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教学手段”较“现代多媒体技术”之“长”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石塘镇中心小学    陈慧

  【摘  要】: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丰富,能极大地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欲望。既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也着实让语文课堂活跃了起来。面对有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支持的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否毫无优势可言,势必逐渐被淘汰呢?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 传统教学手段 语文味 生成 想象  写字教学 教师素养

  随着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大屏幕等多媒体设备进入教室,逐渐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在追求创新的思想浪潮影响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时尚,上公开课一般都要用多媒体课件,甚至花成百上千元钱也要请专业人士制作。有的年轻教师,就算平时无暇制作课件,也十分热衷于从网上下载一些资料,拿到课堂上去播放。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丰富,能极大地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欲望。既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也着实让语文课堂活跃了起来。面对有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支持的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否毫无优势可言,势必逐渐被淘汰呢?个人认为绝非如此。不可忽视的就是,有不少课堂走偏了方向,片面夸大了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盲目追赶潮流,走向了多媒体当道的课堂,多种教学技术手段堆砌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看似赏心悦目,热热闹闹、气氛热烈,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语文课堂抛弃了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言学习,导致语文课严重走样,重度变味。因此,较之充满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手段依然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

  一。传统经济的教学成本,品“语文味”的课堂教学。

  “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在充满语文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美、意象美”,从而产生对文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语文课肯定不能上成动画欣赏课。

  下面就以两个案例试作比较。

  案例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2课《看雪》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

  甲教师:

  师:雪花在天空是怎样美丽地飘,你们想看吗?

  生:(齐声)想!

  (师点击电脑,打开课件)

  (学生非常好奇,发出轻轻的“哇”声,兴致勃勃地观看雪花轻轻飘落的情景,用时20秒。)

  师:雪花飘下时优美吗?

  生:(一致大声地)优美!

  师:你能读出它的优美吗?(生齐读)

  乙教师:

  学生上台,用纸片和粉笔演示雪花飘落的场景,来体会雪花“飘”与“落”的不同。

  (粉笔笔直地“啪”地落下,随后演示纸屑飘下来)

  师:粉笔是……

  生:掉下来。

  生:落下来。

  师:而纸片呢?

  生:飘下来。

  师:怎么飘?

  生:慢慢地从上面飘下来。

  生:不是直直的,翻着身子飘下来。

  生:是啊,它翻着身子,好像在跳舞一样,看上去很优美。

  生:它还是轻轻地落下来。

  师:小朋友很会观察,雪花正是这样轻轻、慢慢跳舞似地飘下来,读--

  学生读得轻柔、优美。

  我们都说,语文成绩好的学生通常都对文字比较敏感。要教出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意义或字典意义,读出字、词、句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和情景意义。”因为我们的汉字是鲜活生动的语言符号,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色彩明艳,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优美。

  甲老师运用了课件,课堂看似很现代化,其实,学生端坐着欣赏动画,对于雪花的“优美”轻盈飘落只能是肤浅的感受,并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语言文字中去,根本不能真正体会出雪花“轻盈飘落”的优美。

  乙老师用纸片和粉笔演示“飘”与“落”的对比,学生直观、强烈地感受到了两者的区别,并能细致地观察感受到“飘”过程中的“轻、慢、美”。并从观察实践中去理解词义,把抽象的词理解成具体的、形象的。在随后的朗读中,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加入朗读,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读得轻柔缓慢,更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从教学的经济效益来讲,后者比前者少了成本,却获得了更大的收益。真实的教学要巧用身边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最“便当”的教学方法、最经济的教学成本取得了最好的教学效益。

  二。传统实用的教学工具,创“生成”和想象的空间。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只有黑板和粉笔,但教师可以灵活调节课堂进度,针对教学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正确判断教学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管如何优秀的教师都无法完全预测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课堂生成纷繁复杂,往往都是由学生个性化的感悟所激起的。关注课堂生成,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与困惑,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特长与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积极利用即时生成的教育教学契机。在现代教学技术统治的课堂上,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一心惦念着课件预设的教学思路,更有甚者被多媒体操作搞得手忙脚乱,根本就无暇顾及“生成”。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时更注意语言的表达具有启发性与感染力,使学生听得明白,产生兴趣,能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能够进行充分有效的交流,课堂的互动性好,不至于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使得“人机交往”妨碍了师生课堂上情感的互动。再者,比起鼠标点击,看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是对学习的一种梳理。传统的粉笔板书有着即时性强、随写随看,内容可以方便地增删等优点。板书“及时反馈”的优势,也是预设多媒体课件不可比拟的。

  其次,虽然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因为文本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只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获得独特的文本感受,才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从中体会语文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大量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也就失去了想象的空间了。

  案例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甲老师:

  师:秋天到了,景色多美啊!来,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田野上去走一走。请看:(师打开课件。生欣喜万分,只见一望无垠的稻田上金灿灿的稻穗惹人喜爱,在轻风下,稻子不断地点头微笑。)

  师:看着这丰收的喜人景色,我们来读--

  乙教师:

  齐读后。

  师: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秋天到了,海里翻起了波浪。(这句话在成人心目中,意思显而易见,但是在七八岁的学生眼里,以为“稻海”就是大海。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师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插图,让学生指出文中表达的意思。)

  师:“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插图,用小手指出来“金色”、“波浪”及“稻海”。

  “我来,我来!”学生小手林立。

  师将上述的词语念重音,学生顺利找出“金色”、“稻海”以及插图中稻海中的“波浪”--曲线。

  师:小朋友看看图中的“稻海”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从左边高粱的后面到右边的果树后面都是稻海。

  生:老师,我还看出了,稻海一直到这边的房屋前面为止。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看,这真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这就叫作--

  生:稻海!

  师:你们看,在秋风的吹拂下,稻田唱起了“哗哗”的丰收歌,翻起了金色的波浪。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念到……

  (生接读)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流行的不一定是实用的”。甲教师运用课件展示稻海美景,图片精美,令人向往。学生虽说情绪亢奋,享受教师带来的视觉快餐,但也只是“壁上观海”,只是瞬间记忆,随后那平淡的朗读实在有负于这美丽的课件,美丽的课件竟成课堂的“花瓶”,中看不中用。而乙教师在学生对“稻海”的理解出现偏差时,该老师并没有用简单的“错”来否决,避免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避免损害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还在于能够灵活地运用教学机智,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时,他反问道:“稻海真的是指大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并指向课文插图,让学生找出“金色”“波浪”,并用小手指出稻海的范围。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稻海”的词义,而且感受到了稻海的辽阔无边及秋天的美好。这时学生进行朗读,有景有情,以情促读,以读促想,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并展开联想,使“情”与“读”、“想”水乳交融。因此,语文教学也因课堂上的“生成”而精彩灵动。

  乙教师利用插图使学生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不期而至的“意外”化解成不曾预约的精彩。毋庸质疑,点拨得以成功的功臣是文中的插图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大多色彩鲜艳,贴近生活,富有情趣,而且与教材结合十分紧密。它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让学生绽放思维的的花朵,插上想象的翅膀。插图虽然也是一种媒体,只不过代表传统而已。它和现代多媒体都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合理利用插图并不否认现代多媒体的作用,毕竟多媒体在声音和动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只不过制作这样的课件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也需要更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我们普通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是无法做到的。网络上虽然有现成的课件但也是良莠不齐,并不一定都能适用于所用的教材。而插图却节省了老师部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学法,更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传统直观的范写指导,书“真实亲切”的方块字。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规范工整的板书似乎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在公开课上,很多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代替了范写,鼠标轻轻一点,生字缓缓地从起笔到落笔,一一演示出来。有的虽然也示范写字,但也只是写两个字匆匆了事。难道现代教学技术发展了,就不需要教师在黑板上写字了吗?众所周知,我们的汉字不仅能包罗音、形、意于一体,而且还蕴涵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人说写字是“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崔峦老师曾指出:“‘重点不重,后患无穷’,写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工程、基本任务,绝不能马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虽然一直坚持在写字教学中认真范写,还是常常碰到就算我觉得自己在黑板上范写的字还不错,也总有学生对我的字“说三道四”的。不过学生对我范字的“批判”往往也成了我指导他们写好字的最佳切入点。因为小学生往往眼高手低,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这要求我们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进行范写以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写对字,注意一笔一画、起笔落笔、轻重转折的指导,还要“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感受、欣赏汉字的形体美,热爱祖国的方块字。教师亲手范写一手好字,不仅能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为他们树立榜样。小学生都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老师当堂书写,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是最真实、最亲切的示范。

  案例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

  在认字之后学写“戏、弹”两字。

  甲教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写两个生字。(老师点击电脑,出示“戏”、“弹”两字)

  学生齐读。

  师:念得真清楚!我们来观察这两个字的笔顺。(点击课件,显示“戏”、“弹”的书写过程。)小朋友们,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认认真真地写上这两字。

  乙教师:(拿出“戏”、“弹”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读。“戏”是--左右结构,左短右长。请小朋友跟老师一块书写。(当写到第四笔“斜钩”时,强调第五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点,并用红笔将“点”描红。)

  出示“弹”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弹”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我们一块来写一下。

  师:一横折,二横,三竖折折钩,“弓”是三笔写成(用红笔将第三笔描出)……

  师:请小朋友将两个生字宝宝写在自己课本上。

  甲教师用课件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观看时大脑中进行的是瞬时记忆。多媒体的生动演示仅仅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笔画出现的先后顺序而已。对于初次接触生字的学生来说,课件出示的书写速度过快,只是一闪而过。虽说可以看清这两字的笔顺,书写时不出现笔顺的错误,但对如何把握生字的间架结构,运笔轻重,如何将字写得美观大方,写出笔锋,仅以单一的课件显示是远远不够的。乙教师则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范写,其间一笔一画的起笔收笔,每个部件的高矮瘦胖,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更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实际上,有经验的教师不仅在黑板上范写,还会走到学生中间,手把手地教学生书写,耐心细致地给予点拨、指导。从客观上讲,无论多么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都无法取代教师一举手、一投足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教师范写在写字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传统朴素的教学手段,促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成长。

  因为有了电脑,有的人再也不想费什么劲去练习书法了。现在,有的教案是网上下载、打印的,有的老师甚至很少写字了;有的连写字教学时的范写也由课件来代替;有的老师所写的字,已经到了让人不敢恭维的地步。有了多媒体课件,有的老师乐于花更多时间用来研究课件的使用;有的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大量的图片信息展示中。有了录音机或现成的声音文件,有的老师连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范读也省了。不过听说在某些“进城”考试中,还有“闭门”说课、备课、上课的环节,只给一点点的教学参考资料,两个小时时间做准备,的确有点真刀实枪考验的感觉。其实无论“进城”或是平时,作为青年教师,如果不具备扎实全面的能力素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不当,也只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花瓶”或“累赘”。我觉得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最有帮助的就是“好好学习”。写好字,练好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勤练苦练教学基本功,学习别人的经验,积累专业技能,让自己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真正学会钻研教材,学会合理有效地安排40分钟的内容。学会和学生互动沟通,上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太依赖现代教学技术,对它过于热衷,而忽略了个人专业素养的成长,我想,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总归是弊大于利的。“黑板、粉笔加课本”的传统朴素的教学手段,反而更有空间锻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个人专业素养的成长。

  看到有一位老师曾经对听老师朗读和听录音机的朗读感受打了个比方,颇为贴切。他说:“孩子躺在妈妈怀里睡觉和搂着妈妈的照片睡觉的感觉是根本不同的。”那么,看老师写字和看电脑写字,听老师讲课和看课件图片展示的感觉不也正是如此吗?我想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师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一节好的语文课不仅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也是美的生成图,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散发着返朴归真的浓浓的“语文味”。有的教师整堂课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看上去热热闹闹,实质上却空空洞洞;而有些教师能把握分寸,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想达到运用得恰如其分这样的境界,还必须依赖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应该是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服务的,只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只有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才能实现“促进教育效果最优化”的目的,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和超越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方法,我觉得上述的种种优点是目前现代教学媒体还无法完全替代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现代的教学手段多么先进,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多么精美,教学方法多么得体,都不能完全代替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课件得宠的今天,别忘了“传统教学”有所长。

  【参考文献】: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程少堂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倾听氛围.    下一篇:别让语文课失了语文味 ——立足文本 发展语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