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挖掘文本秘妙 提高学习能力——以《母鸡》为例谈文本解读中“学点”的挖掘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太平小学   蔡云娅  周华飞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赵镜中先生曾经说过:“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更重要。”当前的阅读教学应减少情节内容的梳理和人文过浓的渲染,体现由“教课文”向“教课程”的转型,语文教学要以学为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教什么”比“怎么教”要重要,教师要在课前做足功夫,关注教材中的文本秘妙,挖掘有价值的“学点”,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达到“不教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

  【关键字】文本秘妙  学习能力

  所谓文本秘妙,王崧舟老师曾借用王国维的话,指出乃是一种“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的语文现象。它体现在课本中,可能是某种精准、妥帖的表现形式,也可能是动人的情感、独特的思想、深刻的哲理、重要的信息,或者形式与内容两者兼得,但都离不开“不朽之文字”。可以这样说,文本秘妙乃是语文学科赖以处世立身的根本,赖以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全部特殊矛盾之所在。语文教学要以学为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教什么”比“怎么教要重要,”教师应以教材为例本,我们要在课前做足功夫,关注文本秘妙,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下面,我结合《母鸡》一课,谈谈在解读的过程中的感受。

  一、细读文本信息,梳理文本秘妙

  《母鸡》是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他的作品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流畅、自然风趣、用词简洁凝练,修辞方法运用恰到好处。研究品析老舍的文笔,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语言大师高超的表达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这篇课文究竟隐藏着哪些文本秘妙呢?

  1.结构:从整体上看,先抑后扬的对比。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然后写“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语言:全文充分展现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朴实流畅、自然风趣、用词简洁凝练,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起来使人感觉是在听街坊邻居说话,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3.风格:全文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从貌似一味地写物到实际进一步地赞人,抓住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来赞美母亲的伟大。

  4.顺序:先写出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通过第4自然段“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的转折过渡,再写了“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结构清晰。

  5.主题:根据单元主题,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6.情感:通过补充学习《我的母亲》的节选,走入作者创作文本时内心世界,引发共鸣,产生进一步了解老舍及其作品的兴趣。

  7.积累:感受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据情感的变化,所用的词语发生了变化。如一向讨厌母鸡时:“颤颤巍巍、如怨如诉、没完没了、细声细气”等,在发现了一群小雏鸡之后:“警戒、消瘦、一声也不哼、负责慈爱”等。

  8. 学法:5-8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九自然段第一句展开描写,可以重点指导学习阅读第5、7自然段,然后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等方法理解重点语句,练习一边阅读一边“圈”、“写”、“问”等读书习惯。

  在不断地进行文本细读后,发现了这篇课文中所藏着的这些秘妙,在文本秘妙的发现和解读中,语文和人文得到了水乳一般的交融。而正是在和文本不断地“切磋摩擦”中,更加喜欢上了这篇课文。

  二、重视语言的积累,重组文本秘妙

  初读《母鸡》一文,就被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魅力所吸引,这是一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素材。重视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我们的阅读教学无时无刻不在积累语言,朗读背诵是一种积累,听说仿写是一种积累,赏析涵咏也是一种积累。而语言是构成文本秘妙的基本因素,我们只要寻找文本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最令人过目难忘的句、段,就能找到最值得我们学生阅读学习的点所在。所谓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教师还要在众多的文本秘妙中挖掘选择其中的一二,作为课堂上重点学习的“学点”,这就是所谓的“重组”。

  最初阅读时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某种感觉,往往是文本中极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秘妙所在,对此,语文教师必须高度敏感、紧抓不放。《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佳作,个人认为有三点非常突出:1、先抑后扬的结构,一前一后鲜明地对比,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变化。2、直白自然的语言风格,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生动有趣,适宜学生研读积累,活化运用。3、给人印象深刻的动作或场景细节描写,如第一自然段的“叫声”,第五、七自然段“护雏”的细节描写等。

  一篇略读课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改略什么,学什么?基于前面分析的文本秘妙,笔者认为可选择这三个作为学点,让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在亲历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即把整理出来的秘妙进行分析重组后,构思成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一、整体感知,理清情感变化

  1、初读课文,要求文通句顺,运用联系上下文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2、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母鸡是怎么样的?作者对它前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划出直接写作者态度变化的句子。据此将课文梳理成两个部分。

  二、重点研读,感悟母鸡伟大

  1、开始为什么讨厌母鸡?选择一个方面谈谈?

  △引领学生抓住体现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词来体会

  2、为什么后来又变了呢?找出一句概括写 “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理由。

  3、细读第二部分各节,你尤其从哪里具体读出了作者对母鸡态度的改变?

  4、重点研读段落:

  (1)这五自然段写什么?(护雏)

  △引领学生体会可抓住动作、声音、神态多方面来写动物的行为。

  △这样的爱子心切的母亲,平时还可能怎么做?

  仿写:

  不论是在       ,还是在     ,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或是           ,它立刻警戒起来:                ;         ;

  看看       ,看看         ,咕咕地警告                                 。

  (2)第七自然段写什么?

  △比较:能不能把“半蹲、挤在、伏在、啄、一声不哼”改成“蹲在、躲在、趴在、碰、一声不叫”?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想像它是怎么教鸡雏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选择一个说几句话。

  三、修改比较,你更喜欢那种语言风格,为什么?

  △原文: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改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动静,它就开始放开声音,使出全身力气高声啼叫。这声音划破夜的寂静,多么尖锐!这声音让人听了觉得心里难受,真是凄惨极了……

  它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就变得不但负责、慈爱,而且非常勇敢、辛苦,作为鸡母亲,它是多么伟大呀!它让人想起无私的英雄,从此以后,我越来越喜欢母鸡这种动物了。

  (通过比较,引导学习体会作者语言的独特魅力--简洁、直白、富有生活气息,如聊家常般娓娓道来,十分亲切)

  四、回到全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写对母鸡的喜爱,为何前面要写对母鸡的讨厌?你怎么理解?

  只有这样,在老师有意识地选择“学点”的引领下,并让学生亲历了主动阅读的过程,才能提升有效阅读的学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三、注重情感的升华,强化文本秘妙

  “新课标”出台后,提出要减少情节内容的梳理和人文过浓的渲染,提倡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此一来,我们势必应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势必会重视学习方法的引领。一定有老师困惑了,这样的教学,会不会因为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变得枯燥,变得乏味;我们的阅读课会不会变成阅读操练课,会不会有了效率没了情趣?因此,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阅读的情感,情感是阅读教学的红线,得贯穿课堂的始终。只有注入了情感,课堂才变得有滋有味,才变得情趣盎然。《母鸡》这堂课,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自始至终聚焦“母爱”这一情感主线,这也是此文最重要的一个秘妙。

  于是,我设计了巧妙的课前谈话: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不同身份的人来叫,都会不一样,你们猜猜我妈妈是怎么叫我的吗?猜猜看,学生根据我的名字可能会说小亚、丫丫、小蔡等等。随后我告诉学生:妈妈叫我囡(板书:囡 )接着我请学生们再猜猜,我妈妈为什么叫我囡啊?最后小结:因为我就是妈妈心窝窝里的好女儿,所以我喜欢妈妈这样叫我。你们的妈妈是怎么叫你的?关于这样的讨论,貌似为化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而设,其实却为本课的情感主题“母爱”埋好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课始,我抛出的大问题“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挑起了情感的主线。在交流中让学生明了,此时在作者心中它就是一只爱嚷嚷、吃软怕硬的母鸡,一只“纯动物的母鸡”。随后的,感悟为什么不敢再讨厌,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概括写了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理由的句子,则已将母鸡上升为了“鸡母亲”。而本堂课的重头戏,5-8段的教学,我们可以领着学生,在读中思(母鸡不累吗,不怕吗,不饿吗),在思中悟(负责、勇敢、慈爱、无私),在悟中读(伟大、了不起),情感在一步步升华,孩子的内心在一点点感化。当音像出示,加上教师极具感染力的言语点拨,已将母鸡的母性光辉推到了极致,此时的母鸡,不再是一个母亲,她是一个令人敬仰的英雄。最后,随机出示《我的母亲》片段,赋予母鸡人格化,此时的母鸡俨然是自己的那伟大的母亲,身上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母爱。

  总之,我们要用自己的慧眼发现文本中所藏着的秘妙,永远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既要引导学生知其然,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适时适度地知其所以然,关注教材中的文本秘妙,挖掘有价值的“学点”,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唯如此,才是阅读活动的理想状态和境界。

  参考文献:

  [1]《诗意语文》 王崧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名作细读》 孙绍振   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教育概论》 叶  澜   人民教育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用童话浸润心灵,促低年级学生有效倾听    下一篇:浅谈如何借用字理教学来促进低年级写字教学
推荐资讯