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远离“套话” 还原真情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新河镇中学  仇信宽

  【摘 要】 在现实在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下,不少老师和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惰性,他们已经不习惯去思考写作了,只希望套用现成的东西。究其原因如下:1.教与学关系不平衡  2.创作主体的丧失。那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对策有: 一、命题者:让套话作文无用武之地。二、授课者:更新作文教学理念。三、评卷者:公正评分,严打“套话作文”。通过多方合力,让学生在真实的作文中找回自己思维和感悟,远离“套话”,还原真情。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套话作文   真情

  第二次模考出来,有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语文只有107分,其中60分的作文扣了30分,甚是诧异,一看,评卷老师写着:不是原创!原来是“套话作文”。其实“套话作文”由来已久,至今犹盛,现在很多考生都运用自如。这些作文套用现有材料,套用现有结构,表述浅表生硬,为文意假情虚。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特级教师王立根老师把“套话作文”看成是应试教育的畸形儿。他认为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滋长是出现“套话作文”的症结所在。在现实在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下,部分老师和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惰性,他们已经不习惯去思考写作了,只希望套用现成的东西。究其原因如下:

  1、教与学关系不平衡。

  纵览近十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中考命题在不停的变化,在不停创新,命题者也在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可是教师和学生还是执迷不悟地“摸”到命题的“套路”。教师就引导学生将课内课外的一切积累都往“话题”或题目所能体现的内容上套,有分成个人、社会、国家、民族等或亲情、友情、自然、成长等方面。于是,考生们考前拼命地背读优秀作文,用穿靴戴帽的方式去应对任何文题,更有甚者考前准备好一篇好文章以不变应万变,使得作文教与学处于关系不平衡的状态。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曹茂才老师为学生写“假话、套话、空话”找到了三个原因。他认为学生造假一是老师教的,二是老师逼的,三是学生对生活缺乏感知力。这确实说明了作文教学生态失衡,而这种不平衡主要是我们教师造成的,一些教师喜欢向学生强行灌输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的写作知识,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上严重错位。更多的时候写作应试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就变成了一种“置换”的伎俩,培育了学生套用的意识和习惯,却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思考和分析,扭曲了学生情感和表达,最终成就了套话作文。

  2、创作主体的丧失。

  虽说是素质教育,但因为有升学,应试教育肯定难免的,连原本生机无限,能最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作文课在应试下也变味了。就这点意义上来说,应试教育是滋生套话作文的温床。我们大多教师在作文指导方面注重条条框框,大谈应试技巧,告诉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等等。学生则被条条框框约束,动弹不得,严守教师的规定,投师所好,丧失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找不到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更谈不上创新。由于丧失主体思维和情感,考生在写作时无法调动自己的生活,无法将情感的触须伸进自己那本就单调的生活,他们总是将写作的空间锁定在自己的阅读视野,锁定在经典素材上。由于他们平时的阅读量有限,在作文中呈现的也都是一些过时了的被人反复引用的名人生平事迹。

  那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自己的思考对策如下:

  一、命题者:让套话作文无用武之地。

  应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一场关乎命运的重大考试中,怎样选拔出真正有个性有新思想的好文章?作为命题者身上的责任首当其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意见中也讲到: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必须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所以,命题者应多从作文形式入手,防止套话作文的出现。作文形式出其不意才能让套话素材无用武之地。

  1、续写、改写,有效阻止套话作文的产生。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灵性的思维,才能产生灵性的语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是思维不可或缺的手段,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象未来和未知的空间,思维驰骋的空间便会越来越广。例如这样的题目就很有效:“在一个动物集会上,动物们争相表演才艺,猴子弹跳好,表演了一个舞蹈,得到了动物们的连声赞美,骆驼非常嫉妒,它也想得到表扬,所以也连蹦带跳地表演起来,可惜却出了洋相,最终被动物们赶出了集会。”请根据以上内同扩充情节或者改编内容。这样的作文自由、活泼。写作最重要的就是思维,思维来源并不是平时的技巧指导,而是阅读。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阅读的品位,同时也要求老师改变过于务实的作文指导,教学目标不是教会学生写作,而是教活写作。“沿用几个素材,套用各类作文题,在这样的题目下显然是行不通的。

  2、图画材料,让套话素材无处可套。

  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类型有以下几种: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加上自己”创作“,并将构想的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还有要求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这类题型审题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对材料(画面)理解有误。为防止误解,可以对画面适当地加一些注释,解说。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它要表达的内容往往比文字表达得更隐蔽,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这类题既可以防止套话作文的产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命题者首先要着力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多出一些形式多样的题目,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做一些求异思维的训练,一文多作,一材料多文:看图左文,评点名篇……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流畅而一触即发,深刻而入木三分,做到了这一步,有何愁作文没有个性呢?

  二、授课者:更新作文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师生的生命活动。从生命的原生态层面看习作教学,习作首先应当是学生生命的原生态体现,即真情实感的自由思想和自由表达。追求习作的”本真“,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人性的关怀,使习作重新回归于展示心灵自由、宣泄个体情感的本色,成为独抒性灵的自由之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

  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在还没有解除升学给我们带来的重压下,传统教育观念仍然束缚着我们很多教师。因为有了升学的压力,大部分老师在作文教学上也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指导,这种呆板的作文教学模式,又怎么能焕发学生的活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创新的品质呢?所以更新作文课堂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1、学生是主体。

  现代写作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人“是写作的核心,写作是”人“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体验后的文字呈现,它强调写作者与自然之境、生活世界以及自我内心世界这三征生态的圆融与互摄。所以写作的过程是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过程,需要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运用等多种能力。王尚文老师提出”写作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也在真实地生活。在这样的写作中,他既是学生又是一个生动的人。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会发现,许多写作能力并不好的学生,写情书,写揶揄老师的段落,改编经典文本等却很在行,主要原因就是他真的想做这个事情,他的写作动机是真诚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主动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让学生情动于中,文发于外,真正意义上引入学生的现实生活,牵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指导学生观察、体验、想象、实践,其余的内容可以虚化,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让学生在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生活是素材。

  丰富的素材来自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关心生活,亲近自然,干预生活,表现生活,这是写作的原动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作文能够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重要条件。学生热爱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为生活所感动;学生深入生活,才会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才会怀有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同情心和悲悯心,学生投身于生活,用情于生活,才能厚积薄发,获得心灵的震动和精神的升华,真正意义上做到”情动而辞发“。所以我们作文教学要与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听、多开口的习惯,积累作文素材,多看是指看《时事点评》、《探索》、《走进科学》《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看《中国青年报》、《语文报》、《读者》《意林》等报刊杂志以及古今中外名著,街市上的海报、校园内的墙报、板报等等。多听是指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民谣、谚语、笑话、相声等,听商贩巧舌如簧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讲解名胜。多开口是指赏评名篇佳作、议论时政、吟唐诗宋词、背古今名篇。这样就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大大拓宽了学生写作的领域,并引导他们在写作时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生活,激活自己的思维与情感,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形成美丽的文字。

  3、表达是个性。

  没有丰富的积累,没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学生无法根据题目的需求来选择素材和语言风格,他们只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有限的素材,用干瘪的语言、生硬的陈述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搬,语言毫无个性化可言。个性化的语言是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它往往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久而久之,能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性,这就必然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语言。如果学生对自己的素材有了自己的审视角度的层面,有了自己个性的见解,又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那他创作的文章也一定是优秀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引导他们说真话,诉真情,袒露真实的心灵世界,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尽情挥洒情感,品味生活,感悟生活。如我班学生写的一篇习作《听妈妈的话》:”90后的我们骨子中透着叛逆,叛逆中带有忧伤,忧伤的表面还是伪装着倔强。我们是蓝天下飘荡的风筝,自由是我们的理想,而妈妈却紧紧地拽着线不放。“以及”日子像光滑的玻璃珠子,一不小心就溜走了“等等。当这些鲜活的文字在你的眼前跳跃时,你会觉得这是一种美的享受。

  张中行先生告诫我们:作文不仅是一门课,不仅是我们的一种表达工具、技能,它更是个体生命中的生存、生活方式。这就是说作文是写作个体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的生存行为。因此,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作文的课堂中找回自己思维和感悟,在具体的情感体验中引进并延伸生活,炼就个性表达,让学生心有所感,笔有所指,文有所思,远离”套话“,还原真情。

  三、评卷者:公正评分,严打”套话作文“。

  考生的”套话作文“能够生长不息的其中一点原因是我们评卷者姑息而成。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作文被扣了30分的学生跟我说,他以前都是这样写的,老师给的分数还挺高,而这次为什么就不行?听到他这样的疑问,我只能说我们改卷者存在着问题,部分老师的”心慈手软“助长了套话作文的繁衍。因此,我认为:

  1、在小测验或中考模考时,对套话作文绝不手软。

  我们改卷老师有时看到了一些”套话作文“,一想到是自己学校的学生,自然而然就不会象中考改卷那样严格要求,分数扣的也不多,然后在旁边写着”好象不是原创“,但学生看到虽然有旁批,但分数还不是很低,所以就有一种”好象可以这样写“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成了可以这样写的思想了。所以,我们评卷老师不管在什么时候对学生都要严格、公正,特别是平时的模拟考试,一旦发现”套话作文“要”下狠手“,当做典型来批判,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套话作文“扼杀在摇篮里。

  2、在中考评卷中,对”套话作文“从严处理。

  阅卷组要让评卷老师明确套话作文的类型,要提倡返璞归真的评分导向,严打套话作文,关注真情作文。 套话作文一旦得逞,就破坏了中考作文的区分度,写作能力高的考生和写作能力低的考生得分接近。所以,一旦认定是”套话作文“,就要狠降分数。例如:最高分不超过40分(作文满分60分)。如果符合题意,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可打38-40分。表达能力较差的,也可打在36分以下。只有在中考阅卷中率先扭转”套话作文“这种不良的文风,学生平时的文风才会随之发生改变。希望通过中考作文阅卷评分的指挥棒,改变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综上所述,只有联合命题者,授课者和评卷者等多方力量,才能够肃清当今”套话作文“盛行的歪风,让作文回归真实的生活,还原学生的真性情。

  参考文献:

  1、王立根 《套话作文:应试教育的畸形儿》         《语文学习》2010年第5期

  2、曹茂才《学生撒谎谁之过--探析学生作文的”假话、套话、空话“现象》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5期

  3、陈玉驹《生态课堂是作文有效教学的必然诉求--对当前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4期

  4、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细雨中静待花开    下一篇:语文学科之长 将学生思维训练推向沸点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