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全新理解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城东小学   郭仙丽
  【摘  要】汉语言文字是最富于传情达意的文字,语言文字训练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是离开思想情感的纯形式化的训练,而应该是灵动的、动态的、润物无声的。是需要经过主体主动建构,需要有一个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的。所以,扎实的语言训练要讲求科学性,语言文字训练要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让学生深读课文,自行解惑地读书和思考。语言文字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语言文字训练更要体现语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言文字   训练   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在每一种职业中,都离不开“说话”,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平常评价一个人很有能力,一般不是因为他跑步很快,或者很会做数学题,而是通过他的“语言表达”而做出的判断。我们可以不太精通外语,也不必懂很多高等数学的知识,但绝不能不会“说话”。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是教给孩子一种生活的技能。
  汉语是一种富于表情达意的文字,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的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所以,缘文悟道、读书长智是语文教学的特质。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语言文字训练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是汗水加时间的累积,它不是离开思想情感的纯形式化的训练,它不能等同于技能的训练,也不是孤立的语言、语法规则的训练,而应该是灵动的、多元的、动态的。是需要经过主体主动参与,是一个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一要开放,不仅关注教师预设,更要关注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二要注重全面性,听、说、读、写要全面发展;三要有阶段性与层次性,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最关键的是,训练要重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专注于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感悟语言的精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领悟学习方法上做文章。
  一、语言文字训练要本着“生本教育”的理念
  在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表达时语言的匮乏和词不达意而感到苦恼。也常常见到许多老师组织学生以摘抄好词好句的方式进行语言的积累,期望能帮助学生实现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生动,然而这真是收效甚微。
  怎样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语言,运用语言呢?我想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不是摘抄一些语句就能帮助所有同学一蹴而就地实现语言表达的准确的。
  曹桂梅老师在《秋天》的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和运用给了我深刻的启发:
  师:小作者看到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生:稻田  梧桐树  燕子  池塘  蚂蚁  小鱼  (师板书)
  (课件出示景物图和相应的词语)
  师:小作者先看到了什么?
  生:小作者先看到了蓝天。
  师:(出示第一段)有几句?
  生:两句。
  师:第一句写什么?(天)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天很高、很蓝?
  生:那么……那么……
  师:(朗读指导)“天那么高,那么蓝。”蓝上去。
  师:(师范读两种读法)你喜欢哪一种?读出来。
  师:第二句写了什么?(白云)白云美不美?
  课件出示:我也会说:云 那么    轻    ,那么         。
  (第二段)
  师:再去看看稻田,稻田怎么样?
  生:一眼望不到边。(读)
  出示:我会说:稻田那么          ,那么         ,一眼望不到边。
  师:第二句讲什么?
  生: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稻子比作金子。
  师:稻子怎么能比作金子?为什么叫“一地金子”呢?
  出示:我会说:稻子那么        ,那么         ,像铺了一地金子。
  师: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这个片段中曹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找描写三种景物(云、稻田、稻子)怎么样,接着让学生多次运用“那么……那么……”对景物进行具体、形象地介绍。倘若我们每一节语文课上都引导学生随文进行这样的有效训练,一定能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的重点词语,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学习最要紧的是要引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也就是“语感”。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应本着“生本教育”的理念,先让学生自己深读课文,给他们充分进行自行解惑地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学生一旦发现了自己的感觉,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深化、敏化和美化他的感觉,并且让他表达感觉,把感觉独特地语词化。
  二、语言文字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言文字训练相对于整个阅读教学而言有用力不足的现象。因为教材多是以阅读为中心编排的,有关语言运用方面的内容安排明显先天不足,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又多以内容解读作为主体展开的,许多老师缺少必要的训练意识,致使语言的学习、积累与运用常常是不够到位,缺少生机与活力,语言训练难以在课堂展露容颜。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导致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严重滞后。
  曹桂梅老师曾指出:“语文课的教学一定要有方法的指导,不能以课教课。”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把握语言训练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把语言文字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争取在阅读教学中要找到合适的语言训练点,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下面的片段在这方面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师:孩子们,你们看,在这一段中,作者使用了这些字眼,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嘿、哎、哎哟,咦,哦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有口字旁。
  师:你也有一双慧眼。这些字都是口字旁,表示某种语气,咱们把它们称为语气词。语气词有什么作用呢?现在项老师把这段话中的语气词去掉,再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感觉。
  多媒体出示去掉语气词的段落,学生自由悟读。
  生:去掉这些语气词,就感觉赶海变得不好玩了!
  生:没有了语气词,赶海就缺少了很多乐趣!
  师:是啊,有了这些语气词,语言就会生动很多,赶海就变得更有趣了!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语气词?
  生:吗、呢、吧、唉、呵、呸……
  师:知道了那么多语气词,你会用吗?
  多媒体出示:
  1.        ,怎么这么疼?
  2.        ,妈妈,中午吃什么?
  3.        ,三(5)班的同学真棒!
  4.        ,我成功了!
  师:你看这些语气词都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情感。当然,刚才我们也说了,赶海的乐趣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捞海鱼、捡贝壳……你能展开想象写几句话吗?如果能够用上我们刚才学的语气词就更好了!
  生:大海可真蓝啊,我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咦,我发现了一条红色的小鱼。嘘,别出声,我要抓住它。唉,它还是逃跑了!
  生:一阵海浪扑了过来,带来了海里各种各样的贝壳。吔,捡贝壳去喽!
  我们知道现在的字词教学,不能再停留在读音和字形层面,而要形义结合,有效地结合课文语言的表达,学习作者是如何用字的。以上片段中的这位老师不但引导学生了解了语气词的表达作用。而且还通过诸多语气词的比较、朗读、运用等读写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有效地学习这一表达方法,关注了孩子的自我感受。这样的指导,自然熔于阅读教学之中,把对所学语言的感悟化转变成自己对语言的把握,化他人之文为自己之文,学生写得轻松而富有情味。
  三、语言文字训练要体现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且能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我们对语文教学进行坚持不懈地研究与创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提高朗读能力,讲究方法
  叶圣陶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1、以情激情,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
  师:稻田边有个池塘。(指导读)别把“个”读太重了,“有个池塘”读。
  出示: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我画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是吗?
  生:不够。
  师:那我再画一片,一片加一片,够了吗?
  生:还不够。
  师:那我再画。  为什么不说很多的黄叶,而是说一片一片的黄叶?
  生:因为风吹来,树叶是一片一片慢慢飘落下来的。
  师:落叶飘落下来像什么?
  师:为什么读“落下来”(轻声地读),而不读“落下来”(重重地读)?
  生:因为树叶轻轻地落下来。
  师:齐读。
  《秋天》一文的朗读教学中,曹老师在黑板上逼真地画出一片一片飘落的叶子,让小朋友真切感受到树叶是怎样一片片飘落的情景,体会黄叶慢慢飘落的过程,接下来的朗读,学生自然就能读出树叶轻轻飘落的感觉。
  2、精心设计,朗读指导灵活多样
  朗读指导所采用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力求依据课文的内容和形式,采用恰到好处的朗读形式。正如上面所述,为了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模式,老师可以采取范读的形式。要知道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范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作用有两个:一是为学生提供朗读的示范;二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创设氛围。如当老师引导:为什么读“落下来”(轻声地读),而不读“落下来”(重重地读)?学生自然领悟到:因为树叶轻轻地落下来。从而就能读出正确的语感。当教材中出现了长句,或学生难以断句的片段,教师可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朗读指导中,还可通过出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在读中思考勾画;可引导学生小声自由地读去诱发想象,体会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来提高兴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可分组轮读比赛来强化记忆,活跃气氛,提高朗读效果……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朗读形式,在于使学生读通、读好、读熟课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积极评价,落实朗读效果
  为了让朗读训练真正有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应联系文本内容,不可泛泛而谈。并且,评价绝不是老师的单向输出,而应是与学生的相互评价相结合,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论,各抒己见,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师生通过讨论,共同总结出在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并有侧重地再进行练习巩固,以至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加强说话训练,极力学生语言发展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提出: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口语表达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训练”的效果。
  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我们“丰富语言的积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指明了“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通过语文提升生活质量”。这就要求语文的学习不能禁锢于书本,而是包容生活,融汇各门学科的学习,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因此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练习表达的“实习基地”、“训练场”,从而达到善于表达的目标。
  1、为学生提供说话的素材,启发思考,进行模仿运用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专家们千挑万选出来的,文字精美流畅,图情并茂。我们教什么?就是要教会学生像上那样去表达,去描写。但小学课文并非段段精品,段段精讲,这就要教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寻找那些文字优美的段落作为重点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欣赏它的美,省下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学习它的表达方式,去模仿性、创造性地表达,这就是一个切入口。通过这个切入口,把丰富的生活引进课堂,学生就会感悟到课本就是范文,以范文为楷模,表达一人一事一物都会十分精彩。例如:在教学《欢庆》时,让学生模仿课文,用上“献上”、“捧上”等词语说一说,写一写:葡萄              ,桔子              。小草            ,菊花             。为学生提供了说话的素材。
  2、训练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事物
  在课堂上,在学习了重点段以后,接着让学生由此及彼地联系生活进行大量的口头模仿表达和自由表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训练,日复一日地模仿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会愈来愈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激活学生的表达兴趣,师生共同评改表达中的不妥及错误,这样说者和听者都有一定的审美标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比尾巴》的教学中,先问:森林里来了许多小动物,有      ,有      ,还有      。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延伸:谁的脖子长?                   。
  谁的脖子短?                   。
  谁的脖子最好看?               。
  让学生模仿课文,自己创造小动物比脖子的故事,训练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事物。在小组中交流,在班上交流,学生的说话兴趣高涨,口头表达能力大有提高。
  3、拓展广阔的说话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
  《花钟》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跟“牵牛花开了”有什么不一样?(前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牵牛花的美丽。)延伸训练:详细描绘出午时花、夜来香开花的情景。课堂上的重点语句教学开启了学生的智慧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从这里泉涌而出,一泻千里。教师选择的重点语句,就像一个点,学生从这个点起步展开自主有效的语言实践,迁移运用,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发展了语言能力。
  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实践、不断累加的过程。只有经历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风雨,才会迎来秋的丰收喜悦。语言文字训练只有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尚荣:《语文新参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2]余乃永:《语文课程革新与教学实践》,香港中文教育学会,2001
  [3]王晓勇 何如栋:《新课程视野下的小学课堂教学》,黄河出版社,2007.9
  [4]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大出版社,2008.8
  [5]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6]冯家传:《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四种尝试》,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给作业加点料——初探小班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下一篇:谈阅读教学起点的确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