一个小男孩撑着竹排在江面快乐地游玩着!孩子们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同桌的小朋友相互交流着,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感受江南鱼米乡的美丽。然后我把课文美美地范读一遍,问:“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像老师这样把课文读好啊?”孩子们信心十足地回答:“有!”“好!但要想读好,我们必须先练习,老师要看看哪些小朋友练得最认真,最投入。待会儿请认真练的小朋友读给大家听,好吗?”第一遍,我让孩子们自由认真地读,读正确,读流利,孩子们个个读得很投入。第二遍,我让他们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读,听听同桌小朋友有没有不会读的字或者有没有读错字。第三遍我让他们四人小组读,听听哪个小朋友读得最好听。最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进行朗读,并对他们的朗读加以评价和肯定。

  生1:“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

  师:“你的声音就像那鸟儿动听的歌声,多美妙啊!”

  生2:“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

  师:“你读得多么陶醉啊,我们的眼前仿佛就是一片绿油油的世界。”

  生3:“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从你的眼睛中,老师看到了一种喜悦和自豪。孩子,你读得太棒了!”

  虽然是一遍又一遍地读,但孩子们一点儿都不厌倦。因为,这些美丽可爱的画面充满童趣,让人赏心悦目,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并对课文产生喜爱之情,还有老师那深情并茂的范读和发自内心鼓励与肯定都使孩子们产生朗读的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又如教学《小小的船》时,我借助音乐让孩子们记住了课文的内容,更是充分地利用音乐把学生带到了神秘而又广阔无边的宇宙: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空,都给了学生无尽的想像空间,让孩子们读得像歌,诵得像歌。我们的课堂不仅书声琅琅,更是充满无尽的欢乐,我们的孩子快乐得想飞。

  二、范读引领,唤起情感共鸣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这不但对学生进行了语感训练,而且会不断地提高他们读书的兴趣。”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课文的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要读出小作者那种喜悦,兴奋的心情。我在范读时,始终带着甜甜的微笑,并把手放在嘴边做一个喊话的动作,带着兴奋的心情读,想把这个喜讯告诉所有的人。我发现孩子们听得多么认真、看得多么仔细,我的范读引起了孩子们的想象,唤起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朗读欲望,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他们捧起课本朗读时,也露出甜甜的微笑,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那琅琅的读书声是多么悦耳动听。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而我们的孩子善于模仿,所以,有效的范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而且可以打动学生,以情激情,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提高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教师一定要做好范读的准备,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自己必须先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读读演演,感悟真情实感

  单调地读,一味地读,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读书的兴趣。如何保持学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呢?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读读演演。阅读教学中的表演,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场景的需要,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描述,把文章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而,“读”在情景表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决定着表演的效果。因此,要想更好地展现课文内容,就要在“读”上下工夫。让“读”在“演”中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教学果实。在表演之前首先要让学生 “进入角色”,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把自己溶入角色之中,做做动作,换换表情,调整语气。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之中,才能抒发感情,表达思想,才能读得入情入境。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怎样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精妙,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呢?在教学第三自然段“顶天立地”时,我先出示盘古顶天立地的图,随后出示句子(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为了能使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孩子们,请起立,现在你们就是盘古,请举起你们的手,学着盘古的样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好,孩子们,现在你们正做着顶天蹬地的大事啊,假如你稍一分心,天就会塌下来,天地又会重合的……”在我的层层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就进入情景,并把自己想象成盘古,担负着把天地分开的重担,他们个个使劲地做着顶天立地的动作,有的孩子还咬紧牙关,使出全身力气。在表演过程中,我乘机引导孩子们读,让他们在边做边读中更进一步体会盘古的艰辛和伟大: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生: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千年过去了,盘古------生: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万年过去了,盘古------生: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几千万年过去了,盘古-------生: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孩子们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力,有味。读完后,孩子们继续保持着这个动作。此时,他们的手臂都开始酸疼了,有些孩子开始坚持不住了,但他们还坚持着,紧接着我又对几位学生进行采访:

  师:“盘古啊,你累吗?”

  生1:“累!”

  师:“既然这么累,那你为什么一直坚持着?”

  生1:“我要坚持下去,不能让天和地再重合啊!”

  师:“盘古啊,你酸吗?”

  生2:“酸极了!”

  师:“既然这么酸,那你为什么不放弃呢?”

  生2:“我不能放弃啊,为了整个宇宙,为了人类,我要坚持住!”

  当我请他们把手放下时,有些孩子忍不住叹了口气起说:“好累啊!”

  在孩子们变换角色亲身体验,并反复朗读后,盘古高大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的学生就能深深地感悟到盘古的坚强、执着与伟大,那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又如《陶罐和铁罐》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在教学课文后,让孩子们演一演,孩子们很投入地练习,个个抢着要上台表演,要把自己最佳的朗读水平展现出来。读读演演,孩子们体会到朗读的快乐,表演的乐趣,他们想读、爱读,抢着读,训练朗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文字

  有幸在“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生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聆听支玉恒老师教学《海燕》这篇课文。支老师七十多岁了,但他那深情并茂地朗读赢得数千观众的一片掌声。支老师引导学生读了整整两节课,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课文读得多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也到位了。课文读到最后,学生都能背下来了,而且是有声有色地背下来。像《海燕》这样好的文章是作者优美的言辞、丰富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凝聚成的,能历经岁月而传诵不衰。文中那些优美的词句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然而,在我们平常的语文课上,恰恰缺少激情的诵读。学生朗读课文难,有感情朗读课文更难,而诵读课文则是难上加难。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特点与要求,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熟读成诵,把“背”当成一件快乐的事。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观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小兴安岭的特点,在读中欣赏美丽的画面,在读中抒发自己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顺理成章的积累了语言。就这样,学生在教师不提“背”中,水到渠成,在不知不觉中背诵课文,在浓浓的诵读中,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当我们潜心探索,把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时,孩子们就可以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境界,读出一番天地了。也正如张田若先生所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是学好语文的真谛所在,就让我们的语文课因读而精彩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

  3、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感》;

  4、《小学语文教学》

  5、《小学语文教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课堂中多媒体运用的“症”与“策”    下一篇:让生命在语文“氧吧”中自由呼吸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