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实现轻松高效的语文课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箬横高龙小学    应海丽

  摘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课堂教学永恒追求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有助于实现轻松高效的语文课堂:要求课堂活动角色平等参与;围绕核心教学目标调配时间,关键内容教在关键时段,非核心目标速战速决;根据“听说读写”训练均衡时间,为“写”留足十分钟,调动不同感官“听说读写”;进行愉快教育,追求40分钟质量。

  关键词:优化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轻松高效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课堂教学永恒追求的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效的课堂教学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要向40分钟要质量。这就表明,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的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

  一、围绕核心目标支配时间

  现状1:公开课上,我们常常见到老师们都喜欢在课尾安排精彩环节,营造高潮气氛,以期待课在高潮中结束,但往往又事得其反,高潮部分的内容常常拖到了40分钟以外草草收场。

  现状2:老师在呼喊“书来不及教了”的时候,又常将一篇本可以两课时完成的课文上成三课时乃至四课时不说,还加班加点做练习,讲练习。

  造成以上两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都想教,“眉毛胡子一把抓,芝麻绿豆统统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如我们教数学课,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因为语文具有“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如《新型玻璃》要让学生掌握“原生价值”--课文介绍的几种玻璃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又要掌握“教学价值”--懂得作者如何将这些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介绍得准确、形象、生动的。 而后者正是一篇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核心教学目标的落实到位是衡量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怎样才能使核心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呢?我认为,以下三点至关重要:

  1、课前预习充分

  预习要全面地针对教学目标,预习作业的布置要指向核心教学目标。即:预习作业中除了基础性的作业外,有一部分作业能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时就能沿着核心教学目标方向前进。如《新型玻璃》一课的预习作业,除了学会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外,要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课后第1、2题。因为第1题是原生教学目标,预习充分了,课堂上讲起来省时,腾出更多的时间实现核心教学目标;第2题是指向核心教学目标的,学生作了充分的预习,有助于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2、关键内容教在关键时段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一天中,学生的心理节律呈现着周期性变化,在课堂的不同时间,学生的兴奋程度和思维活动的水平有着明显的起伏。上课开始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逐渐提高,在课堂中段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至下课。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在一节课内学习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至第20分钟。在这段最佳时间里,学生的精力最旺盛,接受能力最快,记忆最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将核心教学目标置于这段时间内完成。上《新型玻璃》一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用前10分钟进行两分钟的简洁导课、六分钟的生字词检查、两分钟的课文梳理;用中间10分钟进行“夹丝网防盗玻璃”的教学:三分钟完成原生目标(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七分钟完成核心目标(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介绍得准确、生动、形象)。用接下来的20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学习其余两种玻璃,实现对核心教学目标的巩固练习。课堂教学就需要对时间进行精打细算,方能让40分钟的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浓缩学生人生精华的时空。

  3、非核心目标速战速决

  一堂语文课,除了要达成核心教学目标外,还要达成其他一些教学目标,而一堂语文课只有40分钟时间。时间有限,任务繁多。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每个教学版块都要注明指向哪个教学目标,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一律删除。预习中完成的活动在课堂上不再重复出现,用检查预习的方式检测学生预习的达成度。不浪费一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让核心教学目标达成。不要煮“夹生饭”,不要让核心目标的教学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匆匆而过。

  二、根据“听说读写”分配时间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个要素,但时下盛行的“满堂悟”、“满堂读”中,听、说、读、写的发展极不协调。我们常见到课中老师让学生静读静悟许久之后,紧接而来的便是滔滔不绝地说感悟,一遍又一遍地读出感受。但说来说去、读来读去就这么几个学生,更多的学生则成了十足的旁听者。期间,多“说”者、多“读”者,强化了“说”、强化了“读”,却弱化了“听”,而多“听”者又强化了“听”,弱化了“说”。同时,这两种课型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发展“听、说、读”之上,对于“写”总是勉强从中挤点时间出来形式一下。依此分析,任何个体学生都无法在“听、说、读、写”上得到协调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学是没有高效可谈的。

  1、为“写”留足时间

  “每节课为学生留足写的时间”,切忌把“写”安排在课尾,使“写”成了画蛇添足;更忌把“写”都安排在课外,让“写”失去质量。实践证明,课中留足“写”的时间,效果的确不错。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文章,其中 “山”、“水”这两部分的内容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山水的特点,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在这个典型处,让学生运用课本的构段方式来写一写自己浏览过的风景胜地。学生有章可依,有景可写,兴趣盎然,此处练“写”一定能获得成功。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抓住“饱经沧桑”一词,要求学生“据词造段”,给黄包车夫画像,成了本课教学的一首亮丽风景线。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以上所举例子皆属第二课时,然而第一课时的“写”就更重要了,让学生在课后写生字的效果远不及课中写。第一课时中,在学生认读生字后,请学生说说容易写错的字,然后当即让学生写写这几个易错字,教师巡视又及时纠正个别粗心者,五分钟时间而已,那几个易错字的正确写法,被学生牢牢地记住了。

  一节课四十分钟,根据听、说、读、写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这四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 也就能和谐发展了。

  2、调动不同感官,促进“听、说、读、写”和谐发展

  在同一感官上,兴奋点维持的时间(即所谓稳定性)是有限的,特别是小学生要使这种“稳定性”超越限度的保持,就要变换不同感官,让大脑不同部位的细胞交替地兴奋,使大脑在40分钟之内始终保持亢而不衰、奋而不倦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单位时间的效率。在教学中眼,耳,手,口,交替进行,有机结合,让不同感官上激发起来的兴奋点,象“接力棒”一样彼此衔接,创造课堂教学时间最经济最有效的价值。

  《少年闰土》的四件“稀奇”事,很多老师习惯于以“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这一问题为切入点,一件一件地说感受。这样的处理会导致课堂中至少有20分钟时间,学生处于同一种学习方式中机械地、呆板地、无味地、疲倦地读着这长篇大幅的文字,把这四件事说得怎么怎么稀奇就心满意足了。如此处理教材,其课堂的有效性实在令人担忧。

  但方城小学的潘慧慧老师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了教材的特点,别出心裁地对教材进行了“高营养”的处理:

  “看瓜刺猹”,因为是作者印象最深刻的事,篇幅最长,内容最精彩,所以就此入手,让学生抓住“稀奇”,读读悟悟思想感情。

  “雪地捕鸟”稍微略写,动词最多,就让学生品品析析写作特色。

  “跳鱼儿”、“捡贝壳”,文中语言少得可怜,就借机让学生看图想象练练笔。

  如此处理教材,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眼、口、心、脑、手各个器官都在这40分钟内得到了有效的活动,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品词析句能力、想象能力、练笔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真可算得上是一堂高效的语文课。

  三、实现全员参与均衡时间

  1、现象描述

  老师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角色。就老师这一角色而言,呈现以下两种极端:“满堂灌”、“满堂问”的不难见到;“满堂听”也比比皆是(时下课堂重表达、注重朗读,学生“话声汹涌”、“读声澎湃”,教师只听少点评,甚至不点评)。就学生这一角色而言,受教师这一角色的影响,也是两极分化严重:“满堂听”满堂答“的也轻易可见;”满堂说“、”满堂读“也更是比比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好生、活跃型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与教学内容互动,该听则听,该说则说,该思则思;而后进生、内向型学生,最多是听得好,至于是否说得好、思得好就不得而知了。

  2、理论分析

  以上几种课型师生之间的互动严重地不足,师生实际互动时间均约为总时间的1/6。师生互动的时间比例多少为佳呢?美国学者汉耐尔经过研究后:为了使课堂提问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将1/4的教学时间用于课堂提问。也就是说,师生互动中的部分时间(包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教师反馈应该占总时间的1/4,整个师生互动的时间比例应该超过1/4)。由于缺乏师生互动,少量有限的互动机会往往是给少数优秀学生,多数学生难以获得宝贵的互动机会,逐渐地被”边缘化“,沦为少数学生的”陪衬者“。可以说,师生互动不足是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而教育机会不均等的课堂也不可能创造高效的课堂。

  3、应对措施

  首先教师应树立强烈的师生互动观、时间调控观,养成一个习惯:学生自己会的一定不帮,更不”灌“;学生应该会的但又不会,必须得帮,绝不袖手旁观。至于老师与学生的参与时间比例究竟如何,得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总之一句话,教师该出现在学生最需要老师出现的时间里。

  其次,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在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尽可能选择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一定的成就,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2)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适当的信息密度。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通过信息密度的调整来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既不会因为信息的空缺而使思维停滞,也不会由于信息过多而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能够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3)适当安排小组学习不仅可以利用学优生的知识和技能优势来帮助学困生学习,而且可以使学优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促进他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适当的小组学习可以达到提高全体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实现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的目的。

  四、关注课堂实施把握时间

  1、提炼教学语言

  从课堂教学的现状看,许多教师导言过长,颇有”喧宾夺主“之势;重复罗嗦,把课堂时间用来唱”催眠曲“;语言表达随意,引得学生一节课只数教师的口头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浪费宝贵的40分钟时间,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吸收。因此,教师首先在平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其次备课时注重对教学语言的精心设计。教师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少说一句废话,就为学生多留出一点有效学习的时间。

  2、精简课堂板书

  板书过多、过繁、过细,不仅突不出重点,不利于学生把握难点和重点,而且侵占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成功的板书应该是精简的、一目了然的,要能够以少胜多,以简驭繁,选择那些最精炼,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借助一些简单的线条等来表现文章的内容。

  3、应对突发事件。

  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稳定的课堂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是即使是在良好的课堂管理的条件之下,课堂问题的出现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课堂问题的出现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损耗。对课堂问题的处理要及时、适当,要把握住处理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处理。除了极少数必须立即处理的课堂问题之外,一般的课堂问题都不要当堂”立即“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也有利于教师选择更好的方式去解决,并取得更好的解决效果。及时、适当的处理课堂问题在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避免破坏课堂气氛、防止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实施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的目的。

  4、进行愉快教育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不高,教学时间将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因此教师要精神充沛,满腔热情,以昂扬的教学激情去点燃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心旷神怡中吮吸知识的乳汁,在律律有味的品尝中,情不自禁地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在聚精会神的不知不觉中,感到40分钟的短暂。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可以用学生对40分钟的感觉来衡量;感到漫长,则是失败的;感到短暂,则是成功的。所以,高明的教师提高教学的时效,总是运用感情投资:稳定学生情绪,尊重学生人格,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严于律己,宽于待生,藏之于批评和训斥,扬之于表彰和勖勉……这是一种隐性的时间效应也是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最佳手段。

  在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而在学校教学中时间则代表的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时间观和效率观是教师重视课堂时间管理的思想基础,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所获得的时间是教师进行其他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平台。有了这个资源平台,教师才有可能实现高效的教学活动,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则能够在一定的课堂学习时间里通过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

  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2005年第6、7期

  3、吕宪军 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4、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优化情境创设,丰厚阅读体验    下一篇:用心弹好习作教学的前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