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三套车”作文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第三中学     张含芬

  【摘要】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现状堪忧,缺少教学,缺少设计,更缺少体系,尤其缺少作文素材的深层次挖掘。本文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借鉴《开明国语课本》及《美国语文》中的写作设计,结合时代、乡土、义务教育这些学情,尊重学生实际,呵护学生心灵,提出构建“微作文、随笔、大作文”作文教学体系的教学策略,并对此进行了探究和实践……
  【主题词】   作文教学  尊重学情  训练体系   “三套车”
  【引子】  新的课程标准不强调语文非得很有系统性,它更重视在言语的大量实践中习得。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言语训练也失去了循序渐进的有效规划。作文,干脆就没有编排。编者的不作为,为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可以自由驰骋的天地。而实际上,这套教材用了十多年了,我们的很多同行们还是很茫然,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依然堪忧。
  扪心自问:现状堪忧    追本溯源
  一、现状堪忧:我们的作文缺少教学,缺少设计,缺少体系。
  缺少教学   因为中考占了60分,学生、老师、家长似乎都很重视,学校每周也都安排两节作文课。但是,我们对作文教学真的重视了吗?未必!所谓的作文课,往往就是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命题也是兴之所至,无章可循。而且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个怪象,小学低段不怎么教书法,汉字书写艺术是在各类培训班里完成的。小学高段到中学不怎么教作文,作文技能很多是在作文班里习得的。语文老师们还常常振振有辞:作文不用学的,书看多了,自然就会了。
  缺少设计   我们的阅读教学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导入语、串联语到结束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技巧的设计到教学步骤的安排,都精心安排。可是,我们的作文课却缺少这样相应的科学设计。没有教学目标的细化,没有方式方法的点拨,没有技能技巧的引导。大作文、小作文、篇章、语段、句式,都缺少精心设计和科学训练。
  缺少体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每个学年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梯度要求。但是,我们的三年作文教学,却往往缺少相应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很多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中考作文要求,然后让学生反复操练。通常以记叙文为主,因为最近十多年,各地的中考作文大多要求写记叙文。对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缺少认真指导;对缩写、扩写和改写、修改,甚至就没有安排练习;而记叙文教学,也并非每个学期循序渐进,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这种直奔主题的做法,丢弃了作文的精神和乐趣。
  二、追本溯源:教学内容“空心”,学生作文“假大空”,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泛滥技巧  我们过多地讲究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泛滥了技巧,却孤独了灵魂。举个例子,我们常讲好作文要写得一波三折,听多了,学生写的妈妈基本上是这样的:起先觉得挺烦的,凡事爱唠叨,后来看到了某个生活细节,才发现唠叨的背后是伟大的母爱,唠叨只是母爱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样的文章很有技巧,也很煽情,可是,生活中的真实的母亲未必都是这样。如果我们对作文技巧的指导不是那么生硬,如果我们的所谓的给分点不是那么泛滥,学生笔下的真诚也许会多一点。
  扭曲立意    作家曹文轩在评论学生作文的时候曾说过,好的文章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有趣味的。可是,我们考场佳作的评判标准是“立意深”,而写作范围都是以“我”的眼看“我”的周遭,写来写去都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或与“我”有密切联系的人与事,这些人与事是生动的,大多是有趣味的,而非有意义的。若非得“立意深”的话,学生就只能拔高主题,说大话和空话。
  框定标准   我们的学生从小学起就知道了什么是所谓的好作文,该多少字、该分几段、该用什么技法,该在哪里着力突出煽情点,人物怎样才能感人,事件怎样才能动人,都已经成了框框,在这个框框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变了,他笔下的事件性质也变了。学生在随笔里是真实的,但在大作文里是拿腔捏调的。在我们长期的“熏陶”之下,师长、同学、亲人,甚至陌生人的形象都是正面的,即使写到不足,那也都是因为起先对他了解不够,到文章末尾都是“终于”了解了他的一颗美好的心。因为给“真”定了标准,所以就只能“假”了,编不出来,于是空了。
  漠视安全   学生其实是会用真心写的,在他们觉得安全的状态下。一个人写作的时候,潜意识里肯定有关于安全的心理需求,每个家庭都有秘密,每个人心底都有秘密,也有很多东西算不上秘密,但不适合向别人展示的。比如一个不孝顺公婆、只孝顺自己父母的母亲;比如一个长期晚归的父亲;比如一个只关心自己的祖父;比如一个总担心发育不良的自己,很多生活内容,都是不想说的,说了可能会引来嘲笑、引来鄙视,说了会让他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大部分学生不是不会用真心写作,而只是不想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已。漠视学生写作的心里安全的需求,学生就不会写出“真”文章。
  限制内容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话没错。但是,当作文题几乎清一色指向“我”,学生就不得不拼命地嫁接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把没有感觉的东西写得有感觉。为了掩饰“真我”中的很多卑微,就编造出许多高尚。其实,写作的很多灵感还来自于阅读中取得的经验和顿悟,这些经验,往往会引起读者对自己当下生活的反思,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或者是当下生活的某一情形,触发了自己的阅读经验,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只有阅读才有可能把人的生活经验无限打开,伸向无穷,这是人的生命创造性决定的。所以,在写作内容的选择上,要学会放开,走出“小我”的狭隘,才能发现“大我”的精彩。
  总之,作文教学需要序列,不是僵化的序列,而是动态的立体的生态的表达系统。既有形式的分级训练梯度安排,更有内容源头的民主开放,关注孩子心灵的源头,着力于滋养孩子的心灵。这样,我们在构建作文教学体系时,才能真正以生为本,确定适合他们写作的内容,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设计合理的作文评价方式。
  扪心问诊: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那么,我们应该构建怎么样的作文教学体系呢?不妨先借鉴传统的和国外的有益的经验。
  一、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的启示
  古代作文与现在义务教育的学生作文相距甚远,可比性不大。我们可以从叶圣陶先生《开明 国语课本》中得到启示。
  举二个例子,即可看出这套教材的作文编排体例。
  例1.《火烧赤壁》、《木兰》
  两篇文章前后呈现,《火烧赤壁》是故事,作文要求是改编成两幕戏;《木兰》不是我们今天课本中呈现的诗歌,而是已经改编了的剧本,课后的作文要求是:改写一篇故事,要简单,但是不可把重要的事情漏掉。
  我们可以看见,两篇文章是交叉的,彼此为镜,现成的教材建设,现成的作文指导的范本!阅读中得到的体验,就可以在文章中精彩呈现。这样要求之下的文章,怎会假大空?
  例2.《最古的祖先哪里来的呢》、《达尔文》、《毛毛和白菜》(童话)、《动物园》(诗歌)
  这组文章,内容是大自然,形式非常多样化。其作文要求是:
  (1)观察几种虫、鸟,把它们的形态和动作记录下来。
  (2)《花园》,要求写一首诗歌。
  第一篇应该是说明文,但不作明确要求,文体是淡化了的,文章对于写作的对象、写作的事先准备、写作的内容都作了具体要求,学生就有了很强的可操作性,教师也容易指导。第二篇是诗歌,本来是难写的,因为前面的《动物园》也是诗歌,所以,写《花园》这首诗基本上属于仿写,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这些文章,我们都不必担心学生没有内容可写,也不必担心虚假矫情,所以,我们今天的问题出在教材建设。
  二、美国《美国语文》的启示
  《美国语文》非常强调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世界,在逐步认识世界的同时,联系生活场景,逐渐认识自我,融入自己的思维,进行个性化的表述。并不限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而是更侧重置学生于时代、事件、背景以及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注重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联系个人生活经历,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着眼于启发、培养、提升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活时所需的各种写作能力,这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第三部分“国家的发展”中的第三课《穿越大裂谷》为例:
  点子库    写作
  1.摘要   去掉描述性的语言,鲍威尔的根本写作要点是什么?请你写一篇简短的总结,对《地球上最壮观的景象》中的主要细节作一摘要。
  2.旅游广告   写一份到大峡谷观光旅游的广告。你写出的标题和文章要能吸引读者们在下个假期里去探索那“地球上最壮观的景象”。
  3.新闻报道   想象你是一名记者,1805年8月17日你也在麦里韦泽·李维斯当时所处的现场。写一篇新闻报道那天的事情。
  微型写作课
  描绘一个自然景观。写作技巧重点:利用过渡词表现地点
  以下是一些表现地点关系的过渡词:在后面,在前面,挨着,在地上,在上方,在下方,在右边,在左边,在北方,向西方,在里面,在外面,附近,在……之间。
  使用这些词语和词组作为坐标,使你的读者保持方向感。
  构思   想象你要描绘的自然奇观。画出一份草图,并且记下一些你用来描绘它的细节--景象、声音、气味。
  写稿   决定你首先要描绘的特征,然后从那一点按照逻辑关系和空间关系继续下去。利用你的草图来确定方位。
  修改   重读你的文章,看它是否准确地表现出了你要描绘的对象。添加或修改感官细节,使你的描绘更加清楚。同时找出一些地方,添加过渡词使空间关系更容易理解。
  从他们的教材编排中,可以看出,练习的设计者不是简单地给个写作题目,而是把写作当成专题来做,整个写作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提出写作任务,明确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过程指导。这样的写作设计,既凸现了文本资源的重要性,打开了文学和生活的通道,又明确了假想的读者,特别是关注了写作过程。
  扪心问诊,不管是《开明 国语课本》还是《美国语文》,都让我们明白,在我们自主开发写作课教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立足文本资源;在具体的作文课堂中,一定要关注写作过程的生活化个性化。
  扪心自诊 :打造作文教学的“三套车”
  他们给我们提供了示范,但我们的义务教育自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须有我们的时代特色,我们的乡土特色,我们义务教育的特色。当务之急是开发真正适合学生的作文序列,既要有写什么的打开意识,又要有怎么写的探究意识。本人的想法及实践是:打造作文教学的“三套车”。
  所谓“三套车”,分别是微作文、随笔和大作文。这三个系列的作文训练既重视作文的形式指导,又重视作文内容源头的开掘,更重视学生对阅读和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表达。
  微作文   和微博文有所不同,没有140个字的限制,只需短小、灵活即可。本人认为,微作文就相当于课堂练笔,是与阅读密切结合的作文形式,灵感往往来源于阅读材料,内容短小,一二百字即可,费时也少,一二十分钟即可,非常方便。平时可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喜欢的便签条,大小、款式、色彩都随心,因为纸张活泼可爱,写的时候会心情愉悦。随写随读,组内交流分享即可,有意思的就推荐随堂展示,或贴在展示台上。
  以七年级下册的《观舞记》为例,文章的开头很有特色,格式精美,很有抒情气息,可以安排模写:
  提示:你刚出生的时候,你的父母端详着你
  格式:Baby,我应当怎样来形容你呢?
  假如……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最真实的爱,面对你!
  有了范本,有了提示,有了格式,学生写起来是不必费劲的。也可以尝试另一种提示。
  提示:母亲节即将来临
  格式:假如可以,妈妈,我愿……
  学生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非常流畅。这些微作文都是语言能力的习得,是阅读内容的迁移。本人认为,微作文是语言建模的很好的方式。它具有飞扬的灵动之美。
  随笔   应该是大部分学生都习惯的一种练笔的方式。随笔是书写性灵的,它千姿百态、纯真质朴,又带有很强的个性,是“我以我手写我心”的很好的方式。因为自由,学生也很放得开,写的也很有意思。评价的方式可以比较粗放,比如采用ABC的等级,对一周的随笔做个简单评论,有时也可有对话,一般都可以较快批改,及时发回。激励措施可以是每周挑选三五篇有特色的佳作,打印存档,然后在期末出一本本班学生自己的没有书号的书。若平时有积累,能发挥好学生的积极性,写文、打字、编排、插图、校对、取名、设计封面、写卷首语,学生全部都可以自己完成,教师只需做个顾问,及时地给予肯定即可。学期结束时人手一本,就是很好的青春记录。随笔,就是学生和自己的对话,和语文老师的对话,对引领成长也很有益处。保持每周数次的习惯,他会指引着一个人看清走过的以及即将走的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总会对身边经过的人发生的事有所思考有所期待,有了这样的记录的习惯,写字就是最自然不过的生命行为。
  大作文   是实战演练,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一般不少于十四次。在总数不少于四十二次的练习中,可以对课程标准中的各种文体有所安排,重点练习的记叙文,也一定要循序渐进,每一学年的侧重点要有区别。决不能把每年的中考作文题直接拿来给学生练,从初一到初三,使用同一个标准。
  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本人把三年的大作文做了如下安排。
  七年级:缩写、扩写、改写各安排一次,应用文侧重写总结。记叙文十次,侧重于:对自然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能抓住事物特征写人,能运用好细节描写;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八年级:说明文三次,改写一次,应用文侧重于写申请书。记叙文九次,侧重于:有自己的感受、有构思、有立意,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九年级:议论文五次,改写一次,应用文侧重于写自荐信。记叙文七次,侧重于:有自己的认识,能做到一事一得;注意搜集素材,建立并整理好素材库;有独特的构思,有独到的立意。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作文“三套车”设计如下。
  第一单元      战争与和平(2012.9)
  微作文
  1.新闻稿  关心日本政府向栗原家族收购钓鱼岛事件,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写法,写一则新闻稿,注意新闻的结构,并在眉批上标注新闻结构的每个部分。
  2.辩论稿  同是深受日本战火之苦的中国和韩国,在对待日本商品的态度上,截然不同,网上也有很多人号召抵制日货。班级开展要不要抵制日货的辩论赛,请你准备一则代表你观点的辩论稿。
  大作文 书信
  学习《蜡烛》的时候,我们会隐隐地感觉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有一个人的存在,那就是老妇人的丈夫,那个守桥的更夫老育乞西。老妇人在埋葬苏联红军的过程中,始终一言不发,但她的内心,肯定有挣扎,有对话的,她跟谁对话?那就是她在天国的丈夫。所以,在学习本单元雨果的经典书信之后,可以提醒学生以老玛利的口吻给老育乞西写一封信,说说为什么把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插在了陌生男子的坟头,说说他留下来的被炸毁了的小楼,说说丈夫守了一辈子的桥,也说说来之不易的胜利。
  此外,雷蒙诺夫的著名诗歌《等着我吧》也值得推荐给学生,也可以根据这首诗,以雷蒙诺夫的口吻给他的爱人写一封信。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特别有激情,因为有了情感的触发和灵魂的思考,还有了选择的自由,学生就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随笔  内容可以写心情、写情景、写人事,花鸟虫鱼可入文,诗词曲赋皆可品,学生自主,不作赘言。
  微作文、随笔、大作文,就是本人在实践中打造的基于学情的作文教学“三套车”,是对作文教学系统化的初步探索。当我们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就会从“学生”的视角对阅读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就会尊重学生的心理自由与安全,就会打开学生的心灵视野,使其对生活和情感进行思考和升华,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精神生命的自然流露。构建“三套车”初中作文教学体系,希望三马并驾,能把我们的写作学习,激情满怀地带到春天里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
  2.叶圣陶 《开明   国语课本》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
  3. William H. McGuffey编 江山译  《美国语文》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年
  4.张霞儿 《<美国语文>中的写作意识》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2012、5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谈谈初中语文高效作业设计“三原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