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初中生课外阅读问题及优化对策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初中生课外阅读问题及优化对策
  【摘要】在现代这样一个图文繁荣的时代,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暴露出较多问题:阅读方式图像化、阅读内容浅俗化、阅读思维浅薄化、阅读目的功利化。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发挥语文课堂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课外阅读氛围、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课外阅读 问题 对策
  初中时代,正是阅读经典,接受文化熏陶的好时期,文学名著对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创造力和想像力都有积极作用。正如俄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岑所说:“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的精神遗训。”然而,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快速发展,再加上网络和电子媒介的应用和普及,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学生来说,电视、电子游戏、手机、网络诱惑着他们,能够坐下静心来读和本好书,简直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方式图像化
  近年来,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使阅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更喜欢“读图”了。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是如此,被大量的图像充斥,文字变成了辅助性的内容。过去,书籍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而现在光盘、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以视听为主的信息取而代之,这些使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也削弱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导致恶性循环。传媒时代的图像信息,呈现在中学生面前,是未加筛选的,是恶搞穿越的,是复杂多变的,甚至还有是成人化的,在这些海量的图像面前,中学生照单全收,不辨是非,所以他们的阅读注意力无法集中。
  二、阅读内容浅俗化
  现在中学生的阅读品味普遍较低、阅读面窄,更倾向于阅读娱乐性的休闲读物,浅易读物更受欢迎,这也是他们课外阅读的主流,但经典的文学名著、科普类等严肃类读物却受到冷落,更多的学生只是把它当作老师布置的硬性任务来完成。所以,走进学生课堂我们仍能发现他们的课桌上摆着卡通漫画、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爆笑作品或写当代名主持人、影星的时尚杂志,甚至网游小说。这些休闲读物,虽然能使学生实现精神上的放松,但绝不能成为初中生阅读的主流,它们的意义与经典作品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课外读物存在盲目性,随意性,不懂得选择和鉴别,从而造成阅读内容浅俗化。
  三、阅读思维浅薄化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习惯于电脑阅读,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随意性很大,阅读时,根据需要,即点即看,这种快速阅读方式,符合青少年追求个性、效率和时尚的心理特点,却也改变了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没有逻辑、没有深度、跳跃性强,阅读时思考很少,往往信息量大,属于自己的思想却没有,这是一种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吃完了仍不知其味。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卡尔就针对这种现象说“网络造成的结果是,我们从网络得到的是知识的宽度,失去的是深度”。我们的学生也是,他们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浏览式的浅层阅读量在增加,却正在失去阅读名著作品所需要的持续、深入思考能力。这种阅读方式导致学生读书只是被动接受,缺少个性思考和创新意识。
  四、阅读目的功利化
  中高考是现行教育教学的指挥棒、是重心,在这种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中学生的阅读目的也存在功利化现象。首先是较多学生为了应试而勉强开展课外阅读,也有的学生为了赶潮流,和同学交流更时尚而阅读,惟独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阅读。如果这样,他们丧失阅读兴趣是迟早的事,甚至会排斥阅读。其次,家长和课任老师也会用有色眼睛看待课外阅读,不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课外书籍,认为这会影响学习时间的分配,于成绩不利。所以以这种方式展开的阅读,毫无欣赏和审美的目的,学生也以被动的态度来“吞咽”名著,为了考试而阅读名著,这无疑会扼杀了孩子对文学的爱好。
  如此种种,我们或许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一、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读的内容感兴趣,阅读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现在的社会现实,可以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形式出发。哲学家萨特说“存在就是合理的”。诚然,有一些网络文学还包含了一定的人生智慧和独特的见解。所以,可以先推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让学生去阅读,培养他们喜欢读书的习惯,至少有一个爱读书的念头,这是提高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前提条件。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进行激励,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他们的关注。对学生中那些阅读质量好,总是读名著的学生,进行正面的表扬和鼓励,而对那些语文基础差学生过份的指责,只会进一步的加重抵抗心理,可以适当地点拨,稍微有点进步就及时肯定,让他们有点滴的成就感,这样会慢慢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发挥语文课堂的引导作用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和学生交流最多的地方,要想阅读真正发生质的变化,语文课堂的文本阅读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对语文教材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将自己读透的教材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教师上课时潜移默化地影响,会使学生对大语文产生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文化魅力,学生自然为之倾倒,并以老师为范,刻意追求,这就无意识地诱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欲望。所以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课文内容拓展延伸,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必要的话,印发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拓展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到阅读中,从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此外,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一些阅读实践活动,给认真阅读过的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这不仅能激发巩固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课阅读的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要想在这样一个大众传媒时代真正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现有资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可以对学生施以同伴影响和家庭影响。如果周围的同学、班里的学都爱好读书,势必会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并且和同伴共同体会、探讨、促进,这样良生循环,阅读数量就人大大增加,而阅读的质量自然就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了。同伴的影响对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层面的,我们还可以通过搞各种读书考级活动、课外阅读交流、开放学校图书馆、创设学校公共书吧等活动,把学生的课余更多的吸引到阅读中来,造成读书氛围,形成读书合力。另外,家庭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试想,如果父母整天搓麻将、上网游戏,怎能严求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呢?反之,如果家庭的读书氛围浓郁,文学名著繁多,父母又有阅读的兴趣爱好,经常读书,一定会对孩子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这种作用甚至比学校施加的压力更为有效。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初中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难辩是非,所以会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产生疑惑,这就需要加强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导,语文老师要在内容上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课外读物,有利于心灵和人格完善,能陶冶性情的文学名著。在阅读方法上,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如,要让初中生学会选择精读和泛读,对难度大有价值的书要精读者,百读不厌,而题材较次、意义不大的书,则可以大体涉猎,粗读就行。另外,还要教他们学会做读书笔记,摘录有价值的词句等。
  总而言之,在现在这样一个图像繁荣的信息时代中,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从个体角度看,学生个人的语文素养就难以有效提升,从大的角度看,就地产生文化层面的断裂,传统文化得不到继承,新文化不能健康发展。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明白问题的严重性,重视课我阅读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充实自我,拓展文化视野,提升人文素养,这才是我们大语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2、胡玉霞《读图时代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探讨》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李军《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及对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发现 总结 提升——优化初中语文试卷讲评模式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初中古诗文高效教学策略例谈——以《湖心亭看雪》为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