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错误需要分享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第三中学   张旭红

  【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分享错误”这一教学理念。由于语文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烂熟于心,同时也有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偶然因素。语文老师学会与学生分享错误,既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又能达到教学相长,更是语文老师完善自身素质的要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师本人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或技巧,与学生分享错误。引导学生在认清教师错误的过程中积极建构知识,拓宽思维,健全人格,这样的课堂就更有生命气息,更显得灵动。
  【关键词】孔子,教师,分享错误
  子游在武城做父母官,孔子带弟子前往。到武城时听到弦歌之声,孔子笑着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治小何须用大道。子游辩解说:“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游所引的,正是孔子日常所说的话,言君子、小人皆不可以不学。故武城虽小,亦必教以礼乐。孔子意识到自己刚才说错话了,当场呼其弟子:“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子耳!”孔子不仅实践了“过而改之”,且当场“分享错误”。认错之快,其心之诚,溢于言表,堪称楷模。自贡对其老师的评价很有见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老夫子为我们树立了知错就改、分享错误的榜样。由于语文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烂熟于心,同时也有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偶然因素,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有发生。如果一位语文老师总想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形象,不能做到勤于学习,不能做到知错就改,或在教学中没有与学生分享错误的习惯,真的会误人子弟。
  一、语文老师易犯错误原因分析
  与其他学科老师相比,语文学科老师犯错的原因可能会更多,更广。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包罗万象,涉及到各个领域。语文老师要掌握的知识实在太多,任何一个语文老师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贮备在自己的脑海中。其次,当今世界,信息获取渠道四面八方,由于出生、经历、环境等多种原因,有时候部分学生的见识可能高于老师。再次,课堂上产生的突发性问题:由于考虑不周,或者由于教师本人记忆不清、表达中出现口误等原因也会出错。
  二、语文老师与学生分享错误的意义
  错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孔夫子经常在学生面前认错,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过错,弟子们对他更加尊重。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更应该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特别是面对自己教学中出现得错误更应该积极改正,认真分析、总结,让每位学生对知识都有正确的理解。
  1、教师与学生分享错误,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生差距主要就在于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往往也在于老师的知识与见地。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教师也就不能成为教师了。很多老师在学生面前不愿意认错,认为这是掉面子的事,有失师道尊严。出现错误也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弥补,实在是害人匪浅!
  其实很多老师犯错误时,如果及时与学生分享,就是一次很好的让学生增长见识的机会。从知识上讲,学生会从教师的错误中吃一堑、长一智,直接减少犯错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错误,可以使高高在上的教师迅速走到学生中间:原来老师也会有记错知识的时候!原来老师也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老师犯错也可以改正啊!在学生的感慨中,教师已完全置身于学生群体中,从而直接拉进师生距离。
  2、教师与学生分享错误,可以达到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源至孔子的民主教学思想。他和学生是平等的相互学习的关系,与学生谈问题通常采用对话的方式。他常常能从学生那儿获得启发,例如他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对他的帮助:“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礼记。学记》总结道: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中可以反映出孔子思想中所包含的“相互为师”的观点。
  前面提到,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老师作为知识的代言人显然已不可能。老师的态度决定了一切。当课堂上出现教师不能答而有的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时,教师是否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给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汲取营养的机会。例如,教到游记时,老师可能没去过课文中叙写的地方,就可以让有过此地游历体验的同学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有些课文涉及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语文老师也可以让有艺术专长的学生介绍跟课文有关的一些专业知识。要做到教学相长,自然不能放过每次需要学生表现的机会了。
  3、教师与学生分享错误,也是职业素质的要求。
  没有一位学生、没有一位家长喜欢一个不懂装懂,固执己见,明明自己错了还不愿意认错的教师。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对每位学生负责,错误的知识轻者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了解的偏颇,重者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考试,升学,甚至会害人一辈子!所以任何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纠正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能碍于面子害人于无形。
  三、语文老师与学生分享错误的方法
  语文老师犯错误的原因各不相同,当然与学生分享错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孔子的分享错误当属直接与学生分享错误,其收效是非常明显的。根据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常用的分享错误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a)直接分享法
  这种分享错误的方法需要教师的勇气,它给学生的教育是正面的,不至于让学生被误导。在教《曹刿论战》一文中,其中一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一句,翻译时我就按教参解释为“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的队形”。下课后,文下的注释引起了我的注意。“轼,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由此而知,“轼”的作用主要是乘车人扶手用的。而不是像教参中所说用来站在上面眺望的。试想一下,古人穿盔戴甲,乘车作战,要想登上车前的这根横木该有多么困难!通过查阅词典以及各种资料发现“轼”的另一作用是“瞻”,即观看,眺望。综上,此处的翻译应为“下车观察齐军的车印,登上车,扶着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的队形。”我及时向学生承认了我的错误,结果学生对这个问题记得特别深刻。
  b)借助学生纠错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缺漏和错误,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提出自己在听课中的困惑,并且知错就改,不仅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而且能够达到教学相长。有次上课我在课堂上介绍《四书》《五经》时,我曾信誓旦旦告诉同学,《五经》指的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有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说:“老师,《乐经》也是其中一经。”我心里一咯噔,《乐经》也是吗?这没在我的知识储备内啊。于是我跟那位同学说:“很高兴你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你平时阅读面广,知识积累多,《乐经》是不是其中一经等老师课后查阅资料后再告诉大家。”课后我及时查阅,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白,在之前,是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这样一来,学生的疑惑解决了,我自己也有所收获,不是教学相长吗?
  还有一次,我在写“熙熙攘攘”的“熙”字发生笔误,把“熙”字上面左边部分写成了“臣”字,用心听课的好几个学生都发现了,他们马上指出了我的错误所在。我当堂承认错误,为了防止学生以后把这个字写错,我通过搜集,归纳,发现常用字中只有“颐”“姬”“熙”三个字它们的组成部分不能写成“臣”,里面是封口的,于是归纳为一句易记的口诀“颐和园里在演《蔡文姬》,我们熙熙攘攘去看戏。”这样一来,这三字以后学生就很少会再写错的了。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当质疑出现时,教师若置之不理,将泯灭学生求知的火花;若大发雷霆,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所以教师要勇于承认错误,同时因势利导,尊重学生的质疑,捕捉从学生中产生的问题资源,并有效把握这种在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c)讨论分析纠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然而这种思想它需要”温床“的培育,这”温床“应该是优化了的学习环境,特别是一种心理环境。”语文老师就是要创设好宽松自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激情勃发,思维灵动,投入讨论,畅所欲言。
  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我曾问学生,在文章倒数第三段,雨果写道:“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这个句子一方面用“富丽堂皇”来形容圆明园的那些珍宝,又说这些珍宝是“破烂”的。是雨果写了个自相矛盾的句子,还是译者翻译不恰当呢?总之这个句子表意不当。我刚说完,学生们就七嘴八舌讨论开来。“圆明园的珍宝是富丽堂皇的,这是雨果对圆明园艺术价值的称赞。”“破烂并不是指在圆明园里的那些珍宝,而是被英法联军抢劫到手的那部分珍宝。”“被英法联军抢劫的珍宝难道不是珍宝,就成了垃圾了吗?” “这些珍宝当然也是珍宝,但是是抢劫来的,这就成了赃物。”……“把珍宝说成破烂其实是雨果对英法联军抢劫行为的极大不满和讽刺。” “其实雨果借助这个句子就是为了表达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英法联军的讽刺。课文第三段也可以看出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从第五、六段也可以感受到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讽刺。”……大家激情勃发,讨论踊跃,在讨论分析中不仅纠正了我对课文理解的偏颇,还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体会到雨果对圆明园赞美和对英法联军的讽刺的强烈情感,一个看似句意矛盾有语病的句子竟在整篇文章的解读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是我始料未及的。由此可见,讨论分析来纠错不应当把它简单理解为对错误的纠正,应该深入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课堂,也才有助于提高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和频繁性,才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
  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沟坎,触上礁石在所难免。学会分享错误,把“错误”变成珍贵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学会分享错误,等于给了自己进步的机会,给自己增长了教学智慧;学会分享错误,也就完善了自己的教师人格,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
  参考文献:周志发《教学“新”理念:分享错误》。
  《论语》全文
  杨宇鹏《抓住文本矛盾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语文教学通讯2012.2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构建核心问题意识,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兼谈“以学定教”背景下语文教改的出路    下一篇:从文本细读中找寻语文教学的灵感和真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