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发挥评价功能,让学困生不再“困”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发挥评价功能,让学困生不再“困”

  【摘  要】积极有效的评价能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功,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成绩落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变得不自信,不爱学习。如何激发这部分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他们重拾信心,获得成功体验?笔者从现实教学问题出发,在新理念的支撑下结合平时教学经验阐述了数学课程中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功能的发挥,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评价    学困生    激发    学习兴趣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百分之八九十几是外学区学生,生源可想而知,近几年的学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又难做,有了畏难情绪;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男生尤为严重) ;有的学生觉得数学课就是做题目、练习,感到单调乏味,还有的学生开始对数学不感兴趣……学困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如何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他们重新建立自信呢?我觉得发挥好评价的功能,正确的评价对于他们至关重要。

  现阶段对学困生的评价,我觉得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过多随意性,缺乏设计性。

  课堂中,教师总是以优秀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同学,认为数学基础知识题做出来是应当的,做不出是不正常的,因此往往用简单的语言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反馈。学困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最薄弱的,自然这种随意性的口头评价难以使他们得到肯定和赞许。课堂教学中,我有时也会忽视这部分孩子的情感体验,大部分时候用“对”还是“错”来判终生,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2. 过多的批评,缺乏激励性。

  由于“希望学生进步,害怕学生错误”的心理,教师的两只眼睛总是牢牢地盯着错误,却忽视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苗头不对便一针见血地批评甚至指责,根本就没有或极少给学困生改错和展示的机会。试问:长期受压制下的孩子们怎能不产生厌学心理,怎会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进步又从何谈起呢?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思考,我认为要想改变学困生这种“被忽视,学得无趣”的状况,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直面现状”--寻求评价新理念

  1. 承认并尊重差异。

  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 古语告诉我们:现状摆在这,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差异是必然存在。惶恐?着急?没有用!怎么办呢?我觉得首先教师必须直面现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

  2. 评价意识和方式的转变。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真正懂得数学是重要的、有用的,有趣的,这样他们才有来自自身的动力,轻松、自觉、高效率地学习数学;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即没有了求知欲,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何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老师们应该意识到如果继续使用周考、月考等这种定量评价方式,就会使学困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因此,评价意识和方式的转变是必须的。

  3.“理念植入心,付之以行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我们应让这种理念深深植入内心,继而在实际教学中去落实。

  二、“多管齐下”--萌生评价新方法

  找出了问题现状,有了新理念支撑,我们该思考如何对学困生开展评价,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内心动力、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丰富体态语中学困生建立自信。

  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对一个应用题的分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则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从而拉近与学困生的距离?我们不妨尝试着使用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它是课堂语言中的一种,包括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和眼色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着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

  1. 体态语之一:微笑与眼神。

  《2、3、5的倍数特征》这一课中,当问到“说一说你身边哪些数是奇数,哪些数是偶数。”时,我请了班里基础较弱的余佳妮来回答。当她被叫到时,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她的不安和紧张感。是的,他们一直处于别人的后面,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总怕自己说错。但这节课我看到了她的认真,我肯定她能回答只是害怕一时不敢说而已。因此,我没有指责着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请坐。”,而是微笑着看着她,鼓励着她。终于,她列举了她家的门牌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足可让孩子们获得自信,足可拉近师生间距离,获得学困孩子们的信赖,也最终激发了这帮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体态语言之二:手势与动作。

  课堂中,有的学生认真地看着黑板,随着你的思路;有的学生则两眼发愣,任凭你盯着他也不起作用,怎么办呢?此时你的一个简单手势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时比口头表达更加微妙。比如,当学困生感到学习紧张时,我们可以走过去轻轻地拍一拍他的肩膀,给他学习的信心;当学困生题目做得好时,我们可以俯下身来对他竖一竖大姆指,给他肯定;当学困生发呆走神时,我们可以温柔地摸一摸他的脑袋,学生做的很好拍拍他的肩,给他提醒……

  体态语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我们应把课堂语言与体态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与教育中,真正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久旱逢甘露”--针对性评价中学困生体验成功。

  事实证明:教育在点滴之间,评价也在点滴之间,而学生的进步也在点滴之间。课堂中有针对性地使用评语,能使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自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1. 针对学习习惯进行评价。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这一课中,我让一位叫冯超的学困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73-28。他写得很工整也很准确,还标注了退位点,以及7变成了6都做上了记号,我就适时给予评价:“冯超小朋友列的竖式真清楚,真工整,还标注了小记号,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他是怎么想的,真能干!把吴老师的方法都学去了,你写得和他一样吗?”。我如此一表扬,不仅孩子听着高兴,还起到了暗示其他同学也学这种好习惯的作用。

  再如,在教学笔算减法时。在没提要求的情况下,很多孩子会直接用口算(情况是正确率不高),陈绍填小朋友一直用笔算完一道道计算式题,我便即时给予评价:“陈绍填为了确保计算准确,掌握好笔算的方法,他每道题都笔算得非常认真,太好了!”……其他学困生一听,也模仿上了,一箭双雕呀!

  2. 针对学习方法进行评价。

  《数学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刚接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时,我们班有一学困生每题都用计数器计算,虽慢但非常认真,而且计算也正确。于是我及时对他进行评价 “王鑫同学,他选择了一个很适合自己的方法帮助自己学习,你想听听他是怎么做的吗?” 孩子满心欢喜地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刚才还迷惑的其他学困生豁然开朗,一听便会了。通过多次拨数计算,我顺势引导这部分孩子将拨的过程与算的过程结合,孩子逐渐过渡到再看到这样的试题时,只要将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不变,就对了。

  还有一位孩子在做“79、82、(  )、88”这样的题目时,我发现他在79和82的中间把少掉的数补上。于是我当着大家的面把他的方法展投出来,并说:“郑凯波同学太有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就把谜底揭开了,谁发现他的秘密了?”孩子非常兴奋,老师竟然也在欣赏自己耶!

  3. 针对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新课标要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其中就包括“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学困生就需要他有更坚强的意志,别人一遍会的,他往往要多做那么三五个,摆摆算算才会学会,这时老师的一句话,如“你是个认真的孩子!”“你会控制自己,真能干!”“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诸如此类的点评都如春风细雨沁入了学困生孩子久旱的心田。

  (三)“更上一层楼”--梯度式评价中学困生共享喜悦。

  作业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直接反馈。对学困生作业的及时反馈能更进一步地巩固他们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特别是面批的方式更是让孩子轻松地改正错误,获得自信。

  以前常常给学生的作业一个简单的A、B、C等级或者优、良等,以此来区分出作业的不同层次。不断地摸索中,我发现作业是一面反馈学困生学习情况的镜子,仅仅对学生作业给一个A、B、C等级或者优、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用心去观察学生的作业是否订正,学习态度是否改变等。

  因此,我在作业评价中采用了满分为10分的评分法,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次有的孩子能得10分----全对,很棒;有的孩子只得8分、7分----错了,没关系,订正后二次批改,你若订正全对了,被扣的分就加回来了,即7+3照样还是10分。这样既鼓励了好的孩子,又不打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明白通过努力,还是可以得满分的。

  此外,作业批改中,我还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你的作业有了很大进步”、“你的作业比上次进步多了。”、“老师觉得你的字有了很大的提高,祝贺你,继续加油哦!”……诸如此类的评语,让学困孩子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他们感觉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微小进步的肯定。相信时间的推移会让学困孩子们更加亲近老师、喜欢老师,从而喜欢数学课、喜欢数学世界,继而让学困孩子们在数学这片蓝天下一起分享阳光带来的喜悦。

  三、“坚持落实”--巩固评价好方法。

  老师惊叹、欣赏的评价语和无声的体态语让学困孩子重拾了学数学的信心;课堂中老师针对性的评价方法激发了学困孩子的数学兴趣;梯度式的作业评价给予了学困孩子再次训练和巩固的经验,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班学困生学数学的劲头有了较大提高,成绩也有了显著进步。

  学困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孩子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老师积极有效评价功能的发挥。要让学困孩子不再“困”,需要我们不断的落实和坚持。

  总之,从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出发,关注学困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发挥有效的评价策略和评价功能,就一定能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文明,李冶威。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1432

  [2]蔡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73-274

  [3]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4-75

  [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数学一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7

  [5]皮连生,杨心德,吴红耘。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积极评价,心灵启航    下一篇:多一些赏识,就多一些成功的希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