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随文练笔,为低年级习作架桥铺路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横湖小学  方妙仙
  【摘要】“随文练笔”是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话训练。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架设模仿桥、想象桥、转换桥来引导学生“学”着写、“接”着写、“改”着写,及时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为低年级的习作架桥铺路。
  【关键词】低年级  习作  随文练笔
  由于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掌握的词语不多,积累的好词佳句甚少,用词造句不熟练,写话困难。有的学生在写话时虽然心中有内容,但却不能用准确的词来表达。尽管新课程中许多课文都有意识渗透了续编想象这一还节,可学生的想象力却不够丰富,导致学生难以打开“话匣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写作更是为题材煞费苦心。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随文练笔有机地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结合实践,以挖掘、延伸教材的“空白”为立足点,解决学生的素材问题,并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随文练笔,不同于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实际,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犹如语文教学这只鸟的双翼,彼此必须密切配合,同步启动,相互渗透,才能使语文教学振翅高飞。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练笔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架设模仿桥,采他人之长--“学”着写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低年级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模仿式练笔可分为三种方式:
  1、句子模仿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要求学生仿写句子的基础训练,我们可以选取一些规范又易模仿的单句,让学生有话会说。如大海是鱼儿的家。教师在指导这样的句子时,要注意让学生明白二者的关系,学生理解了,自然就会有很多赏心悦目的创作。蓝天是白云的家。森林是小鸟的家。草原是马儿的家。……
  我们还可以选取一些童趣又易共鸣的复句,让学生进行模仿。如人教版四册中《找春天》: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这几个句子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方法,学生读着这样的句子,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灵动和生机,也有了创作的灵感,
  桃花在枝头迎风绽放,那是春天的笑脸吧?
  翩飞的燕子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柳枝在风中飘动,那是春天的舞蹈吧?
  成群的青蛙放声歌唱,那是春天的交响乐吧?
  ……
  我们只有既指导学生掌握仿写句子类型的表达形式,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和规范理性认识,才能启发学生完成表达句子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形象思维,从而书面表达各种形式的简单句子、复杂句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为书面构段打下坚实基础。
  2、片断模仿式。片断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它不必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情节,也不必要求有严密的结构。这种局部模仿,范文较多,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
  新课程中有许多课文段落充满童趣,语言优美,结构很有特点。:如:《春雨的色彩》优美流畅,富有音韵,学生容易模仿写话。我用这样的句式来启发学生先联想:“春雨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万紫千红,春雨还有哪些色彩?”“你能模仿书中的写法再写一节吗?”学生兴致勃勃地写下了一节节如诗般的文字。
  小喜鹊说:“春雨是紫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到紫藤上,紫藤花紫了。春雨淋在丁香花上,丁香花也紫了。
  小乌鸦说:”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看,春雨滴到梨花上,梨花白了。春雨洒在玉兰花上,玉兰花也白了。
  3、篇章模仿式。
  篇章仿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但又篇幅短小的课文内容,向生活实践延伸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学生从仿写的过程中体验到原来自己也能像书上的作者那样有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如人教版三册中的《语文园地六》中的一首小诗《谁和谁好》是一首很有童趣的小诗。我觉得这是一个仿写的好时机。于是,我问:“这首小诗有趣吗?”答案毋庸置疑。“其实啊,你们也能写出这样的小诗呢!想不想试一试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智慧火花瞬间亮了起来--
  “谁和谁好?月亮和太阳好,太阳下班了,月亮来站岗。”
  “谁和谁好?铅笔和橡皮好,铅笔写错字,橡皮帮忙擦。”
  “谁和谁好?蚯蚓和泥土好,泥土硬邦邦,蚯蚓帮忙松。”
  “谁和谁好?金箍棒和孙悟空好,孙悟空打妖怪,金箍棒来帮忙。”
  这样的诗句,我觉得比书本上的还要灵动,还要有趣。是的,孩子眼里的世界就是这样的绚丽多彩。
  有了范文引路,及时给予孩子习作的拐杖,孩子们写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既有仿效,又有创新,更重要的是通过仿写,让他们掌握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在不断的积累、模仿中,储备丰厚的语言素材,为他们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基础,终有一天能绽放语言的芬芳。
  二、架设想象桥,通文本之意--“接”着写
  想象是指人们对已感知的事物的表象进行积极思维,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常用方式有以下四种:
  1、结尾续写式。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可以进行想象式练笔。
  如《七颗钻石》的结尾写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写大地上会有怎样的变化。如一位学生写道:“水流到田野里,田野里干裂的土地湿润了。干枯的庄稼抬起头来了。水流到果园里,果树的叶子舒展开了,树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水流到沟里,小动物们在沟里喝足了水玩耍着。” ……
  在练笔中,学生的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自己的独特创意。这样的想象练笔训练,无论在形式要求上还是在训练要求上,都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学生有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他们会逐渐养成勤观察,勤动笔的习惯,因而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作文素养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2、填补空白式。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和限制,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不可能穷尽,有些内容只是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作者运用“空白”的艺术,把内容留给读者去体会。教学这样的课文,要找准“空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
  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给予树》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练笔,那个陌生的小女孩在收到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后,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帮助小女孩写一封感谢信给金吉娅。学生思绪纷呈,感慨万千。仅仅几分钟,就写下了一封封感人的信。孩子们在情真意切的诉说中,传递着对爱的感受和感动。在文本的动情点,设计让孩子投入地写,动情地说,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片断中,创设了写话情境,让孩子们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
  3、图意联想式。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直观
  理解、形象教育、激趣诱情、美感熏陶等功能外,还是进行随文练笔的极好媒体。
  教学《游子吟》时,教师相机出示了文中插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写写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写道:夜深了,一位头发已经花白了的母亲还在昏黄的油灯下为儿子缝补着衣服,尽管屋内那样寒冷,老母亲依然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补衣服,不知疲惫,缝得是那样专注和仔细,连针脚也是那样的细密,儿子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我想他一定会勤奋苦读,不辜负
  母亲的期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恩情。画面中,母子二人相对无言,但母亲那
  浓浓的爱早已胜过千言万语,早已倾注在那一针一线里,多么令人感动呀!
  一幅画,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引导他们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情愫,从而加深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三、架设转换桥,迁各家之才--“改”着写
  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或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创造了语言运用的训练机会,强化了语言的训练力度。方式有三种:
  1、迁好词,改语境。
  课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教学,如描写优美景物的、具体动作的、人物品质等词语,可以把它集中在一块,一线串珠,能运用即是理解。如学完《北京》这课,我布置学生用绿树成荫、川流不息、这几个词语写几句话。有位学生写道:“大街两旁绿树成荫,路上有川流不息的汽车,到了晚上,那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像是灯的海洋。
  2、迁佳句,改略段。
  新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句,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
  如《绝招》一文中描写三胖表演憋气时,”挺着大肚子,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作者抓住动作描写,把三胖当时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而在描写二福表演空翻这个段落时却很简略。于是我要求学生也抓住动作描写,把二福怎样空翻详细地描写出来。
  学生写道:”二福站起身来,有力地一拍双手,两脚使劲一瞪,往上一跃便凌空飞起,在空中来了个360度转身,只一刹那,两脚稳稳地落地,一个漂亮的空翻就完成了。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
  这样的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3、迁主题,改体裁。
  同一题材,换一换表现手法,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表述,与原作比比谁棒,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习作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词。这些古诗词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词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学了《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后,有孩子是这样写的:
  春天,杨万里来到新市住在姓徐的人家开的店里。
  有一天,杨万里出去散步。在路上,他看见稀稀落落的篱笆旁边有一条长长的小路伸向远方。小路边有一棵树,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可是叶子还不是很多。
  忽然,杨万里看见一个小孩子边跑边叫:“别跑!别跑!”杨万里仔细一看,原来他正在追着黄蝶玩呢。那只黄蝶好像也在逗着小孩子玩,忽左忽右,一会儿飞,一会儿停,小孩子跑得满头大汗。这次它飞到了篱笆上,扇动着翅膀,好像在说:“来抓我啊!来抓我啊!”小孩子慢慢地走过去,刚要抓住它。黄蝶一拍翅膀飞进了油菜花中。黄蝶像变成了油菜花一样,小孩子怎么找也找不到了,他只好失望地回家了。
  杨万里看了有趣的儿童捕蝶,写了首诗,叫《宿新市徐公店》。
  多形式的随文练笔,决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这些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生
  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可以模仿的篇章、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
  创新能力,丰富了词汇,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习作兴趣有了
  显著的提高,才能让写作水平发生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 暨淑珍。《小学生低段随文练笔的实践研究》仙居一小2011-6-21
  [3] 史晓霞。《让随文写话扮靓语文课堂》宜兴教育网2010-12-19
  [4] 卢艳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研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听读,走在阅读启蒙时    下一篇:生花妙笔 汲于生活——谈小学生活化小练笔的指导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