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拨动言语之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大溪照洋小学 潘小燕

  【摘要】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创设适合学生言语学习的“聪明环境”,在积极健康、富有“营养”、充满情趣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促进学生言语智慧潜能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言语智慧 阅读教学 语言积累
  语言的巧妙组合是语文课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是一种令人为之一震的艺术,是一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语文课的本质就是发挥语言本身的育人功能,在品读、想象、学习、理解、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享受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优雅的魅力。语文教学要把教学重心放到语言能力的发展上,借助文本学习语言知识,通过语言实践,形成、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语文”就是言语的智慧,阅读教学就是言语智慧的教学。
  下面,我就对以中高年级的阅读为例,对“言语智慧”的激活进行了初略探索。
  (一)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精选语料,进行语言积累
  我们知道,汉语自成体系,有其特殊规律,强调的是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说话、习作不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因此学习语言重在积累,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1、精心选择,读有所得
  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不仅要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景,还要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因此我在上第二课时探究第2自然段时,分两个层次读。第一层次读:感受颜色多。第二层次读:感受景美、语言美。
  在读第二层次时,随机出示句子(读中生成)
  句子一: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生成一:你把“扇哪扇哪”读得那么轻,你为什么这样读?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动作美)齐读。师追问:读着读着,你又发现了什么?(比喻句)是啊,作者通过一个叠词“扇哪扇哪”和一个比喻句,不仅把银杏叶写美,而且也写活了。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呢!请找出来读一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找到了句子。生自由地说出“它把黄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师及时评价:飘得多轻柔啊!你真能干,一下子就会读了。
  语文教学应该在朗读中丰富积累,引领学生将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伴随深切的情感体验积淀于心灵深处,并适时地在运用实践中促进积累的升华和活化,使之溶于学生的血液里。同时,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语言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从读中积累语言文字,读出兴趣与感情、意义与启示。
  2、读有所值,持之以恒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如灵动的语句、特别的句式、鲜明的段落、典范的篇式、鲜明的描写、精敏的标点都是我们积累的重点。教师可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语言积累。如我们可以每天可利用早读、或语文课开始几分钟,让学生闪亮登场,内容可以是简要新闻、书评、影评、美文推荐、词语接龙、表情朗读或者背诵等,体验规范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二)晴空一鹤,便引诗情:关注语境,进行言语生成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语言,真正走进文本的关键就是对语境的把握。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言语寻找语境、感受语境的过程。这是一个将语言复原、转化、内化、储存的过程,并能强化、活化、深化、优化阅读过程,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结合语境,言语积累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言语材料的特点,在学生已初步感知言语的听觉和视觉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言语材料的特点入手,结合语意和语境,广泛联系,合理想象,准确、深刻、丰富地领会言语的语体特征;引导学生从言语特征探索作者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又从言语表意规律反观透视作者运用语言的特征。
  如四年级上册《火烧云》的第三自然段感受火烧云色彩时,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火烧云有哪些颜色,我们的目标应是让孩子们积累一些写色彩的词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每个学生把课文中描写火烧云色彩的词语分成三类写下来。
  研究一下为什么分成这样三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
  重点是研究第三种形式即用一种事物来具体描绘、限定一种色彩,如”葡萄灰、梨黄“,让学生感受汉语中描写色彩词语的丰富性和精确性。
  每个学生再谢几个这三种类型的描写色彩词语。
  这样不仅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不胜收,同时自然而然地积累了一些色彩的词语,懂得了一些色彩词语的组合规律。
  2、身临其境,情动辞发
  如何使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教师必须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品悟。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的内容,品味课文内在的情愫。因此,有效的情境创设,能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磁场,让他们一下子进入文本的故事情节。教学时可先透过描述性语言,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再在实践中如何准确描述运用语言。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掌声》第一次掌声时,当学生针对”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句感受到英子当时内心的紧张、矛盾、害怕。我适时地创设情境:这个腿脚有残疾的孩子,尽管自卑,尽管忧郁,尽管害怕,但她还是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向讲台。同学们的心啊,也跟着英子的脚步声一上一下地跳动着。大家都注视着英子,心里默默为英子祝福。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学生积极祝福鼓励)师继续情境创设:同学们,此时此刻英子就是咱们班的一员,她勇敢地站在了讲台上,你想怎么表示呢?(学生情不自禁鼓掌)
  在我的语言渲染下,我和学生的情感一起融入了教材的情感,使孩子们完成了与文中人物心灵对话,真真正正品味到文中的内在情感。
  (三)擦亮慧眼,挖掘精彩:把握文体,品味语言特征
  我们知道文体的不同,语言的特点也不同。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记叙性语言的生动具体,说明性语言的准确生动,议论性语言的严密准确等,各有特点。品味语言便可从品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入手,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匠心。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我们要充分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鼓励学生直面文本。
  1、走进文本,把握语言特征
  (1)要把握体裁特征。课本的编制是按单元编制的,每一个单元有四篇文章,这些文章从体裁上看大都属于同一体裁。既然是有同一体裁这个共同点,那么把这一体裁文章的共同点找出来,无疑有利于学生整个单元内容的学习,体现整体教学。
  如五年级上第三单的《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都是说明文。要求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我们可以这样整合实践:自读课文,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抓住每篇说明文的要点。我们可以设这样的问题: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关于说明对象哪些方面的?
  说明内容的这几个方面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介绍它们采用了什么顺序?
  请用自己的话介绍每一个方面的内容。仔细体味文章说明的难点,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明白的。
  在理解每篇课文的基础上,归纳出解读事理说明文的一般方法。
  通过单元体裁特征的把握,让学生在主要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对单元文章的解读认识,最后得出同一类文章的阅读。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此类文章的语言特征,也学到了知识与技巧。
  (2)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所谓的情感基调,就是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应该给学生创设怎样的教学氛围。可在教学前,教师应当先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要准确地再现课文的情感基调,唤起学生的情感。
  如上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当时觉得文章这么长,蕴含的道理这么深,三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吗?本节课,我努力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让学生为时间的一去不回伤感,真正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为之震撼。于是我在课堂创设了这样的问题:你对时间有哪些感受?你有像父亲说的这样的事例吗?当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时,我又及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让学生反复诵读父亲的话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学生就在忧伤的情感中有了切身感受。
  崔峦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逐步深入下去读书。因此教师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文本语言,捕捉文本语言点,营造一个激活文本、激发学生、激情自我的课堂。
  2、超越文本,获得言语积淀
  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和运用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与运用来加深理解文章的內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如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品味语言,我努力潜入文本,充分感悟,真真切切教语文。在最后于的主题升华中,我设计了”找快乐“、”说快乐“的训练。
  找快乐
  小男孩是因为(               )而感到快乐。
  保罗是因为(                 )而感到快乐。
  当孩子们明白”给予是快乐的“,教师再继续追问:你们有过帮助别人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说快乐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大家积极交流感受)
  这样就再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体验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的品味与运动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超越对文本情意的感悟,进而实现个性化的言语学习与积累。言语只有真正融化为个性生命之中,才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四)跃出纸外,入乎其内:动态激活,走向言语智慧
  言语积累它不是一种孤立的纯语言积聚,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而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这种内在发展机制要求言语积累要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应用、思维的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拉动其内在引擎,从积累走向言语智慧。
  1、多读心中有本
  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告诫我们在用好教材的前提下,通过拓展阅读来丰富课堂阅读量,推进课外阅读,是课本阅读的深化与延伸。在新课改非常重视课程间的综合、拓展、延伸。因此,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文之中,要延伸到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但这种拓展都是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
  我们可以围绕课文的某一方面或单元的某一方面拓展延伸的阅读,也可以按主题、作家把一篇篇灵动鲜活、文质兼美的文章变成为孩子们课后的精神大餐。如学完课文《去年的树》学生就会喜欢上作者新美南吉,我们就可以顺势推荐学生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小狐狸买手套》《白蝴蝶》等。 也可以在教了课文《桂林山水》之后,推荐学生阅读《西湖风光》,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课文表达方式的学习和积累上,促进了学生的读写迁移。同时,又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勤写笔下生花
  无数实践证明,多读多写是促进学生运用语言,激活语文能力的行之有效且不可替代的途径。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或仿写文中句子的写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逐渐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对日后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可进行一些语言实践活动。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教完《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对闰土外貌描写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这一段落,描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教学《桂林山水》时,可让学生模仿写桂林水的特点如仿写“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尤其是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练习,学生兴致盎然,思维也格外活跃;教学《火烧云》第四自然段火烧云像什么时,让学生自己想象一种事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这样的训练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的深处,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运用语言的平台,发现语言的组合规律。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从语言理解、吸收走向语言表达、运用。
  【参考文献】
  [1]柳菊兴。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深根。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经典案例赏析[M].浙江:宁波学出版社,2008
  [3]吴文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M].浙江:宁波出版社,2010
  [4]陈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J].文学教育,2009.9
  [5]钟惠芬。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育2007.6
  [6]丁小明。阅读期待的重要性及其激发。[J].小学教育2011.1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词语教学,这边风景独好——浅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忽视现象与有效对策    下一篇:开辟阅读教学一片新天地——“作业与练习”相融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