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精耕细作,绽放语文课堂的高效之花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国宋代教育家的朱憙说过: “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蹉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当世界已进入精细化时代,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课堂上如果仍旧按照老规矩、老方法授课,那课堂上不了档次,也提高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老师要想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一节语文课要想成为开启灵魂的殿堂,就必须对整节课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运作。

   “精细化管理”是汪中求先生在2005年提出的管理理念,它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是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首先运用在企业,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方法、企业管理模式。但是,精细化管理实施在教学中,与企业的管理有着一些本质的区别。企业生产的是“产品”,而,教师面对的性格各异的“人”。所以,我们运用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操作的是“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和谐共鸣,奏响精细化管理的强音。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鸣,这是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所在。语文课的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与学之间是否和谐共鸣。所谓共鸣是指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愿意深入学习。所谓和谐是指教学活动符合了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规律。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共鸣是教学精细的焦点所在,也是教学精细化管理与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区别。 1.课堂形式多样化    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是一个将社会、人生、历史、哲学融合的殿堂。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仍旧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即使加上所谓的幻灯片、多媒体,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改变,教学理念不更新,那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只会“生产”出一个个呆板的、毫无个性的“考试工具”。语文课堂的精细化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大放光彩。如《散步》是一篇文笔优美,意蕴深远的小散文,讲述的是一家三代之间的母子情,祖孙情,婆媳情,夫妻情。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公式化的语言也可以说上很多,但是要想真正触动他们的灵魂,可以把课堂放在家庭中,要求孩子在放学后,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真正的出去散一次步,去搀扶一下年迈的长辈,去聆听一次絮絮的唠叨,去体会一次平凡生活中浓郁的亲情。试想下,晚风中、夕阳下、一家五、六人,或挽手、或搭背,缓缓地走在小路上,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到的“孝” “悌”,比老师单纯的或煽情的讲解有效地多,也把孩子的兴趣点牢牢地把握住了。2.课堂过程细致化    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经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查考试——实践或课外活动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缺一不可,步步需要精雕细琢。例如,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对每一节课达到的目标要准确、恰当、具体,能体现三维目标,即情感、知识和能力目标,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就是要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正确地对待生命、生活,以及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进行影响,所以情感目标我认为就应该放在语文教学的第一位。如我们九年级中有《生命与和平相爱》《享受生活》这两篇课文,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战争、面对历史,在教学设计中就要有目的地突出这个重点。同时,如《生命与和平相爱》中描写的是犹太民族对待生命与和平的态度,但是学生对犹太民族比较陌生,不是特别能理解他们产生的原因,我就结合所教内容,针对学生实际,借用中国的历史,特别是经历了南京大屠杀以后,中国人对待历史、对待未来的态度,来理解文中的戴维的思想。如《享受生活》就借助张海迪的事迹,这样学生就能够从他们所熟悉的事例中出发,有感同身受之效,有事半功倍之功。抓住这两篇课文的这两个细节之处,为后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再如,课堂是锻炼学生能力,实现学生价值的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参与度高;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加强,要学会倾听、思考、表达和质疑;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思路清楚,思维活跃;同学间能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分工明确地进行有序和有效的探究;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反思,发挥求异、求新的创新精神。通过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一个相对亲松、自由的空间里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使他们巩固好基础知识,锻炼好基本技能,掌握好学习方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得到有效的整和。如在进行《鱼我所欲也》的教学中,学生对文中的“大义”不是特别了解,我就先列举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精忠报国”、朱自清的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一系列典故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做“大义”,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所谓的“哥们义气”,在思索探讨过程中明白了此“义”非彼“义”。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懂得明辨是非,明仪懂理。3.课堂内涵的拓展化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还可以是一节艺术欣赏课,一节励志课,一节历史课,一节书法课。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也处处用语文。如演讲、辩论、讨论,人与人的交流都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主旨一直争议不断,一种观点是认为作者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来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相对比,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争论的焦点在于有无“针对教育制度”。在中考复习前夕,我有意识的将这篇文章与鲁迅的《故乡》、《孔乙己》放在一起,开展一堂鲁迅文章主旨的大讨论。在这堂课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将数篇文章融会贯通,剥丝抽茧,寻找思想脉络,把握文章主旨。二、强调教学效率,拓展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    强调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共同特征。教学精细化管理成功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在师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而不是通过几乎无限地占有师生的时间精力来实现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向“45分钟”要效率。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儿童的生长。”那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实用的生存教育,而教学内容应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并实践,从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各种基本的生存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情景都需与现实生活相配合,以促使学生学会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真实的生活中,即“人性化教学,生活化课堂”。例如:语文课,就是“听”“说”“读”“写”四部曲,在“45分钟”里,就好比是四根弦,交错融汇,教育就在这一步步的实践中体现真正的人性,这样的教育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面向全体学生,回归教育的本源。    教学精细化管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点在于学业成绩处于中下层的学生。我国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现实、直接目标,就是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从实现学生学业的普遍合格,逐步发展到大面积地提高优秀率。这表明教学精细化管理与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相吻合。教育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能力相协调,就是孔子说说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西谚有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个性,每个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点,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锅端,一尺量,那是肯定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的。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这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面对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回归到教育的本源。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它们的成败往往是由细节所决定的。可以说,精细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大道行简,前途漫漫,愿我等的精耕细作,能在语文课这块沃土上,绽放出一朵朵迤逦的高效花。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善用对比 对拼音教学难点进行有效突破    下一篇: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深度对话构建的有效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