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习得阅读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城南小学     王晶鑫
  [摘要]在“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广泛被教师所接受并加以实施的今天,阅读方法对于学生“学”语文的作用就愈加明显和重要了。那么如何习得阅读方法呢?本文认为,阅读方法的提练,需依课标而规,依学生而定,依选文而取;阅读方法的指导,应植根于理解和感悟内容的土壤中;阅读方法的习得,巩固于“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的语文实践中。只有这样,学生更好地学才成为一种可能。
  [关键词]习得    阅读方法     更好地学
  崔峦先生的“与内容分析式说再见”论断,一扫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种种乱象,给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最近,《小学语文教师》刊发了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一文,文中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一命题,并主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应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相反,“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则是指“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它包括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无论是崔峦的”再见论“,还是吴教授的”本体论“,他们观点殊途同归,语文课在告别”内容分析式“后,知识、方法、技能应成为语文课的座上宾。如今,”以学定教“,”以学为中心“教育思想广泛被教师所接受并加以实施。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阅读方法对于学生”学“的作用就日益凸现了。另外”教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等观点,也在时刻提醒着语文教师,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有多么重要。因此,无论从语文课程的本质,还是学生”学“的需要,阅读方法的习得始终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习得阅读方法呢?本文试着从以下三方面加以阐述。
  一、阅读方法的提练,需依标而规,依人而定,依文而取
  由于语文教师面对是一篇篇的选文,而选文只告诉写了什么或是怎么写。同时选文前的导语,选文后的练习大都是针对选文内容而设定的学习内容,很少有涉及到阅读方法上介绍和指导。很明显阅读方法不是教材直接给予的,它呈隐性,它需要提练。提练隐藏着的阅读方法,时时考验着教师的智慧。笔者认为,提练阅读方法并不是随心所欲,它必须要依课标而规,因学生而定,因选文而取。
  (一)依课标而规。大家都知道,语文课标是开展任何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向标。它指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基本理念;设定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及阶段目标;制定了语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建议。因此,提练阅读方法同样需要依据课标对于不同学段的要求。例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而到了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则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从三个学段对阅读方法的描述,不难发现,”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小学阶段重要的阅读方法,而”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借助工具书“则是第一、二学段需要重点培养的阅读方法。有位教师在执教三册《坐井观天》时,借助了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要求学生据图讲故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还习得了”借图阅读“的方法。七册《去年的树》,文中的最后有这样两句话:”小鸟睁大眼晴,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另一句是”唱完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两句话中有两个”看“字,但所蕴含的意思是否一样呢?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思考和讨论。最后学生认为,第一个”看“字包含了小鸟终于找到老朋友”树“的喜悦之情;第二个”看“则是包含了小鸟对树的依恋难舍之情。虽然”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方法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强化和巩固,但教师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内化阅读方法。一句话,教师在提练阅读方法时,必须有课标意识,潜心研读新课标,紧握住新课标理念的缰绳,才能做到不跑偏。
  (二)依学生而定。在”以学为中心“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提练阅读方法也不例外。教师就像领路人,要把学生带到新的目的地,必须先知道学生目前所在的位置。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孩子已有阅读方法,并尊重学生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提练阅读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秦兵马俑》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或是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有的学生边默读边写批注;有的学生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内容;有的通过画图,学习课文。真是各有各的招,这一招一式,也在学习中得到了强化。另外,需要老师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学习基础存在好坏,教师在提练阅读方法时,不能平均用力。例如:笔者在执教《桂林山水》一课时,先与学生共同学习了”漓江的水“,从而提练出了阅读方法:找重点句,品重点词,知水特点,悟段写法。由于与”桂林山“这一段结构相似,便要求学生采用刚才的方法学习”桂林山“。但是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用这种阅读方法去阅读,则是有困难的。笔者重新调整了阅读方法:找重点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想法。因此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阅读方法要求高一点,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所提的要求要底一些,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所谓:”鱼儿百种,钓法不同,千篇一律,两手空空“。
  (三)依选文而取。虽然选文无法直接给予教师各种的阅读方法,但只要教师用自己的慧眼去寻找,总能找到阅读方法。教材中的选文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而这些个性为教师提练阅读方法提供了可能。例如《落花生》一文通过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赞花生,告诉人们做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根据选文的特点,于永正老师提练了这样的阅读方法:如何帮助学生找重点段。经过师生讨论,得出了三种方法,一是看详略;二是看内容;三是看目的。通过三看,学生很快找到了重点段。事实上认识文章的重点段,是一项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而于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提练出了阅读的方法,在教学中教给了学生,并进行了学法方面的指导。再如,笔者在执教现代诗《有的人》时,依据这首现代诗的特点,整理出了现代诗的阅读方法,即:以己读诗;以史读诗;以人读诗。”以己读诗“是指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诗进行解读,这种阅读尊重了学生内心声音和感受。是一种最为真实的读,读的结果呈多元解读。”以史读诗“就是界入诗人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将诗放置背景之中进行解读。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对诗的理解更为深刻。”以人读诗“就是指向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让学生感受的诗的性情和灵魂所在。以上这三种读诗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自主读诗,学诗提供了支持。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植根于理解和感悟内容的土壤中
  不管怎样,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不能偏弃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一旦阅读方法脱离选文内容,那么阅读方法就如鱼儿离开了水,而无法生存;如一副行尸走肉的躯体,失去生命活力和灵魂。因而,阅读方法的指导,必须植根于理解和感悟内容的土壤中,让这片肥沃的土壤源源不断给阅读方法输送新鲜养料。
  (一)精耕细作练精读。精读就是细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渐段地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由于精读要求对文章的字词、内容、结构、写作方法都要细加推敲,从而达到对文章内容形式的透彻理解,所以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教师指导学生练精读,可以先从疏通文字、粗知轮廓入手,再研究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内部联系;然后深入重点,剖析语言,分析内容,把握文章的旨趣;最后进行综合归纳,领会作者的意图。练精读时,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圈点、批注、摘要、作卡片及读书笔记的能力。例如笔者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与学生一起细细钻研体味,认真品读鲁迅先生”谈碰壁“的语言,仔细揣磨鲁迅先生救助车夫时的神态,细细推敲鲁迅先生教育”我“时的动作。让学生圈圈、划划,写写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通过以上精耕细作,学生既深度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掌握了精读的方法。
  (二)粗知大叶练略读。略读是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课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式。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如要求学生寻找文章中直接表现主题的语句或是重要的段落,或是根据题目在众多的资料中查找特定内容等。例如笔者在上《花的勇气》一课时,紧扣”花的勇气“,让学生快速找出课文什么地方,写出了花的勇气。学生找到了课文的最后两段,并认为花的勇气在于”冒“的勇气。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还发现了花的勇气也表现在”藏“的勇气上。”藏“得越深越久,”冒“得就越高越久。
  不过,精读与略读方式选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总的来说,为了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积累可采用略读;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文章进行赏析,宜采用精读;分析文章宜用精读,查找资料宜用略读;课内宜多用精读,课外则宜多用略读。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练笔读。语文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习得以笔墨助阅读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动笔墨对于读书有多么重要。这种笔读有三种形态:一是阅读时直接在书本上圈画、批注;二是边读边在纸上写画;三是边读边在本子上做笔记,可读了写,也可写了接着读,这时的写是为了更仔细、更深入地读,也是为了把阅读所得随时记寻下来加深印象以备查用。因此,写读书笔记是最基本的方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写摘录式、评注式或心得式的笔记。
  (四)图读和比较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图读,即画图列表助读。所谓画图,即用简洁的文字加上一些曲直有变的线条或是几个大小不等的方框来表示文章的结构层次、内容大要等,借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列表,即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用以分类整理和归纳知识要点,使之系统化、简明化,以便看了一目了然,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还有一种阅读方法叫比较读。它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地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例如:第七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四篇有关描写动物的文章。其中两篇写了”鹅“,一篇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白鹅,另一篇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鹅。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读,想想、议议,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或是说说两只白鹅有哪些相同的性格特点和不同特点。
  三、阅读方法的习得,巩固于”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的语文实践中
  学生的阅读方法习得不是靠一朝一夕,更不是靠一两次的训练,而是靠长期训练和积累的结果,因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习得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那里算那里“。其中对选用的多种阅读方法,要力求形成一个优化的组合。同时不断地在语文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强化。从而使阅读方法得以巩固于学生之心中。
  (一)巩固于举一反三。这里的”一“是指精读于一篇文章,从而习得阅读方法;这里”三“是指用习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一“相类似的更多文章。通过”一“到”三“的演变,力图在学生自我阅读中,强化或内化习得的阅读方法。比如,十一册精读课文《詹天佑》,通过学习和交流,学生习得了”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表情达意“的方法。《詹天佑》一课的关键词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而”杰出“和”爱国“又是文中的关键词,全文围绕着这两个关键词展开。顺着这两个关键词,便能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笔者利用学生习得阅读方法,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怀念母亲》,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找出了文中的关键词句:”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教学中,学生扣住关键词”敬意“和”爱慕“披文入境、入情,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对自己亲生母亲的怀想。
  (二)提升举三反一。如果说”举一反三“是习得阅读方法后的实践运用,那么”举三反一“是习得阅读方法的提升,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学生有意识选择阅读方法开展自觉阅读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大量阅读过程中,发现和积累阅读方法,并自觉地加以运用,从而形成有益于学生一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因此,笔者时常带领孩子以”举三反一“方式开展课外阅读。学生读《窗边的小豆豆》或是读《昆虫记》,教师先为孩子们罗列一些读书的方法,比如比较阅读,画图阅读,或是笔墨助读等。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宜于阅读的方法。同时还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阅读方法,并将阅读成果及时进行交流,对学生采用的阅读方法进行点评。让习得的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阅读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语文课改地不断深入,随着”以学定教“”学为主体“理念的深入人心,阅读方法习得成为学生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阅读方法如同一把钥匙,它打开了语文学习的大门。因此,笔者以为,对于语文来说,只有让学生获得了阅读方法,”以学为中心“才会成为一种可能。换一句话说:习得阅读方法,为学生更好地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1
  [2]任环等。练习技能,反馈技能。人民教育。2001.6
  [3]吴忠豪。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2013.1
  [4]高子阳。母语教育不可谈化、虚化文体。小学语文教学。2013.2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中的导学艺术    下一篇:随文潜修 润喻无声——浅谈小学低段比喻句教学的有效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