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回首评踪,激活评价——关于小语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泽国镇中心小学   江丹平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评价之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完善、不断创造,以促进学生智慧的产生、思维的飞跃、激情的涌动。

  【关键词】直面课堂   点击策略   激活评价

  【链接背景  直面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完善、不断创造,以促进学生智慧的产生、思维的飞跃、激情的涌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较随意、内容空洞等现象,提出应规范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片段1] 一教师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老师让学生读了课文后用一个词说说对其中一个人物的评价,一学生说“我敬佩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唐僧肉冒着危险,遇到困难不泄气。”教师说:“这是你个性化的理解,很好。”

  [片段2] 上《四季》一课,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老师,我最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到河里游泳。”老师听了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

  [片段3]  学生回答了问题提后,教师拿出了一件非常精美的小卡车玩具奖励给学生,学生拿到后爱不释手,低下头玩了起来,旁边的学生非常羡慕,凑过去想“一睹为快”,结果两个人打闹起来。

  [片段4]一学生由于紧张,结结巴巴地读完一段课文,教师问:“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有学生站起来说:“读得太轻了,我都没听清楚。”又有学生说:“他很多字都读错了。”……全班哄堂大笑。再看朗读的那个学生,低着头羞红了脸。

  纵观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精彩与失当并存。有老师提出当前语文课堂评价语中存在的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评价笼统模糊“像雾像雨又像风”、评价肤浅无效“虽多全是空”、评价单调乏味“单调乏味灰蒙蒙”、评价功利武断“本应有情却无情”。“像雾像雨又像风”,指的是教师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无论学生说什么,不是“很好”就是“太好了”,不是“对的”就是“你真棒”,丝毫不敢指出学生不足之处;要么哼哼哈哈,不置可否,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教师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评价虽多全是空”。学生无法从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举个例子吧,上文举个例子吧,上面[片段2]上《四季》一课,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老师,我最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到河里游泳。”老师听了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聪明”到底是指什么,是学生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还是他说出了喜欢夏天的原因?这样空洞的表扬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便应付的学习态度。“单调乏味灰蒙蒙”。过于单调,在课堂上的评价只有简单的“对的”“请坐”“正确”“不对”,甚至机械地重复学生的答案,这样的点评比较乏味单一。“本应有情却无情”。有些教师轻率下结论,有时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就立刻加以否定,武断的评价封杀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张扬的个性。四句通俗易懂的话说出了当前语文课堂上教师评价语言存在的四个问题:笼统模糊、肤浅无效、单调乏味、功利武断。课堂评价语,想说爱你可真不容易呀!这样的的评价又如何能唤起学生的真情,去引发师生间情感的共鸣。难怪学生会习以为常,甚至漠然了。为此,这种课堂评价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点击策略  激活评价】

  一、正面的评价  精彩继续

  1、回归真实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评价真正着眼于孩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准确评价,引领学生学习。

  这让我想起自己上《索溪峪的“野”》一课,在探讨索溪峪不同的“野”时,我班一位学生曾讲到:“我非常喜欢索溪峪山的随心所欲与不拘一格。你瞧,它敢对白云,敢弄倩影,毫不掩饰,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我;它亭亭玉立,抱伙成团,喜笑颜开,尽在不言中。这一切,是我们渴望而难以实现的,大自然却赋予了大山的品性,我愿做一个‘野’的我。”

  沉默片刻,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掌声。

  这时,我说:“你展示了一个善于运用课文语言的‘我’,一个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我’,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愿你、我、大家共同努力。”的确,教师评价语言不该笼统模糊。在我们的课堂上,确实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个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不能像雾像雨又像风。也就是说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回归真实。

  2、言之有物

  评价要言之有物。再如一位教师对几个学生的朗读进行的不同的具体评价--“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的时候表情很丰富,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正是这些准确具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具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次一次练习中能够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朗读水平有较大的进步。

  教育学家布莱克o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评价的时候,可以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出发,让这朵朵“评价之花”多一些“言之有物”,让学生不仅明白“好”,更要让其知“所以好”。

  3、擦燃火花

  生:(读)“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传出来。”

  师:真棒,棒在她把“幽静”这个词读懂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读)幽静。

  师:读出这个词的意思。

  生:(轻轻地)幽静。

  师:有副对联写道:“蝉噪林愈静,鸟鸣谷更幽。”这是一个小镇上的一条小路,夜晚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更显得小路的幽静,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读出这句话的意境。

  生:(轻轻地读一遍)

  师: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要想,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思考。你从“断断续续”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生:从“断断续续”这个词能看出这个女孩子对这首曲子不是非常熟练。

  生:她非常喜欢这首曲子。

  师:对,弹得不熟练还要继续弹,说明她喜欢。来,握握手,你的这个发现是一般人发现不了的。

  师:很好,读书就应该像这位同学这样,通过词句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执教老师以“点睛之语”推进了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导他们不断去发现、尝试和探究,让他们寻觅到了一条优化解读文本的“最短路程”。看来,课堂评价语不仅要真实准确,还要有启发性。面对学生的答案,教师不能仅限于简单的“对”或 “错”, 要展开具体的描述,将引导、点拨寓于评价中, 给学生思维方法以启发。这一点对教师评价的要求是高于我们刚才讨论的第一点的。那就是课堂评价语言要引领思维,擦燃思维的火花。

  4、投入情感

  教师的评价还要注意流淌真诚,浸润情感,充盈希望,放飞理想。也就是说老师在评价时要投入真情。其实,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次温柔的抚摸,甚至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表现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意。只要是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 投入了教师的真情。肢体语言也好,口头语言也好,都能唤起学生的感情回应。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是发自内心的,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并能以自己的行动回应你的评价。如: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内心的赞赏。于永正老师曾说:“教育事业说到底是爱的事业。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没有和谐的、宽松的氛围,别说创造思维的火花不会迸发出来,就连书本的知识也难以掌握好。”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友善的微笑,能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感受到期待的幸福。课堂评价中,教师应以鼓励为基调,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给予适当、精练的评价,起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观察学生,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优点。让学生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5、期待效应

  延缓评价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道正确结论之前,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得到更多的不同答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个别学生会马上举手回答,并且答案非常正确。而教师也兴奋地及时表扬学生。这样,一大批同学也许还没有想好,结果却出来了,这些学生地思路一下子就被同化了过去,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课堂变成了只是优等生表现的舞台。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会马上予以否认。这种做法都是错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会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的火花。而运用迟延性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二、否定的评价  不容小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学生一味接受“激励性”评价--尤其是缺乏是非评判的“激励性”评价会产生危害,甚至贻害无穷。所以,身为教师也须兼顾理性,不能一味地“讨好”学生,盲目依从学生的“观点”,从而导致他们是非不分,良莠不辨。对学生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但是当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出错时,老师该怎么办?老师常常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为了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在进行否定性评时也应讲点艺术:

  1、在期待中进行否定性评价

  生:我抬头望了望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师: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字读错。如果你能读得让我感到天游峰台级多,爬起来累那就更好了。

  老师既准确客观、具体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长处--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字读错,又十分得体、明确清楚地提出了改进的目标--如果你能读得让我感到天游峰台级多,爬起来累那就更好了。听了这样的评价,学生一定能感受到朗读给他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其他学生也能从评价语中体会到朗读课文的具体方法和努力方向。这样评价的效果远比“你读得很流利,但缺乏感情。”这句常用语来得好。

  2、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否定评价

  有位教师教学时,一个男生瞌睡了,这位教师便有意提高音调说:“睁开眼吧!抬头看吧!精彩可千万不能错过。瞧,貌若天仙、温柔似水的多情女神正款款向我们走来。”那位打瞌睡的同学一下子就清醒了,很快就重新投入了学习中,而教学氛围也没有被破坏。就这样,这位教师以幽默的教学语言既提醒了那位打瞌睡的学生,还很好地延续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课堂上,教师的幽默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进行更好的情感交流。幽默的评价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3、否定性评价后的再次尝试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参与失败后,强烈的好胜心使他们的注意力、思维、情绪运转都处于最兴奋状态,所以此时的“再训练”效果最佳。否定性评价后给学生以再次尝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改正错误,树立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评价语的运用是门艺术,它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锤炼评价语言,也应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机智善变。在评价学生回答过程中,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答案,教师不要简单否定,而要学会包容并提取其正确的成分加以表扬。许多学生在作出回答时答案虽不完全正确,但错中有对,对中有错,哪怕就是不正确的答案毕竟也是他们思考后的劳动成果,轻易否定,势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平时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的后进生,更要注意引导和保护。

  总之,利用多向度、多角度、多维度的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就会调动积极的思维,利用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融合自己的教育和教学个性,甚至是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理性的批判,站在宏观的高度去营造一个高屋建瓴的境界,这样就会凸现我们的课堂评价个性和风格,尽显我们的评价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巧妙地指出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既准确地传授,又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评价, 不仅关注了教材的内容和情感, 而且超越了教材, 关注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状态,以及对情感的需求, 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感情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对学生来说, 这将是一种极具激励性的幸福体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不是“教师随意发挥”的评价,我们的评价同样呼唤着“规范”,就让我们多思、多学、多练,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带着更多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创造。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 郭春苗,朱小军。课堂评价语言与性别差异[J].文学教育,2009年第2期

  [3] 张洋。为学生量身打造课堂评价语言[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年第9期

  [4] 龚永娟。二期课改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J].上海师大出版社。2006

  [5] 邵军、袁开文。打破“模糊性”课堂评价这块坚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第1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评价初探    下一篇:多元评价促作文教学——多元评价促作文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