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议当前形势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盐城市响水县双港镇中心小学   徐子红

  【摘要】: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语言为主要中介手段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的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口语交际不仅能反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能反映学生的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针对农村小学特定的教学群体,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行为。笔者分析了一些存在现状,如环境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行为的脱节等等,并就以上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关键字】:农村小学  存在问题   现状剖析   应对策略

  【正文】: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设置口语交际课,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待人处事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口语交际课是新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新课型。口语交际教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教师们实践着新课标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何促进口语交际有效地进行,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存在问题:

  1.琐碎啰嗦,条理不清。目前,虽然口语交际已进入新课改的课堂,但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想说,表达却不是很清楚,口语不够规范、流畅。他们无法运用正规的口语进行交流,只是随口便说,说话内容不完整,无条理,无中心,东拉西扯,语无伦次,看到啥说到啥,想到哪说到哪,前言不达后语,答非所问,漫无边际。

  2.缺乏交流,语言孤僻。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交流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而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说话训练都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学生发言四处开花,但却缺少交流互动,同伴往往处于配角,使本该多向交流的信息单一化,语言训练落不到实处。

  3.不爱倾听,听说脱节。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他们只考虑自己说,不爱倾听。即便在听态度也不认真,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短、易分散,常常一边听一边做小动作。在许多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个个急于表述自己观点。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

  4.积累欠缺,无话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把口语交际变成普通的看图说话,丧失了课堂的生机和灵气。还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可事先没有引导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词语积累贫乏,语言缺乏真诚,显得空洞、虚假。事实上,没有真实的说话情境,就不能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没有说话意愿,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基础,犹如无米之炊。

  5.胆怯自卑,不敢交流。有些学生不敢大胆与他人交流,有紧张心理。部分学生当众说话神情紧张,说话时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理有话说不出来。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表现出拘束、胆怯的情绪,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话,因而常常沉默是金。有一些学生,他们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从不多言。在课堂上他们能全神贯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问题理解后,就情绪放松,不愿举手,不愿过多显示自己,竞争心理不强。

  二、现状剖析:

  1、意识淡薄,思想重视不够。无论是素质教育活动轰轰烈烈地实施,还是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可目前教师最认可的只有教学质量,“质量是生命线”、“分数是命根子”。目前评价教师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评价一位教师还是以教学质量为第一要素,这势必导致我们的教师围绕考试展开教学,至于口语交际,那是离考试比较远的了。这是我们的教师疏远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原因。要解决口语交际问题,必须从思想上入手。

  2、缺少示范,交际氛围不浓。氛围不够浓主要体现在:普通话推广不够,普通话还不能够成为校园语言。指导小学生说普通话,及要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职责。除课堂外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没有用普通话交流、沟通。课间,师生方言一片。其实小学生并不迟钝,是氛围、心理等因素影响了他们的风采。

  3、形式单调,缺乏活动载体。城市孩子之所以说话大胆流利,是因为城市信息传递快,孩子们获得的信息量大,加之学校、社会的实践机会也多。农村小学有关口语交际方面的活动太少。①观察的不多,组织看的也不多,势必导致说的不具体、不丰富。②做的不多。口语交际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不够。没有寓“说”于其它学科之中。口语训练局限于课堂,忽视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载体,让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的目的。课外开展的活动如猜迷语、演讲、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几乎很少。

  4、学校学习与家庭教育脱节。农村,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们自己饱受没知识、没文化的痛苦,他们强烈的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想方设法的挣钱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在此情况下,有些父母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甚至有些父母则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而自己外出打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甚至有的孩子与父母一年才能相聚一次。幼小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和保护,这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可能因此了形成他们内向、胆小、不爱说话的性格。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这必然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应对策略:

  (一)、营造交际氛围,调动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要改变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教师是口语交际的表率,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最好的示范。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消除学生不敢说话的心理障碍,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

  1、创设民主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交际。小学生进行“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训练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师应有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激发鼓励的教学语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指责。另外,还要尊重语言的多样性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课堂学习的开放性,不苛求惟一答案。

  2、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乐于交际。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训练为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主要形式。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对课外的拓展。如“课本剧表演”、“每日一讲”、“谈天说地”、“读书报告”、“生活报告”,开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和学生互动”、等多种训练途径,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使他们敢说、愿说。

  (二)、围绕课堂教学,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技能。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认真领会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根据此精神我们应该抓住课堂这一阵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在新课标教材中,每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推荐与自我推荐》、《学会解释》、《学会申述》等等,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以《学会待客》为例,教师要巧妙创设交际情境:摆上茶几、椅子、茶杯、水果、书报等实物,师生共同分角色表演,这样的创设,必然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情绪就会因此变得热烈起来。因此,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使其积极的投入到语言交际中,进行思考、观察、讨论、表演。把静止的画面变为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表情、动作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2、利用阅读教学进行口语训练。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课文中不少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例如,在学习《九寨沟》时,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已对九寨沟美丽的景色了如指掌,于是我要求学生人人当一次“小导游”,为“游客”介绍九寨沟独特的景色,于是一个个“导游公司”迅速成立,一张张名片也分发到“游客”手中。一时间,课堂上三五成群。有登上讲台的,有站着不动的,有走来走去,象模象样的导游,“游客”七嘴八舌,人声鼎沸。然后利用机会评比最佳“小导游”,调动积极性。

  3、要调控好动态生成的课堂。口语交际话题的开放带来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开放,例如,国标本苏教版第三册“练习”中有“认识标志” 话题,学生就必须经历下课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上课发布信息的过程。课内外的完全打通,给课堂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另外,口语交际活动要纳入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体验,由于各人的生活背景、感悟生活程度、知识积累不同,在具体的情景中,必然会出现始料不及的各种差异。也正是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和差异,才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在预设和非预设之间来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完成设计。

  (三)、拓宽交际渠道,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每一单元一届训练课所能完成的。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要形式,口语交际的训练应是时时、事事、处处的。教学时充分开发有效资源,为学生口语表达提供机会。

  1、以读引说。看是自外而内的输入,而说则是自内而外的输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让学生多看课外书,能帮助他们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我们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通过故事会、演讲会等比赛活动,把看课外书的所得讲述出来,就是“看进去,说出来”,并把这种训练形式扩展到课余观看影视节目、生活见闻之中。

  2、以做促说。口语交际训练还可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要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及社会的活动。寓说于“做、动”之中,于美术、手工、科学实验等学科之中,让学生剪剪贴贴、想想画画、说说议议,与各学科横向联系。

  3、以演激说。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面的目的。我们应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创设具体情景,开展猜谜语、对话表演、拼词竞赛、慰问、采访受访、调解劝说、演讲、课本剧表演等竞赛。如集会中让学生做主持人,致辞,作解说,搞宣传;生活中,让学生打电话,转述,多和家长交流等等。总之,利用一切语言实践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竞赛,激发其言语交际的激情,发挥其才能和特长。

  (四)、加强心理辅导,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在生活中用语言,口语交际才有了活水源头。在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

  1、交际心理指导。小学生普遍“怕羞”、“怕说不好”或不善于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怕说”导致“少说”因而“不会说”。教师采用实例法、演示法,自身感受传达等方法说明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以及胆怯的心理的克服方法,并组织“买(卖)菜”、“收废品”、“营业员”、“导游”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交际的胆量。特别要关注“开口难”的学生,千方百计让他们消除“怕”字,大胆与别人交流沟通,战胜自我,取得进步。

  2、交际行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行为:坐正、站直、昂首、挺胸、眼睛注视对方;认真倾听,边听边想,有不理解的地方虚心向别人请教;说话声音响亮,让对方听清楚明白;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述,有不同的意见要用商量的语气;神情大方,不卑不亢。对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教师应相机恰到好处地指导。

  3、交际口语指导。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如:“对不起,请问……”、“我认为……”等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正确区分方言词与口语词,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口语规范性与简约性的关系,把握语言的特定指向,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准确性与模糊性的关系。

  (五)、开辟第二课堂,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课是农村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仅靠短短的40分钟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灵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以活动为载体。学校里经常会组织一些有意义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艺术节活动、班队活动、运动会……小学生都乐于参加这些活动,并且活动之后都有“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教师可趁此佳机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印象最深刻的事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时自然兴趣盎然,并且有话可说。同时,教师应加以合理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充满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敢说、爱说了,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开辟生活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和锻炼。真实的生活内容最能激起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生活中的人接触交流,吸取他们的多彩语言以丰富学生自己内在的交际语言。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布置口语交际作业,例如,请小朋友把今天的故事回家后说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听,让他们学以致用,在社会、家庭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追寻循序渐进的原则,日积月累。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把农村小学口语教学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2.  黄全明《语文教育科研》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  余文森,吴刚平《解读教与学的意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周立群,庞车养《语文新课程教学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  王明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上海教育,2003.

  7.  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走出生成误区 有效教学语文    下一篇:写靓自己的“名片”——对小学写字教学现状的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