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用心经营灵性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用心经营灵性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溪镇第二小学  陈雅

  【摘要】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加注重激励导向作用,这些改变令人欣喜。但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了一些与课改不和谐的现象,“错位式”评价、“空洞式”评价、“泛滥式”评价、“功利式”评价、“武断式”评价值得我们去反思。灵性有效的评价策略,能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评价语言  误区  策略  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有效的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催化剂,能引导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是师生平等对话和心灵交融的纽带。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对课堂评价也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评价的作用不仅是激励,提升课堂实效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评价新理念已走进课堂,评价已不单单注重其工具性的属性,更关注人文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加注重激励导向作用,这些改变令人欣喜。但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了一些与课改不和谐的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这些误区。

  一、语文课堂评价常见误区

  许多教师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对学生采取了赞赏、肯定等富有激励性的积极评价,乍一看似乎很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但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评价存在不合理之处。如:“很好”、“好的”“答得不错”、 “读得真精彩啊”“不对,谁来说?”等等。这些失当的课堂评比比皆是,不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造成了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一)“错位式” 评价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尊重学生感悟”的内涵,以为“尊重感悟”就是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忽视了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如有教师在教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后,问学生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我觉得爱听好话不好,容易上当。教师评价:你说得真好。有的说:我觉得乌鸦自不量力,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得什么样,还得意极了!教师为了不打击学生发言积极性,还是鼓励道:你说得有道理。有的说:我觉得狐狸很聪明,而且我懂得了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而别人不给时,你要多动脑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教师评价道: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实际,真聪明。面对学生的一些明显值得商榷的感受,教师不敢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明明是值得讨论的地方却称赞“对极了”,明明是偏离价值观的回答,却冠以“你真会想象”, 极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字。似乎否定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错位。

  (二)“空洞式”评价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只要是对的都不加以区别,一律以“说得不错”“真棒”“真有感情”“你读得不到位”等语言来评价,至于好在哪儿差在哪儿老师并不做指引,只做最简单的评定,教师的评价语空洞单一,缺乏针对性、准确性,这些评价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启发呢?“你读得真棒!”这种模糊性的评价语就像一顶大帽子,扣在任何一个读得好的同学身上都行得通。其实,教师的这些评价语,学生弄不清楚自己朗读“棒”在哪里或者“不足”在哪里。这些空洞式的模糊评价,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评价,没有起到提升和改进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推进作用。这样的评价是肤浅的,没有考虑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对学生学习发展无多大引导价值。

  (三)“泛滥式”评价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夸奖、少批评,当这样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接受时,“你真棒”之类的赞美词开始泛滥成灾。课堂上,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一味地想表达人性关怀,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整节课为学生叫好之声不断。诚然,学生需要我们的赞扬,但是满堂彩的溢美之词却会呈现物极必反的效果。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司马光》的生字时,让学生观察六个要求写的生字,发现其中容易写错的地方,提醒同学注意。有一位同学说:“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到’字的左边两笔是横,在横中线下面,不能写成提。”老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兴奋地说:“你的眼睛可真亮啊,可以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相比较了。”学生得意得屁股着不了地,就在板凳上滑过来滑过去。我们教师如果总是用泛滥式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这样不着边际的一味夸奖说好,既大大弱化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消减了应有的教学张力,易引起学生的自负情绪,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功利式”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课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工具,如小红花、五角星诸如此类,这些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最为常见。学生为了得到这些奖励品,表现得非常的积极。例如,有一位教师让学生说自己是如何记好今天这节课上所学的生字,学生每说一种记字的方法,教师就将奖品发给他们,几分钟内就将所有的奖品用完。这种评价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激励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学生为了奖品才回答问题,没奖品便对学习失去兴趣。我想,这一结果显然与教师的初衷是相悖的。

  (五)“武断式”评价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里,每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答出了教师期待的答案,教师就会以高度的评价结束话题,而对于一些错误的答案或不太标准的答案马上予以否定,或者以自己的回答代替学生的回答,没有发掘学生的思维。如有老师在执教《燕子》这一课时,问学生:“为什么作者只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而不写其他部分呢?”有个学生说:“写羽毛、翅膀、尾巴有意思,而写其他的没意思。”教师立刻予以否定,没有继续追问,接着问其他学生:“谁能回答?”随后,学生们的回答都没有很准确,于是,这位教师干脆自己说出了教参上的答案:“那是作者抓住了燕子的特点来写。”这样片面、武断式的评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个性的发展。

  二、提升课堂评价有效性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评价必须科学,正确把握评价尺度。

  (一)评价要具有引导性

  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使学生疏远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例如,在之前的例子中,这位执教《燕子》的教师没有发现学生所说的“有意思”也就是“特点”的另一种鲜活的说法,而是一位地牵强的用教参上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学生的课堂生成,利用“有意思”加以引导:“对,既然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来写很有意思,那我们平时写麻雀、小狗、金鱼等动物时也可以抓住他们有意思的部分来写,就会把动物写活,对不对?”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共鸣,真正与文本交流。

  (二)评价要有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多创意的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教师要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以《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教学为例,教师让不同的学生来朗读同一个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生1: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地读。

  师:哦,你知道小鱼们要死了,非常难过。

  生2: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读得很轻,很慢。

  师:你读得这么慢是想让水干得慢一点吧,你多么希望小鱼们能活得长一点啊。

  生3:小鱼都会干死读得特别快,特别重。

  师:你的心里充满了着急,希望小鱼们快点被人解救。

  师:同一句话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意思,真不简单啊。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朗读体验也是个性化的,充满着他们自己的感悟,带有浓郁的个性色彩,教师的评价语言也因人而异。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都是灵活生动的,学生的学习也会有滋有味,课堂也会焕发勃勃生机。

  (三)评价要有真实性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 马卡连柯也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多提出鉴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机智,真实地评价学生。

  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明方向,真实有激励性的评价才能促使学生良好发展。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或一时语塞或说错时,老师就可以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你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但你的字如果能再写得大些,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四)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

  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教师正面的引导和适宜的鼓励能激发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曾经听过一次教研课,课堂上,教师叫同学们读一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发现有一个男孩子低着头未举手,于是老师走到男孩的旁边,让男孩起来阅读,他站起来半天都没读出一个字,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引导下,小男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他顺利地读完后,老师接着告诉他:“你读得多流利,多响亮啊,你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他们肯定会觉得很了不起的。”小男孩听了满怀喜悦地坐了下去。教师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找到进步的方向,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代替着传统的单一式的评价,并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除了最常见的师生评价外,生生之间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能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修正自己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发现对方的优点,以此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相互评价的过程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评价语言除了有声的赞扬之外,无声的体态语言也能为课堂评价提供事半功倍的辅助作用,如掌声鼓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热情的拥抱,一个翘起大拇指的手势,一次赞同的微笑,面带笑容的等待……这些鼓励的行为也能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教师充满灵性的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启发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建立自信,认识自我,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学伟。  谈谈数学课堂中的“即时评价”[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19)

  [2] 王旭。  专家型教师评价行为特征研究[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03)

  [3] 李淑贤。  教师的非言语评价[J]. 宁夏教育。 2003(03)

  [4] 赵明仁,王嘉毅。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10)

  [5] 邓凡茂。  课堂评价范式之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6] 马燕。  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相关问题的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06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巧用评价 轻松识字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评价初探    下一篇:形成性评价 成就学生快乐人生——小语高段形成性评价策略的有效探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