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提要】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也是学习阅读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目前,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应该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应该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解疑的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以及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时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提出自己就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进行论述,期待以自己的教法使班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质疑解疑能力培养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也是学习阅读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提倡的理念。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因为“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而“解疑”则是学生通过积极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探寻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说是创新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善于质疑、解疑既是阅读过程的重要思维方式,又是重要的阅读能力。所以重视学生提出问题与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确立学生阅读中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这种能力应从低年级起培养,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收获和体会: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低年级孩子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质疑时往往有提不出什么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要么是不着边际地乱问,要么只能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技巧,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文题入手,提出问题。

  在初读课文时,学生首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题目,而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抓住课题进行质疑,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在学习《最大的“书”》一文时,在学生读完题目后我就问学生:“同学们,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就围绕课题来质疑,提出了诸如:文章中的“书”指什么?书字上为什么要加引号?“书”中会记录些什么?读这样的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读懂这本书?这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后继的初读课文有了针对性。

  经过屡次的训练之后,每当课题出现时,学生初步明确题意后,便会自觉地询问自己“文章写谁?写了怎么样的事?为什么这样写?要我们明白哪些道理”等问题。此时,学生有急于了解课文内容的强烈愿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准备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2.概览全文,提出问题。

  初读课文后,学生在概览全文之后往往可以自主提出一些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和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应充分地予以肯定他的积极参与,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地梳理问题,进行全面的讲评。对一般常识性的或比较容易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提问后及时解决,而筛选出那些有思考价值的和文章内容理解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可以先不做解决,留在深入理解阶段再进行解决。如在学习《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时,学生提出:“鹿弟弟起先为什么说哥哥的玫瑰花白栽了,而后来却又说他的玫瑰没有白栽?”这一问题显然是学生理解课文很关键的问题,假如,教师在学生概览全文时就将问题聚焦,学生在这之后的学习就会有章可循了。

  3.深入阅读,提出问题。

  在深入阅读阶段,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质疑,但一定注意学生的疑点不能脱离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读一段文章想一想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开始学生可能提不出来,教师可以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试着回答,学生很有可能答不出来,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价值,  提示学生注意这些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模仿老师尝试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

  (1)从内容的理解入手,教学生提问。

  如学习《两只小狮子》一文时,学生在深入阅读阶段,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这样学生经过仔细阅读,就提出“练功”是什么意思?“苦头”指的是什么?“生活的本领”指的是什么?“真正的狮子”指的又是什么?这样几个问题。如果弄清这几个疑点,课文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2)从表达的形式入手,教学生提问。

  如学习《恐龙的灭绝》一文,作为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的语言运用特别准确。正因为恐龙的灭绝至今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谜,所以在提出“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这个中心问题后,文章在例举科学家们的种种猜想时运用了“一种说法是……另一种说法是……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让人完全信服。”的表述语言。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这样表达,有哪些疑问。学生就会提问,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这样用词的准确。

  (3)从标点的运用入手,教学生提问。

  如学习《葡萄沟》一文时,我出示“到了秋季……美丽极了”句。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这个句中“淡绿的”一词后的标点符号是什么,并通过这个句子与《找春天》的最后一句做比较,启发学生思考此处为什么不用省略号。学生经过思考就明白了句子中的“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已将葡萄沟的葡萄的颜色囊括了,不再需要例举,而《找春天》可例举的事物还很多,所以两处符号不同。这时的思考,不仅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从课后的练习入手,教学生质疑。

  一篇文章,课后习题完成后,也应勿忘询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疑点,如果有,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进行解决。如学习《回声》一课后,让学生再次自由读全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时,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再次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果然提出了“只有在桥洞里才有回声吗?”这样一个问题,这时,可让学生再次回到文章内容,结合回声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进行思考。

  教给学生这些质疑的方法后,启发学生小到对文章的题目,对遣词造句,对标点符号进行质疑,大到联系全文内容进行质疑。经过逐步地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就会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疑点的思考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学生的思维就会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解疑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有了疑问有了“内需”就要及时解决,此刻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解疑的积极性。考虑到低年级孩子掌握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很少,老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能自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就必然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样又会激发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形成一个阅读的良性循环。

  1.合理采用方式,教会学生解决字词问题。

  由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字词的理解与掌握,所以孩子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通常是关于字词的,而每当此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诸如代入法、直观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词义。

  例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有孩子对“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一句中“告别”一词表示难以理解时,我告诉学生关于“告别”一词有三个解释:(1)“离别”;(2)“辞别”;(3)“和死者最后诀别”。接着请同学们用代入法试着把这三种解释分别代入句子中读一读,然后想一想:你认为选择哪种解释最合适呢?学生们联系文章内容筛选出应该选第一种解释的答案,从而明白这句话说的就是“孩子如果长大,就得离开妈妈”的意思。

  又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很多在城里长大的学生不知道豌豆长什么样,豆荚指的是什么,我们就可以利用直观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物来解决。拿一把豌豆让学生亲眼看看,亲手摸摸,再告诉学生豆荚里是豌豆的果实,而豆荚指的是包括外皮和果实的整节豆,而豌豆就是指豆荚里面的豆。这样,通过观察实物再加上讲解,学生就会明白词语的意思了。

  2.利用关键词语,教会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虽然低年级的课文总体来说意思比较浅显,但在一些文章中也不排除有部分含义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出现。要读懂这样的句子,老师可以交给他们抓重点词理解的方法。

  例如《清澈的湖水》一文是以这样的句子结尾的:“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向前跑去。”这段话表达得比较含蓄,故事的结尾需要人自己去感悟。而对于二上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水平还不太够,因此在课堂上当我问道故事的结局会怎样时,有的孩子说小洁把纸扔进了垃圾箱,有的说他也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因为课文没说。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引导孩子们画出句子中描写小洁动作的词“紧紧地攥着”、“ 跨步上岸”、“四处张望”、“ 眼睛一亮”、“向前跑去”让学生反复读,想想结果会是怎样。在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后,同学们头脑中的意象渐渐清晰了,最后达成了小洁一定是将纸扔进垃圾箱了,她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的共识。

  3.创设体验情景,帮助学生扫除内容理解的障碍。

  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解决的情境。课堂上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问题,让学生在一定的体验下各抒己见 ,动脑筋、想办法,集思广益主动积极地将问题搞懂。

  如在学习《从现在开始》一文时,为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猫头鹰和袋鼠的命令得不到大家的拥护,只有小猴的命令受到大家的欢迎,我在教学中创设许多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前两种小动物所下命令的不合理。例如在学习袋鼠当大王的那一段话时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 *既然大王下了令,我们大家都来按照大王的要求跳一跳吧!(规定跳一分钟)

  *学生跳,老师采访:小动物们,你们感觉如何?

  你是      ,你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现在你必须跳着走路,对此你有何感想?

  (如果:你是一只小刺猬……,你是一条小蛇……,你是一只百灵鸟……,你是一只小蜗牛……等等)

  *你们才跳了1分钟就纷纷喊累,大王命令可要跳整整一个星期,你们受得了吗?

  通过这样的情景体验,这样的语言交流,学生真切感受到袋鼠命令的荒谬,从而理解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光顾自己的感受,而要尊重大家的意愿,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文章蕴涵的道理也就无痕地彰显出来了。

  三、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时应注意的问题。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解疑是创新的体现。两者都统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都是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1.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质疑进行鼓励。

  在阅读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到阅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提出某些幼稚可笑的问题,即便是学生在探索中作出些荒谬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解读,此时教师也不能以嘲笑或蛮横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教师此时的责任不仅是要及时地引导与纠正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在以巧妙的办法指正、纠错的同时极力维护这些同学的自尊,保护这些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你的步步引领下逐步认识到哪些问题才是与文章关系密切的,从而意识到刚才发言中不合乎情理的问题所在。

  2.正确处理好质疑、解疑的关系。

  在学习中,解疑的目的就是解开新课伊始学生提出的疑点,使学生学有所获。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质疑内容的难易,分别确定解疑。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帮助解答,或引导学生自己悟出正确答案。对于较难理解的问题,和文章中心有密切关系的,在深入阅读阶段,教师应积极的照应、接触这些问题,稳妥的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来准确理解。真正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把自己置于和学生同等地位,一道探讨问题,相信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不放过、不忽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使学习变得自觉而轻松,在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地质疑、解疑,他们就会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低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让我们的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能主动地克服重重困难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

  1.小学生语文研究性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12

  2. 小学语文新视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7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识字教学科学化的探索——《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课例研究报告    下一篇:快乐聊天 幸福习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