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古诗词在科学复习中的妙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古诗词是人文和科学共同的研究对象,在科学的复习教学中,适当的引用古诗词来辅助教学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针对科学复习中的现状,结合案例设计与分析,阐述了古诗词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落实新课改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渗透   意境   链式反应   自编诗词

  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一张张紧张的脸,一颗颗疲惫的心那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如何在枯燥的复习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如何在轻负高效的理念中寻找到适合学生的方式,使复习课轻松的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这是我面对每一届初三学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次偶然,我看到儿子稚嫩的读古诗的陶醉情景,我不禁为之心动: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独特的诗文化。诗词是诗人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的产物,因此很多诗歌中涉及到了科学现象,让我们在领略文学美、人性美之外,还可以引起科学上的思索。如果教师在复习时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诗歌资源,将文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不仅让广大学生欣赏更多的优美诗句,同时也整理巩固了所学的各类科学知识,增大了获知“胃口”,开阔了视野、启发了联想、活化了思维、激发了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优美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

  一、复习教学中用古诗词引课,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促进科学与人文相互渗透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加有效。”在复习教学时,应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

  案例一:合作探究:找一找,下面的诗句各有什么特点,看看他们分别属于光的哪一种现象?

  o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o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o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o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o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o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o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o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o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o人面桃花相映红

  o玉不琢不成器

  o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o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o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的感性认识。对这节课的复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案例二:在复习力的时候,学生欣赏完诗配乐《鹅》后,我和学生一起朗诵

  鹅、鹅、鹅   ,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诗人那种善于观察、捕捉细节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再强调诗中的关键词:浮,拨。让学生由这些关键词联系相关的知识点,写出相关的中考考点。最后告诉学生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只要你善于观察科学无处不在。

  在科学复习教学中,适当引入古诗词,引导学生领会其中所寓含的科学美学价值,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能利用古诗词中深厚的思想情感,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培养审美情趣,养成审美习惯,形成审美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古诗词的科学解读有利于教师从科学角度重新认识古诗词的意境,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因而更有生命力--链式反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复习课的问题设计这个环节要求起点低,外延发散。学生雀雀欲使,把学生引向自觉、主动、勤勉、奋发的正确而健康的学习轨道上来,让学生觉得科学有趣、好玩,由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案例三:欣赏诗配乐《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听了这首诗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从科学的角度去欣赏这首诗了?{探索式学习、发散思维)

  生:声学、光学、物态变化、月相……

  师追问:为什么能从这些角度分析了,请找出你的依据?(协作式学习)

  生:略

  师:现在请各位同学完成写出中的光学、声学、物态变化、月相的考点回顾(自主式学习)

  作品展示:(链式反应)    师:我们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发散思维的培养)

  突然,一生问: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的霜满天我认为是雾弥漫在空中。

  师:为什么?

  生:霜是由地表上的水蒸气在较低温度下凝华而成,落在草、地表的近地面位置。在晚上,地空中的水蒸气与冷液化成小水珠,停留在空中就形成了雾。(创造性思维)

  点评;你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你发现了诗人、老师还有很多专家没有发现的一个秘密,原来诗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班级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师:比一比,哪一组能更多的说出与今天所学的知识点相关的古诗词(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生:……

  古诗词是科学与人文共同的研究对象。而当我们带着寻求本质规律的目的去研究、剖析它,则是用理性的、科学的形式和方法来研究事物。古诗词的科学解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诗词的海洋中寻找诗词的科学实质。平时注意知识的整理,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本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只是借用诗词中的现象,在分析诗中的现象的同时,用“链式反应”的方式以现象为起点不断挖掘与之相联系的知识,所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二、古诗词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创意--自编诗词,有效增强知识点的理解,巩固技能,活化知识。

  古诗词在复习教学中的引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耳熟能详的古诗词琅琅上口,学生易记不忘。在复习中学生往往能发挥联想,将不同的知识点用各种打油诗串烧,达到活化知识的目的

  案例四:诗配乐《石灰吟》赏析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千锤万凿”是石灰石发生了物理变化:被凿成了一个个小块,形状发生了变化。

  “烈火焚烧”则是在高温的条件下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发生了化学变化: CaCO3=(高温)CaO+CO2↑。

  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的生石灰(主要成分CaO)在溶于水的同时,也发生着化学变化:CaO+H2O = Ca(OH)2 放出热量,人间的“清白”是由空气中的CO2与石灰水(溶质是Ca(OH)2)反应生成白色的CaCO3 ,即CO2+Ca(OH)2=CaCO3↓+H2O。

  师:我们学习了钙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大家想想你们还学过哪些与科学有关的古诗词或者打油诗?

  生:包公静卧水晶房,轻风迎面喜洋洋,忽然一阵烈火起,烧得包公变云长,云长急令退烈火,只留轻风吹暖房(联想、发散思维)

  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孩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生:液物向上向下压力差,浮力大小就是它,浮大重力向上爬,重大浮力深处下,两力相等悬漂啦。要问浮力有多大?ρgV 排计算它。

  生:粉末固体用药匙,量多大匙少小匙,块状固体镊子夹,平放药匙再直立。

  生:书写化学式之歌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生:菜豆种子种皮包,两片子叶贮养料。胚芽胚轴和胚根,生根发芽不能少。

  ……

  反思:那是一节让我刻骨铭心的一节课,学生大约弄出了十首左右的打油诗,每一首打油诗都牵涉到不同的知识点,而这些打油诗又非常浅显的将所蕴含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我为我的学生骄傲!

  学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记忆,进一步增加了古诗词的韵味,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编诗词--打油诗成了复习课良好的载体。

  古诗词与科学的融合,增加了科学理性的美感,强化了人文与理工的融合,加强了各学科的兼容性,同时有效的激活了科学教学。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翱翔,将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带入了浪漫的追求美感的本质中去,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02年5月第1版

  2、《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03年9月第1版

  3、陶李明《古诗中的化学》《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10月第31卷第5期

  4、张玉坤《古诗中的物理知识》《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八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百花齐放 精彩粉呈 ——探究小学“班级读书会”的开展形式    下一篇:让音乐为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