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千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导学掩映来——初中绿色文言课堂中的自主性研究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滨海镇中学 李雪飞

  【内容摘要】绿色文言教学提倡熟读精思,培养学生文言语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升华自身的语言修养。绿色文言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改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探究反思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凤头”之精彩:学前指导精当巧妙;“猪肚”之充实:交流展示充分有效;“豹尾”之有力:绿色创写厚重深刻三大环节,尝试把广阔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想方设法打造“轻负担、高质量、有活力”的绿色课堂,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他们的人格,也使我们的文言课堂焕发生机,充满绿意。

  【关键词】绿色文言  熟读  精思  撩拨  凤头  猪肚  豹尾

  反思近十年的语文文言教学,自己渐渐成为了庖丁解牛者,完整的课堂被慢慢的肢解,架空学生的自主学习,纵使费时费力仍不免落得个浮光掠影的下场。重“表层言语”轻“内在言语”的教学粉碎了本来完整的情节,破坏了学生学习的情绪,增加了语文学习的难度。

  近两年我的语文课堂多了几分色彩,有时俨然成为了百家讲坛。我找来图片,找来视屏,找来音乐,我的文言课堂异彩纷呈,热热闹闹,我的学生沉醉在花开般的幻灯屏幕里,学生无形中成了课堂的点缀,成为典型的“看客”……喧哗躁动的背后又让我发现自己离语文已经很遥远了。静心思考后,我内心深处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就是必须实行教学改革,回归“语文味”。

  轰轰烈烈的教改让我在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寻找,我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通过多种渠道牵线搭桥,为学生文言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我要走出语文“高耗低能”的尴尬困境,让语文课焕发生机,充满绿意。在文言教学中,从学前指导、合作交流、总结探究三个方面展开,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想方设法打造“轻负担、高质量、有活力”的绿色课堂。

  一、“凤头”之精彩:学前指导精当巧妙

  中学生曾调侃“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中学生怕文言文原因有三:一是语言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二是作品的背景离现在较远,很难理解作品的意境;三是文言文的语法缺乏一定的语境。面对摆在学生面前的三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情以生为本,从源头抓起,授生以渔。渗透以学定教理念,关注文言阅读的三趣,凸显生机与活力。

  1.朗读激发文言阅读的兴趣--文章不厌百回读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感知文章要读,鉴赏文章需读,探究文章靠读。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读真是一把宝贵的获得真知的金钥匙。

  ①贯穿始终的朗读,引领学生渐入生态文本。

  课堂中引导学生声情并茂的“范读”、贯通文脉的“导读”,学生激励和带动学生异口同声地“齐读”,替换地“轮读”,辅以提示地“背读”,分层逐段地“接读”,众声鼎沸地“速读”……从而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书声琅琅的学习气氛,“之乎者也”的文言语感,就在这日积月累的“熟读成诵”中熏陶养成。

  ②有序梯度的朗读,带领学生进入绿色情境。

  笔者在《答谢中书书》导课中首先交代课堂学习的任务与方法,接着让学生进行有序梯度地朗读。“沸沸扬扬”的读,要求学生声音响亮,专注投入,把学生带入课文。“字正腔圆”的读,要求学生吐字清晰,感情充沛。 “层次分明”的读,要求学生披文入情,由表及里。“缓急有致”的读,要求学生进入绿色情境,读出韵味。

  2. 提问撩拨文言阅读的文趣--问渠哪得清如许

  激发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引”就是确定阅读目标,就是制定阅读步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就是指导阅读方法,组织阅读交流,进行阅读评点。以问题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

  如《与朱元思书》疏通文意后,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我收集汇编了以下能撩拨文趣的问题:

  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水的“异”?山的奇又体现在何处?

  ②泉水,鸟,蝉,猿的声音和山的奇有什么关系?

  ③作者为什么会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联想?

  三个问题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主题思想,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本文学习的重难点。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他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问导读,以问促思,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营造出自由对话的学习氛围。

  3.激情点燃文言阅读的意趣--拨云望月有奇效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激情是语文课堂的魅力。绿色课堂是引导唤醒与释放学生激情的主阵地,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让学生得到知的丰富、美的陶冶、情的升华。

  【导游词导课】学生上台介绍湖心亭,点燃激情:在冬季,最浪漫最温柔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飘洒洒飞舞旋转的小精灵诗意地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也惹起历代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于是有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也有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那么张岱笔下的西湖雪景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着张岱一起到湖心亭去看看雪。

  洋溢在课堂内外的是语文的生命活力,它像喷薄而出的岩浆,又像汩汩淌出的清泉,它是师生内心生长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学生对语文如醉如痴,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机,绿意盎然。

  二、“猪肚”之充实:交流展示充分有效

  交流展示是自主课堂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这节课教与学的质量。学生要展示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得出个体自学,集体合作学习的结论。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在“兵”教“兵”的过程中会有许多课堂生成。

  1.品味人文,提升绿色课堂温度

  品味人文韵味是文言学习中必不可少,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语言文字会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不同的见解起源于学生不同的知识积淀。

  品味《岳阳楼记》忧乐情怀的情境再现:

  师:范仲淹因为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传千古。可同学有没有想过,仅仅是因为他说了这两句话,而让人感到他与众不同吗?如果你要体会范仲淹的与众不同,体会他宽阔的胸怀,是否可以结合老师提供给大家的资料或是同学自己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欣赏和品味呢?

  生:迁客骚人和古仁人进行对比,用迁客骚人在不同环境里的不同心情,反衬古仁人之心的人,他们面对环境的变化能够拥有始终如一的胸怀。

  师:实际上,通过对比发现,有利则喜,不利则悲,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这种人只能升官,不能降职;只能到条件好的地方去,不能到条件差的地方去。这种人是不能成为高尚之士的。作者通过景物描写,否定了他们。作者心中的人类楷模是“不以物喜,不已己悲”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它体现了做人的一种境界。只有这种人才能做到--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请同学再看一下老师提供的资料,看看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忧乐观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一个产生的基础?能否看出他思想的历程?请一位同学读读资料。

  2. 搭建平台,增加绿色课堂的效度

  首先,建议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如:阅读兴趣相近、阅读方法相似或成员间阅读方法各不相同、阅读能力高低搭配等),自由组合成阅读小组,一般以6人为宜。

  如在教学《桃花源记》等文言名篇时,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具体的生活情境。编写剧本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情境演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演出过程中,学生对桃花源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通过交流学生感悟到作者这样创作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这种合作会延续在其他的自主阅读课堂中。

  建议每个小组每周自主确定课本剧内容。自主编排、演出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演出的心得,汇报自己的演出过程,或解决体验过程中自己还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3.适时点拨,推进绿色课堂的深度

  交流展示环节要善于把握调控学情,切不可放任自流。教师要观察学生交流中的注意力和情感表现,倾听学生发言,适时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

  《湖心亭看雪》情境再现:

  【交流中生成问题】假如我是张岱:这样安排“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粒、余舟一芥、与湖心亭一点、长堤一痕”是否合适?

  鼓励学生挑学生回答或学生挑学生求助,通过交流点拨,指导学生有效地细读文本,钻透文本,又调动学生研讨的积极性,从而激活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课堂。

  【求助点拨】:“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写出了人景的渺小,在苍茫天地中,他们似有似无,犹如“天人合一”。

  【师点拨升华】:作者要把自己融进苍茫宇宙,原来痴人眼中有痴景,是因为有个“天人合一”,融入宇宙的愿望!在苍茫天地中,他们都似有似无,真正达成“天人合一”!

  经过小组交流,求助现场适时点拨,师总结升华点拨,学生纷纷发表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化文章的主旨。

  学习过程中学生适时交流,老师适度点拨,我们教师如何把握他在“稳”这个层面上去学习文言。包括引导是“文”和“言”,始终是两者互相照顾的,我由“言”顾到“文”,由“文”顾到“言”,这样就能实现两者的统一,相得益彰。

  三、“豹尾”之有力:绿色创写厚重深刻

  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之后,创新写作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或更上层楼的作用。

  1. 舒展灵性思维 ,书写文眼(“独眼龙”)之妙

  笔者开设绿色文言阅读课,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大声地说出自己心底里真实的想法,学生很有热情,也有较浓的兴趣。学生通过设计板书对文章有了新的体验。板书设计中学生普遍认为“独眼龙”会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独眼龙”已成为学生设计板书的突破口。

  例:《醉翁亭记》生抓“独眼龙”乐字,上台设计板书

  生上台讲解设计的理由:文眼是一个“乐”字,文中出现山水之乐,四时之乐,与民同乐,宴酣之乐,太守之乐。全文突出“与民同乐”的主题。

  师补充点化“与民同乐”:作为太守,他没有在秀美的琅琊山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别墅,可谓不以权谋私。他游山,老百姓也“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可谓不扰民。他简朴,不奢侈,喝酒的时候,没有带乐队助兴,仅玩玩游戏,“射者中,弈者胜”可谓廉洁。百姓快乐,他也感到快乐,可谓“与民同乐”。套课文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游,在乎百姓之乐也。

  师生一起修改板书:

  2.融会感悟之溪,贯通山水之笔

  没有积累,生活是单薄而苍白的,自然就不会有比较,不会有思想,自然谈不上思想的成熟。感悟是建立在丰厚的积累之上的,即所谓的“厚积而薄发”。换言之,有了一定的人文底蕴,才有可能融会贯通,才会有新思想的产生。

  师:古时候,三峡到处有险滩,杜甫在《滟滪》诗中说:“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夏水淹没了这些巨石,船就非常难行,尤其是往上行。我们看李白的《上三峡》“巫峡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课文间接写巫峡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夏季的三峡是“江间波浪兼天涌”显得非常雄壮,秋天的山峡蕴含着一种凄厉的美。

  例1创写三峡的美:

  【师】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美,你(看)_  ,这是一种      的美”的句式写一写吗?

  【生写】:三峡的山美,你鸟瞰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这是一种雄壮的美。

  【生写】:山峡的水美,你近观碧峰上的瀑布,非常清澈,那瀑布像一个美女漱完了口,轻轻一吐,飞溯其间,飘洒在山峡,那是一种秀丽的美。

  【师引导生评点】作者描写景物美,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绘色,以“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让我们用心品读中华大地上的锦绣文章,让我们真心描绘人生蓝图上的灵秀山水。学生欣赏李杜诗歌的同时转而回味课文,阅读教学更加扎实,灵活,高效。

  3. 开启灵感之窗,涌动文字之泉

  在白话占主导地位的语文教学园地里,为了更好地学文言,除了鼓励学生多阅读浅显文言之外,还要适当用笔抒写,这种尝试对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不无益处,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文本适时创作。

  例【《小石潭记》实战练兵】师设题佳境导游:如果政府要在小石潭一带建立风景保护区,小石潭将成为一处旅游景点,请你为他写一段推荐词。以吸引游客

  【师引导】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永州八景之一的小石潭,你体验过曲径通幽的感受吗?你领略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感吗?穿过篁竹林,经过听水轩逗留片刻,下面我将带大家到品茶居坐一会儿。

  【生创编小石潭导游词】瞧,这儿依山傍水,真是个赏景的好地方。茶来了,先跟我一道欣赏师傅们精湛的茶道吧。那泡茶的水,可是用山中的清泉烧制的,特纯。茶好了,闭上眼睛闻一闻,那香味,会令你精神一振,轻轻呷上一口,那清清甜甜的滋味会令你神清气爽。

  导游词抒发真情非常重要,情感是拉近导游与游客的桥梁。用自己的真情拨动游客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融合在一起而发生共鸣,才会产生使人动情的魅力效应。因此,学生在编作中要挖掘闪光点、动情点,最大限度地表达出自己真切感受,传达出真实的情感,从而体现出蓊蓊郁郁的绿色美。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给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了更多的空间,为中学生提供一个独具特色的绿色文言自主阅读的平台。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要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让自己的文言课堂充满“文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带有“写意”。在这条充满荆棘和鲜花的新课改道路上,一路放歌,一路花香,我相信定会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美丽的课改之花。

  [1] 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 赵谦翔:《赵谦翔:绿化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3]《锤炼教学语言,打造有效课堂》[Z]2012年第12期

  [4]《语文教学与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 2013年1月

  [5]《语文教学通讯》[J]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2月

  [6]《语文教学之友》[J]廊坊师范学院2013年3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触摸标点,寻觅精彩    下一篇:沉静,让课堂别样精彩——“以生为本”的散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